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 劉薇 董迎春
隨著醫改不斷縱深推進,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主動發揮三級醫院專業技術優勢及帶頭作用,積極構建分級醫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診療模式,合理配置資源,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根據政府及主管部門的統一部署,做好頂層設計,認真組織實施,取得一定成效。年內,醫院綜合實力排名實現再進位,榮登《Nature》雜志最新全球自然指數中國醫院百強榜第86位,香港艾力彼“中國地市級城市醫院綜合競爭力”百強榜第40名、“醫院信息互聯互通HIC”百強榜第40位、“江蘇省域醫院”30強第14位。
(一)成立專門機構。醫院成立醫聯體辦公室專門負責醫聯體建設工作,正式成立醫療集團。工作中堅持院長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院長具體抓。院領導分別掛鉤各成員單位,督促醫聯體各項工作的落實。
(二)出臺管理規定。為保證醫院更好地服務于醫聯體各成員單位,醫院制定相關規定,在專家派駐流程、出診時間等方面予以進一步規范,各科主任在按照科室工作總體安排的前提下到醫聯體成員單位進行技術支持。近2年來,各掛鉤院領導先后15次帶領管理專家團隊到淮安市腫瘤醫院等成員單位進行醫聯體工作情況調研、督查和交流,對各家醫院醫聯體建設推進工作給予了肯定和指導。
(三)積極向上發展。按照國家戰略部署,醫院與上海瑞金、同濟等醫院建立跨省醫聯體,與上海瑞金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搭建遠程醫療會診平臺,10個專科加入同濟醫院專科聯盟,多次派臨床骨干人員參加上海醫院的學術活動,邀請上海醫院專家來院授課、指導查房。
(一)多種形式進行技術支持。近年來,安排200余名醫療技術人員定期、不定期至寶應縣中醫院等成員單位開展幫扶活動,通過坐診、查房、帶教、手術、病例討論等形式提升成員單位醫療技術水平;定期安排青年骨干醫師全脫產至部分醫聯體單位開展診療活動。同時,為提升社區醫院常見病、多發病診治能力,派出的醫療技術骨干為醫務人員舉辦實用技術講座、參與義診活動,進行現場演練指導,使當地醫院及百姓獲益。
(二)針對特點開展學科支持。結合成員單位特點幫扶打造優勢學科建設,如洪澤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在我院專科通過一對一幫扶,消化內科成功創建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實現了洪澤區市級重點專科零的突破。根據洪澤區人民醫院麻醉專業幫扶需要,集團醫院在手術量超百臺的情況下,派駐高年資主治醫師定點對手術麻醉科進行技術支持,僅2018年為洪澤區人民醫院開展手術麻醉約500臺。對幫扶寶應縣中醫院等成員單位,根據其需要,幫扶專科建設手拉手,派駐相應科室骨干進行指導。
(一)利用統一培訓平臺進行培訓。將各成員單位納入統一的培訓教育平臺,做好相關計劃、組織等系列工作。通過“上請”“下送”的方式,讓更多的基層醫務人員了解新知識、掌握新技能。2018年,集團醫院舉辦15場關于X線診斷基礎、B超、CT常識、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及感控培訓系列講座,共有298位醫聯體單位人員參加。金湖縣人民醫院安排29名管理人員和科主任來院,到醫務處、科研處、護理部、運營質量管理處等部門跟班學習科室如何開展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工作,了解多學科診療中心建設工作以及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等救治中心創建工作良好的經驗。集團醫院先后舉辦了3期管理干部培訓班,邀請了省內管理專家授課,有20多家醫療集團成員單位管理人員近400多人參加了培訓,提高了集團成員單位的管理水平。
(二)鼓勵參加操作競賽提升技能水平。組織各成員單位參加醫療集團承辦的淮安市首屆二、三級醫院外科技能競賽,3家醫院共9名外科醫師參賽,其中洪澤區人民醫院獲團體二等獎,金湖縣人民醫院獲團體三等獎;淮安市腫瘤醫院任祥順醫師獲個人全能二等獎,金湖縣人民醫院黃以順和黃德松兩位醫師獲個人全能三等獎。
(三)發揮引領作用,開設各類講座。充分發揮理事長單位引領作用,免費為醫聯體成員培養骨干護士、護理管理者。科室安排主管護師進行一對一帶教并進行適時考核,確保來院進修者有效掌握所學知識。2018年,醫院專門面向醫聯體成員單位開辦了46次講座,接受培訓人員1741人次。
(一)合理利用資源,成立流動專家工作站。針對成員單位較多,專家資源有限,醫院2016年8月即成立了流動專家工作站,統籌安排各項工作。2018年至今,工作站先后組織了133名來自于心內科、呼吸科等科室的專家先后參加了31次下基層活動,共義診2371人次,開展業務查房94人次。其中11名專家進行了專題授課及專科技能操作培訓,培訓人員達1178人次。急診科醫生和護士長專門為基層醫院進行了“急救技能培訓”和“專科操作培訓”,培訓人員達420人次。
(二)聯合打造專科特色活動。醫療集團開展眼科光明行動活動,與淮陰區基層衛生單位聯合對淮陰區部分幼兒園及小學學生進行了眼科篩查,完成眼科篩查24135例。作為區域性的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具有完整的救治流程,為周邊卒中、胸痛、創傷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醫療救治服務。集團將醫聯體醫院納入胸痛、卒中、創傷中心網絡醫院,通過反復開展中心知識培訓,來院學習觀摩,從而提高成員單位鑒別診斷能力。
對于半緊密型醫聯體單位,派駐管理人員擔任院長,全權負責醫院管理工作,保持信息暢通,上下一致,及時掌握成員單位發展的真實情況,便于實現精準幫扶,同時也提高成員單位的管理能力。組織專家對部分醫聯體單位影像、兒科、內科、外科專業的規培管理、技能培訓等進行現場評估指導及反饋,加強了集團醫院與協同基地之間的交流,加強了帶教老師的專業帶教能力。2018年至今,接受基層醫院管理、醫療、護理125人次到集團醫院進修。醫院修訂了《臨床醫技人員申請來院進修學習管理規定》,對來院進修的醫聯體單位醫務人員進行測試,測試合格者不但進修費全免,還可以獲得相應的餐費補助。每年兩次對緊密型醫聯體成員單位落實目標管理情況檢查,30萬以上設備、人才招聘由集團醫院參與進行。緊密型醫聯體單位不能開展的檢查、檢驗項目均可通過預約通道安排至集團醫院檢查。
建立婦產科、眼科專科、胸痛中心聯盟,制定聯盟章程、協議,明確權利與義務,邀請開展婦產科、眼科技術服務的醫療集團成員、周邊聯系緊密的醫療機構、基層衛生院加入聯盟,為聯盟成員單位開設專科講座,并組建專科聯盟微信群,通過微信群分享專科診療發展指南、臨床經驗、疑難討論的病例。實踐證明,通過專科聯盟的成立,進一步有效地加強醫聯體及周邊單位專科之間的聯系,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提供便利的服務。針對成員單位病理出報告時間長,影響臨床手術開展情況,集團醫院對其病理科進行統一管理,3天出報告,每周三、五由我院專家集中解決快速病理,確保手術及時進行。
為更好地發揮專家的作用,運用“互聯網+”的模式,帶動區域影像技術的提高和發展。影像遠程會診中心與全市多家醫聯體醫院進行實時遠程會診,實現和洪澤區人民醫院等20余家醫聯體內一體化多級遠程影像診斷新模式。目前醫學影像中心平均每月會診約在200多人次,并定期上門授課和解決工作中碰到的具體問題。
目前,部分成員單位上線的LIS系統已經實現與集團系統對接,檢驗項目結果直接傳輸至檢驗科。醫院微信公眾號的上線,實現和成員單位線上預約、掛號、住院預交金繳納、檢驗報告調閱等功能。北京南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成員單位開通綠色通道,患者可以在成員單位醫院交費、預約,可不需重新掛號,直接到集團醫院治療。各成員單位加入集團醫院HRP、OA、MOB系統,逐步實現與集團醫院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分享集團的各項優質資源,實現各項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