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選調生 王友文
黨的十九大謀劃了新時代,培育了新思想,重新定義了主要矛盾,提出了用人選人的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現儲備年輕干部,特別要選拔任用經過基層一線培養鍛煉的優秀年輕干部。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專門審議通過了《關于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意見》,以文件的形式將這一選人用人導向確定下來,著實為基層一線艱苦奮斗的年輕干部打了一劑強心針,吃了一顆定心丸,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又一生動實踐。
人才興則國興,人才興則萬事興。未來世界舞臺的角力,一定是人才為主導因素的,傾心于年輕干部的培養,是我國贏在起跑線上的關鍵。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要加大年輕干部的培育力度,拓寬晉升渠道,完善培養機制,為了讓更多優秀年輕干部迅速成長、脫穎而出,一系列的利好政策紛至沓來,不但讓年輕干部備受鼓舞,也為國家長遠發展積蓄著強大動能。
一組有趣的數據顯示:在百度中檢索“干部”這個詞語,會得到約8040萬條結果,而檢索“年輕干部”后,這一數據將變為1010萬,我們知道,“年輕”僅僅是諸多修飾“干部”的形容詞之一,這就意味著,在我國的網絡環境中,每8個關心干部的人,就會有1人正在關注與年輕干部相關的新聞,這個比例令人震驚!但這樣的結果無疑又是令人欣喜的,這不僅反映出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年輕干部的重視和關注,更充分表明社會各界、各階層對這一群體的關切程度,年輕干部獲如此青睞,既是國家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億萬群眾的民心所向!然而,年輕干部在如此高亮的聚光燈下,一言一行都會被百姓拿著放大鏡來檢查審視,一舉一動都會被廣大群眾無限放大。誠然,嚴苛的輿論環境能夠倒逼他們不懈奮斗,謹言慎行。但打鐵終須自身硬,在面對當今社會物欲享受高度發達的種種誘惑,年輕干部難免定力不足,如若缺乏正確引導,很容易誤入歧途,迷失本心,諸多案例也一再證明,宗旨意識淡漠、本位主義等現象的出現,只會使得過分強調自我建設成為一種欲蓋彌彰的表現。由此,年輕干部進一步強化自身修養已然成為當務之急。
有評論認為,年輕干部不缺干勁缺韌勁,不缺活力缺定力,說到底,就是經驗不足、閱歷不深,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當今社會正處于大發展、大繁榮的關鍵時期,許多新鮮事物亟待探索,許多新生問題急需解決,而加速發展的世界并沒有給我們太多調整學習的時間,為此,揚鞭奮蹄、埋頭苦干是為當務之急,畢竟韶華易逝,紅顏易老。
正確的理論指引正確的方向,馬克思主義曾帶領中華民族從奴役走向解放,從壓迫中重獲新生,雖歷經風霜,卻仍不減半點智慧光芒,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其中既包含有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又蘊藏著與時俱進的現代氣息和銳意進取的實踐創新,把我們對黨的執政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為年輕干部篳路藍縷鋪就成功的道路。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緊緊抓住黨的十九大精神這一靈魂和主線,豐富理論武裝,提高理論水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務必將新理論、新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更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創新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他曾提到“堅持創新發展,就是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而以創新思維提高年輕干部的綜合素養,本是題中應有之義。
年輕干部是黨的方針、路線、政策的貫徹執行者,更是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實施者,上行而后下效,一個具備較高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干部,能凝聚一批人,帶動一群人,從而更高效地推進各項工作。為此,黨員干部要時刻秉持創新思維,年輕干部更要在辦好事、干實事的過程中歷練成熟,迅速成長,在聯系群眾的過程中摔打磨礪,脫穎而出,以更加飽滿的干事激情和創業熱情,讓創新的源泉在基層廣袤的土地上充分涌流。
首先要明確思想是行為的先導,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對個人身份的心理認同,不論是坐機關的“帳內謀士”,還是驅馳一線的“沙場戰將”,都要明白各自崗位所賦予的責任和使命,要懂得以開放的心態給自己正確的定位,既要仰望星空,積極進步,也要腳踏實地,勤勉作為,充分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辦實事、做好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座談時曾提出過對年輕人的十六字訣:“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要始終堅持“做事先做人,樹人先樹德”的處世原則。“行生于己,名生于人”,行為是自己做出來的,名聲是他人賦予的,只有放下面子、俯下身子,才能心無旁騖地做好本職工作,為基層事業貢獻力量。擺正心態,堅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換用辯證的眼光和時空觀念謀劃長遠發展和職業生涯,唯有始終保持主動學習、自覺學習的姿態,才能確保自己不被時代所拋棄。
年輕干部正處于行穩致遠、厚積薄發的關鍵時期,要善用全局意識和底線思維看人看事,不斷塑造人生大的格局,不戚戚于時之短長,不汲汲于蠅頭小利。撥開事物表象,把握本質規律,準確研判當時、當地的環境形勢,要能夠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融入整個部門、整個地區來考量謀劃,坦然面對良性競爭,正確看待進退留轉,順風而走斷不可得意忘形,逆水行舟也不應妄自菲薄。
年輕干部初出茅廬,難免心高氣傲、眼高手低,在開展工作時,要克服自我意識,懂得情緒管理,要尊重老同志、團結新同志,沒有誰能單槍匹馬打天下,切不可在只言片語上論長短、一時一事上爭高低。機關工作繁瑣重疊,看似簡單機械,但不同的人能從中獲得不同的成長,手中拿著錘子,眼中便只有釘子,格局和視野決定了個人干事創業的平臺,年輕干部不可患得患失,患寡患不均,要將每一次工作安排,視作自我增長才干、展示能力的寶貴機會,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自己的能力、素養、境界都會不斷提升。
忠誠,就是要對黨忠誠、對國家忠誠,這是歷久彌新的政治底色;干凈,就是要做人干凈、做事干凈;擔當,就是要履職盡責,為民擔當,三者協調統一,不可偏廢,這既是對干部評價標準的高度概括,也是對全體黨員干部的普遍要求,只有真正學懂悟通習近平總書記的良苦用心,才能不斷健全政治品格和獨立人格,在實踐理論中才能不走歪路,始終做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身處基層一線的年輕干部,與群眾接觸最為直接、頻繁,我們在群眾中的形象,直接影響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不作為、濫作為不僅傷害了人民群眾的感情,更是對黨的形象的詆毀抹黑。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上,雖崎嶇坎坷,但終歸有跡可循,并非人人都有治世之能,卻可時時保有扶弱之志,這個時代需要偉大精神,更需要榜樣引領,肩負時代重任的年輕干部自然責無旁貸。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年輕干部要緊抓時代機遇,乘勢而為、隨勢而走,在提升黨性修養和黨的理論水平的過程中,逐步樹立對黨忠誠、對黨敬畏的思想,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思想到行動上充分展現年輕干部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忍得住艱苦、耐得住寂寞,不棄微末,不舍寸功,為祖國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