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夠切實維護數字檔案的真實性。加密算法、共識機制、分布式數據存儲以及點對點傳輸等多重技術組成了區塊鏈技術。這決定了區塊鏈技術相較于文件加密、云端加密和數字簽名等單項技術,其更能切實維護數字檔案的真實性,保障數字檔案內容的真實與安全。例如,檔案資源一旦進入區塊鏈當中,會被永久加以保存,多個節點都會設有安全保障機制,極大減少了檔案資源被人為篡改、竊取和損壞的風險,延續了檔案的“生命力”,使得檔案中的各項信息真實可靠。這種融合了多重安全保障技術的技術,能夠筑起檔案安全保護的“鐵墻”。
(二)能夠切實推動檔案保管自動化。數字檔案管理工作中,最為瑣碎的就是移交接收、文件格式轉換以及檔案檢索工作。雖然很多單位已經開始利用檔案管理系統等信息化工具對檔案進行管理,也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但是在檔案資源日趨多元化的現階段,檔案管理系統對檔案資源的處理能力降低。將區塊鏈技術融入檔案管理領域,通過代碼型合約和自動執行功能,可以有效提升移交接收、文件格式轉換以及檔案檢索工作的效率,推動檔案管理工作的自動化、集成化和高效化。
(一)區塊鏈技術的不穩定性。現階段,區塊鏈技術在檔案領域的運用尚處于探索階段。首先,在將區塊鏈技術融入檔案管理時,可能導致文件丟失等問題,無法保證檔案管理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其次,通過區塊鏈對檔案進行管理,雖然能夠維護數字檔案的真實性,但是也導致檔案信息出現紕漏時,難以對檔案進行更改,檔案管理人員需要重新上傳檔案。最后,區塊鏈技術難以獨立解決數字檔案的可用性問題。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在于信息處理和信息共享,在技術架構中并未充分考量閱讀環境問題以及數據格式問題,容易導致檔案資源出現不可讀性,降低了數字檔案的可用性。因此,如何將區塊鏈技術與其他技術進行融合,是未來應當重點考量的課題。
(二)檔案部門運用區塊鏈技術的動力不強。首先,區塊鏈技術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檔案部門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往往不愿意開展區塊鏈檔案技術研發工作,這也是區塊鏈技術難以大范圍運用到檔案實務中的原因之一。其次,區塊鏈技術與檔案管理的融合風險較高,這種檔案開發和檔案管理模式尚處于初級階段,檔案管理部門的領導難免有些猶豫不決。最后,許多單位仍處于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初級階段,并不具備相應的條件和能力來開展檔案管理工作。
(三)區塊鏈技術存在風險。首先,區塊鏈技術自身存在風險。區塊鏈技術并不是完全安全的,從數字邏輯以及網絡邏輯角度來看,網絡黑客只要掌握一定的算法,就能逆向推算出區塊鏈技術的各個秘鑰,進而侵入到檔案管理系統當中,對檔案資源進行篡改、竊取和破壞。其次,區塊鏈技術存在生態風險。區塊鏈技術對計算機軟硬件設施的要求較大,對互聯網技術環境也要求較高。互聯網環境不穩定或者軟硬件設施過于落后,則會導致區塊鏈技術難以在檔案領域被運用。最后,區塊鏈技術存在使用風險。典型表現在:私鑰管理不善導致私鑰被盜、丟失或無法找回后,檔案數據將無法找回。
(一)提升區塊鏈技術的穩定性。檔案具有憑證價值,單位對檔案進行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因此,檔案管理必須具有穩定性,才能為檔案需求者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服務。只有提升區塊鏈技術的穩定性,才能使區塊鏈技術完全融入檔案管理和檔案服務當中。一方面,具備條件的檔案管理機構可以與區塊鏈研發企業進行合作,共同研發適合檔案管理的區塊鏈技術,提升區塊鏈節點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單位在運用區塊鏈技術時應當購置高性能的信息處理設備,保障互聯網環境的穩定性。
(二)檔案管理部門加快信息化建設。檔案管理部門加快信息化建設是提升本部門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必然要求。伴隨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檔案領域的逐漸運用,未來檔案管理會朝著更為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檔案管理部門必須打好信息化建設的基礎,緊跟時代潮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一方面,檔案管理部門必須加強人才培養工作,提升人才的各項素質和創新意識,迎接未來檔案管理領域的機遇和挑戰。單位尤其要提升人才運用電子信息技術的能力,這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另一方面,檔案管理部門要鼓勵人才進行科研建設,提升本單位的科研能力。具體而言,檔案管理人員可以申請相關的科研項目,取得相關科研資金,得到國家主管部門和國家政策的支持。
總而言之,伴隨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檔案信息領域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區塊鏈技術在檔案管理領域的初步嘗試,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我國未來檔案事業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各類信息資源只增不減。如何對信息資源進行精細化處理、高效化處理和保密化處理,是檔案實務人員需要思考的命題。檔案管理與科學技術融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傳統的檔案管理模式會逐漸被新型的檔案管理模式所取代。在這種背景下,檔案管理人員只有不斷增強自己的創新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不斷對新型技術加以摸索和研究,才能滿足信息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才能推動檔案服務工作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