文/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 李澄琦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的涌現豐富了當下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改變了學生的信息接收方式,方便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各樣的優勢讓新媒體受到了更多大學生的追捧。同樣高校學生的思維模式以及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給當下的高校黨建工作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對此如何將新媒體科學地利用到高校黨建工作中成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將從使用新媒體的必要性、當前新媒體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解決措施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首先在高校中科學地使用新媒體能夠充分吸收其帶來的優勢,如豐富教學資源、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等,讓傳統的黨建工作打破覆蓋較窄、傳播信息具有局限性等問題,通過新媒體可以讓高校學生更加及時地獲取到正確的價值導向,有利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高效運行,同時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還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讓教師能夠進一步了解到學生的思想動態,方便具體工作的調整。其次利用新媒體能夠實現相關知識信息的大范圍共享,讓學生能夠通過多方平臺了解到最新的時事資料、先進事例以及專家見解等相關學習資料,同時多媒體還能轉變知識的呈現形式,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示出來的教育內容,高校學生的接受度會更高,同時新媒體所具有的及時性,能夠讓教師及時地將時事熱點加入到教育活動中,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興趣。再者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加入新媒體,能夠打破學生接收信息的單一性,改變傳統被動式教育模式,讓學生也能成為信息的傳播者,進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行制作并上傳用于學習的教育短片,提出相關的活動主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發揮學生黨員所具有的帶頭作用,進一步提高高校黨建工作的傳播面以及有效性。最后新媒體所提供的多樣化平臺,能夠為高校黨建工作營造出一個適合信息傳播的環境氛圍,讓學生通過多樣平臺感知教育信息,圖片、視頻等多元媒介所具有的感染力,能夠有效提高黨建工作所具有的吸引力,同時,各種新媒體平臺還在高校學生與黨務工作者搭建了橋梁,實現了黨務工作者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進一步提高高校黨建工作的時效性。
(一)信息過于繁雜,學生難以掌控。新媒體的加入讓信息多樣化發展,學生能夠通過各種平臺獲取到信息,各種思潮匯集到學生的腦中,對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正處于成長期的學生而言,具有較大的沖擊力,無法在繁雜的信息中篩選獲取有利于其成長的信息,進而給部分西方國家以可乘之機,通過新媒體平臺向學生輸入他們所謂的文化意識理念,給黨建教育工作帶來不良影響。
(二)教育側重偏斜,降低教育效果。新媒體技術為黨建工作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打破了傳統教育所具有的局限性,黨建工作者能夠通過論壇、微博、微信等平臺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這種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若黨建工作者沒有把握好新媒體使用的程度,就會導致教育內容的側重點有所偏斜,學生的注意力更多被教育過程中的視頻圖文所吸引,進而影響到教育工作的實際成效,當前傳統教育方法與新媒體的結合還處于發展階段,相關工作者對利用新媒體來展開黨建工作的實際操作還有待成熟,由此實際黨建工作對學生的感染力會有所下降,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各項發展不均衡,影響整體統籌。當下新媒體發展的不均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黨務工作者,各地各校黨務工作人員對新媒體的應用理解存在差異性,部分黨務工作人員更多采用的還是傳統的教育方法,抑或是對新媒體的使用水平有限,進而無法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受到大環境的影響,部分黨務工作人員承擔著較多的工作,使其對新媒體黨建工作的精力投入有限,進而使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其次就是當前所依托的新媒體也處于發展階段,所存的優質新穎內容不多,重復的使用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進而對黨建信息內容失去興趣。最后當前黨建工作各部分所運營的媒體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態,使得新媒體的實際運行效果存在差異,部分部門更多參照的是其部門,并沒對自身情況進行嚴謹的分析,以至于所運營的新媒體存在不科學性。
(四)相關制度缺失,新媒體缺乏管理。為使新媒體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少不了各方面的配合,其中相關制度的建立對新媒體發展的促進尤為重要。而當前部分高校并沒有規范相關制度,使黨建信息處于缺乏制度管理的狀態,進而使一些不良思想影響到學生三觀的樹立,對此相關工作人員應加強對制度的規范與完善,引導學生在繁雜的信息中篩選出適當的內容進行吸收。
(五)思想較為保守,無法順應發展。當前部分黨建工作者的思維較為保守,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更多采用的還是傳統的教育方式,對全新的事物處于較為排斥的狀態,但是在新時代的推動下,被動地接受了新媒體,由此他們對新媒體的使用缺乏積極性,進而影響到黨建工作的成效,同時部分工作人員對新媒體的掌握度并不高,在使用時會產生一些問題。
(一)深入了解多媒體,創新工作方法。針對部分工作者思想較為保守的問題,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其確立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的教育工作理念,對多媒體也具有較為深入的理解認識,這樣才能讓其在黨建工作實施時,將多媒體高效的利用到當中去,以此來增強信息的傳播性,并讓課堂線下與線上媒體得到有效互補,以滿足當前學生日益增強的信息文化需求,促進各階段黨建工作的完成。
(二)堅守網絡陣營,構建新媒體平臺。當前在開放式的大環境下,來自西方的文化也滲透到我國,對高校學生產生影響,對此黨建工作人員一定要堅守好網絡主陣營,堅定自身信念,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為主體,為高校學生提供思想武裝,以對抗部分不良思潮的影響。對此在構建新媒體平臺時,應保證其宣傳內容能夠宣傳當下的政策方針,適當結合先進人物事跡以及國內外要聞對學生進行黨教育。此外還應搭建網絡溝通平臺,方便師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黨務工作人員能夠及時地把我學生的思維動態,以進行有效的指導。最后在搭建新媒體平臺時,一定要加入管理系統,適當調整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促使黨建工作向更加人性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三)加強信息監管,培養優質黨務團隊。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前的網絡環境較為復雜,部分“鍵盤俠”通過網絡渠道散布虛假信息,無視網絡世界的倫理,擾亂社會正常秩序,對高校學生三觀的構建產生不良影響,對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管,及時刪除虛假負面信息,并對信息的來源進行調查,以達到斬草除根的目的,同時還應把握好社會輿論的風向,對社會熱點及時的做出響應。為適應時代的不斷變化,在加強監管的同時,還應定期對黨務工作者進行培訓,用以提升其多媒體的使用能力,構建出一個鑒別、處理和使用網絡信息能力兼強的黨建團隊,同時還應引導黨建工作者主動投身到黨務的學習研究中去,不斷提升自身思想意識,用正直的作風去感染高校學生。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的作用日益突出,作為當下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其給黨建工作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高校黨務工作人員應結合新媒體對黨建工作進行創新,以應對來自社會各方的挑戰,把握新媒體的優勢,引起學生對相關信息的關注度,進而提高高校黨建工作的效率,同時還應對黨務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培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