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興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莊鄒妮
(一)檔案資料收集不齊全。精準扶貧時間跨度長,涉及面廣,人員變動大, “一戶一檔”工作以村(社區)為管理單位,有關檔案資料分散在幫扶干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和縣鄉(鎮)有關職能部門,給檔案資料收集帶來難度?!耙粦粢粰n”檔案資料未能正確處理收集范圍與必備要件的關系,反映精準扶貧各個環節、步驟、流程的原始文件材料收集不全,雜亂無章。有關職能部門開展項目扶貧的資料、貧困戶享受扶持政策的兌現佐證資料和貧困戶家庭成員、年度經濟收入等動態信息資料缺失等等。
(二)檔案資料填寫不完整。扶貧手冊、貧困戶基本情況調查表、貧困戶年度收入調查表等是精準扶貧“一戶一檔”的原始佐證資料,這些資料主要由結對幫扶人員采集填寫。由于結對幫扶人員既有黨政機關人員,又有企事業單位人員、村組干部、新型經濟組織成員,結構復雜,責任意識、工作作風和能力素質參差不齊,導致入戶采集填寫表冊缺乏規范性和完整性。
(三)文件形成要件不規范。由于精準扶貧檔案人員多為兼職,缺乏專門的業務知識,資料收集把關不嚴,“一戶一檔”資料中存在無落款、無時間、無公章的“三無”檔案。有的《結對幫扶登記表》《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銷號評估表》中沒有村委會、鄉鎮、幫扶單位的意見及公章;有的貧困戶確認告知書、貧困戶享受政策明白卡、貧困戶脫貧告知書無公章或無日期等等。
(四)資料邏輯關系不相符。精準扶貧工作在程序規范上具有對應的時間邏輯,在精準施策上具有相應的要素邏輯,在有關數據的采集上具有一定的數理邏輯。由于種種原因,目前“一戶一檔”資料中還存在邏輯關系不相符的問題。有的貧困戶確認告知書的時間早于貧困戶申請書上的時間;有的紙質相關資料數據與《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錄入數據不一致;有的貧困戶家庭成員有外出務工的,但收入信息欄中沒有工資性收入等等。
(一)圍繞精準識別優化。精準識別貧困戶信息是精準扶貧最基礎的工作,要求客觀真實準確。立檔中,精準識別產生的資料主要包括貧困戶申請書、五證復印件(戶主身份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戶口本、低保證、五保證、殘疾證)、五張照片(貧困戶房屋、廚房、臥室、水源地、幫扶人與貧困戶主合影)、貧困戶登記表、貧困戶確認告知書。貧困戶確認告知書應有村委會的公章及日期;精準識別類檔案資料要做到貧困戶實際狀況、紙質檔案資料、電子信息系統一致。
(二)圍繞結對幫扶優化。《扶貧手冊》《結對幫扶登記表》是體現結對幫扶的重點檔案資料。在填寫結對幫扶責任人、貧困戶基本信息時,戶主及家庭成員身份信息、耕地面積、林地面積、住房面積應與身份證、戶口簿、土地承包合同、林權證、不動產證等有效證件中的信息保持一致。幫扶成效欄既要體現項目本身所產生的效益,又要體現政策扶持的落實到位情況。幫扶過程欄要如實反映幫扶人開展的具體幫扶事項和幫扶活動,內容翔實,時間具體。
(三)圍繞精準施策優化。在幫扶過程中,精準到戶的政策項目各不相同,在立卷歸檔中必須如實收集整理施策到戶的相關證明材料。享受產業扶貧的,應有縣農業局、縣特產局、縣畜牧局等產業職能部門提供的有關產業驗收兌現表冊,并有表頭、時間、公章,予以佐證;享受教育扶貧的應有縣教育局提供的助學金、縣扶貧辦提供的“雨露計劃”補助、縣人社局提供的“兩后生”培訓等佐證資料。
(四)圍繞動態管理優化。《動態信息采集表》是反映貧困戶家庭成員變動、年度享受幫扶政策、年度收入、其他變動等動態情況的佐證資料,在歸檔中尤為重要,應每年度提供一份。采集填寫時要真實具體準確,注明入戶時間,落款處應有調查人員簽字、貧困戶簽字認可。
(一)明確責任,無遺漏全覆蓋。縣扶貧辦、檔案局要明確精準扶貧“一戶一檔”收集范圍,規范標準,形成精準扶貧檔案規范目錄清單。在檔案資料收集上按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脫貧、動態管理四個方面明確責任分工,確定責任人。精準識別類和動態管理類檔案信息資料由結對幫扶人采集收集,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負責協調配合。精準施策類和精準脫貧類檔案資料由村委會負責收集和采集,駐村工作隊負責協調配合。所有檔案資料質量由村委會明確專兼職檔案員負責審核把關。
(二)健全制度,加強規范管理。建立健全“一戶一檔”的收集、整理、保管、借閱、利用、統計等制度。專兼職檔案員明確管理責任,嚴格按制度加強日常管理,確保檔案收集全、質量高、歸檔及時、整理規范、管理科學、利用充分。村委會要加強檔案管理規范化建設,配齊硬件設施,為檔案管理提供良好環境。縣級檔案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
(三)加強培訓,提升業務水平。縣檔案局、扶貧辦要制定出臺《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實施意見》《精準扶貧檔案驗收辦法》等規范性文件,明確“一戶一檔”規范管理工作目標及工作要求。定期舉辦縣、村級檔案員專題培訓班,學習檔案管理業務知識和精準扶貧有關政策、工作流程、工作要求,不斷提升精準扶貧“一戶一檔”管理規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