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中心 許明程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世界遺產廣義概括為根據形態和性質,世界遺產分為物質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物質遺產又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記憶遺產、文化景觀。世界遺產檔案是在世界遺產的申報和復查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真實的歷史記錄。
(一)為遺產地的突出普遍價值提供真實性佐證資料。突出的普遍價值指罕見的、超越了國家界限的、對全人類的現在和未來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義的文化和/或自然價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必須符合突出普遍價值的一項或多項標準,完整性和/或真實性的特征且建立機構對遺產進行保護。檔案的形成過程與特點決定檔案在行政管理、法律糾紛、經濟建設、社會教育等活動中提供證據的價值。世界遺產地檔案收集反映遺產突出普遍價值的檔案,為遺產的真實性提供證據。
(二)提供文化傳承的基礎資料。檔案具有記載與延續社會記憶的功能,是歷史的記錄。檔案記錄了社會活動的全貌全程,反映了人類社會實踐的經驗和教訓,對人們具有系統而廣泛的參考借鑒價值。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世界遺產突出普遍價值,傳承遺產的價值,檔案收錄了遺產的總體概況及遺產的個體屬性,對遺產在一定時間內的各方面價值進行了描述,為文化傳承提供資料支撐。
(三)建立保護監測管理的日常資料,為保護工作打下基礎。遺產地檔案收集了遺產地的基礎資料,為遺產地開展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等各方面提供原始的基礎數據和遺產地的保護工作提供依據;世界遺產地檔案收集了保護機構對遺產地的日常保護檔案,全方位地反映出遺產地在保護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方面所做的工作。《世界遺產公約》規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期對世界各地的世界遺產進行檢查,在這一過程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運用在申請過程中形成的檔案,對照其目標任務,對照《公約》,看其在申請成功后所做的重建、新建景觀是否與上述檔案相一致。
“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于2017年7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會議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隨著1843年廈門作為通商開口對外開放和1903年鼓浪嶼公共地界的成立,鼓浪嶼成為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見證了清晚期的中國曲折歷程。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鼓浪嶼在華洋共管的特殊管理模式下,通過閩南本土居民、外來多國僑民和還鄉華僑群體的共同營建,發展成為具有突出文化多樣性和近代化生活品質的國際社區。鼓浪嶼遺產地檔案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現將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地檔案建設介紹如下:
(一)鼓浪嶼文化遺產地檔案建設依據。以申遺文本為藍本,確定文件材料歸檔范圍開展檔案收集分類整理工作。鼓浪嶼申遺文本中描述了列入遺產的構成要素如下:鼓浪嶼遺產區面積為316.2公頃,緩沖區面積為896公頃。鼓浪嶼遺產體系包含島上近1000多處歷史建筑、全島的歷史道路體系,島嶼自然景觀要素,以及各類文化遺跡,其中選擇出51組代表性歷史建筑、4組主要歷史道路,7處代表性自然景觀與2處代表性文化遺跡作為遺產構成要素。申遺文本中對檔案進行了分類,由遺產檔案、工程檔案、歷史檔案、管理檔案、監測檔案五大類構成。
(二)鼓浪嶼文化遺產地建設緊扣遺產地的突出普遍價值,重點收集檔案。鼓浪嶼在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的百年間是東亞和東南亞區域獨具特色的對外交流窗口。殖民地外廊式、現代主義風格等多種建筑風格在多元文化交流的影響下形成具有本土建筑特征的“廈門裝飾風格”,影響到周邊地區。鼓浪嶼由多元文化群體參與管理和共同營建,形成了獨具高品質和早期現代性特征國際社區。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地檔案建設過程中緊扣遺產地的突出普遍價值,重點收集,比如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的老照片全面展示出鼓浪嶼國際社區在社會治理、公共生活、居住環境的營建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多元文化多方面的交流與整合;鼓浪嶼對具有表達突出普遍價值的所有遺產構成要素制作記錄檔案。
(三)鼓浪嶼數字檔案庫的建立。檔案數字化是指通過數據庫技術、數字轉換技術等技術手段,將傳統載體檔案的目錄和內容轉換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語言,從而形成數字化檔案。鼓浪嶼遺產地充分利用新技術,實現檔案數據化管理一體化。鼓浪嶼遺產地檔案建設中將收集到的紙質檔案、照片檔案等傳統載體檔案通過掃描儀等相應的軟硬件設備轉換為各類數據,同時開發一套應用程序,建成數據庫。同時借助數據庫管理系統,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
(四)鼓浪嶼遺產地檔案建設中存在的問題。1.接收的檔案整理不規范。檔案收集過程中涉及島上的多家單位,這些單位在移交檔案中并未按規范的檔案整理方式進行歸檔,增加檔案整理工作量。2.檔案收集具有一定的難度。鼓浪嶼是形成并發展于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的國際社區,有多國在島上建立領事館、商貿等建筑,形成的檔案散落于世界各國難以查找;個人手中的檔案難以征集等原因造成了檔案收集難。3.鼓浪嶼遺產地檔案建設過程中面臨人手不足、時間緊迫等現實問題致使檔案在制作過程中不夠細致,將檔案部分業務外包給檔案公司,而檔案公司因資質問題所制作的檔案不合規范。
(一)深度挖掘世界遺產地的核心價值,構建世界遺產的個性化檔案。世界遺產展示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發揚繼承傳承遺產的價值,才能體現遺產的最大作用。遺產地因其突出的普遍價值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對價值的深度挖掘,突出遺產的特色,并以此作為檔案收集重點,構建世界遺產的個性化檔案。
(二)拓寬世界遺產檔案收集途徑和方式。1.加大宣傳、鼓勵捐獻、適當贖買。信息技術及媒介的高速發展,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取越來越多樣化,通過新媒體如微信、微博及傳統媒介如報刊等形式向公眾宣傳世界遺產價值及檔案知識,提高公眾檔案意識,增加公眾的參與度。鼓勵公眾將自己手中藏有的私人檔案或者珍貴檔案贈送給檔案館,檔案館給予贈送證書或者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為了檔案館藏特色化建設,可安排一定的經費用于購買具有特殊意義的檔案。2.使用復印、拍攝、拓印等方式進行收集,以保證檔案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對一些檔案館購買困難的高價值珍貴檔案及很難征集到又知曉收藏者的檔案,可使用復制方式,對復制后的檔案做好說明,其利用及收藏效果可達到原件水平。拍攝、拓印等方式也可用于難以征集的檔案。3.提前介入,全程跟蹤。世界遺產的修繕工程大部分為文保工程,文保工程的檔案收集要與修繕過程同步,全程參與,保證檔案收集的完整性。
(三)建立規范的檔案收集整理制度。根據世界遺產地檔案特點規范檔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制定檔案收集范圍、保管期限、檔號等操作規程,形成規范化的操作手冊。
(四)最大限度地發揮檔案工作人員的作用。遺產地檔案工作人員緊缺,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外包給有資質的檔案公司以減輕檔案工作人員的負擔。同時與其他部門合作開展檔案工作,如檔案收集工作、檔案宣傳。將檔案工作人員從一些繁雜機械化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將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檔案建設中。
根據世界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建設檔案館藏,而檔案的建設為遺產的保護工作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