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 楊雨薇
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認為:人在社會生產力發展中具有決定性意義,人推動著社會生產發展和文明社會建設。科技作為第一動力,人才便是第一資源。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的經濟競爭日益加劇,誰具備人才優勢尤其是頂尖人才誰就能搶占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作為以高精尖人才聚集為突出特點的高校,如何擁有人才這一戰略資源,成為各大高校在新時期面臨的一大挑戰。對此,充分借鑒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在企業中的成功經驗,積極轉換為高校人才引進的重要經驗,充分發揮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在高校發展模式中的重要價值。本文以此為背景,通過研究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在高校的演進及發展路徑,以期能夠在高校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發展人才等方面提供積極的建議參考。
(一)早期發展階段主要體現在人事管理。這一階段主要特點表現為處于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下的人員對高校發展輔助性作用的發揮,對人的管理是以簡單的勞動為主;主要做一些接收發放文件,整理檔案等低層次、技術含量低、無須特殊專長的工作,往往無法引起組織的重視。在該階段,高校工作人員活動范圍有限,這一時期員工活動很少涉及學校的政策制定與戰略目標規劃;工作模式表現為一種死板教條、墨守成規、被動機械、缺乏靈活性的工作模式。
(二)中期階段主要體現在對人力資源的管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校教師越來越成為高校最為重要的資源,是高校的寶貴財富,是提升高校競爭力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動力,高校通過引進有知識、有文化、有素質的人員,使得高校的工作人員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高校人員逐漸參與到高校政策制定的實施過程中,工作模式更加靈活多變,人員不僅參與人事管理還參與決策,工作內容廣泛,這一時期他們由執行者、受控制者變為規劃者,并且在組織中有了更多發言權和決策權。
(三)將人力資源管理提升到了戰略層次。高校人才引進的現階段主要體現為對人力資源的認識更為深刻,在該階段,信息技術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各高校人才巧奪戰此起彼伏,將高校人才引進作為戰略資源充實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為該時期高校人才引進的主要工作。在這一時期,誰能獲得高端人才、頂尖人才,誰能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人才,比如在高薪聘請、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障、子女入學等方面花大力氣留住人才,成為這一階段的重要表現。
(一)轉變觀念,建立先進的人才引進和管理機制。人才的引進要符合高校發展的實際需要,要與高校中長期發展規劃相適應,如果不尊重高校教學發展規律,盲目引進人才,不僅不會促進高校發展反而拖了高校發展的后腿。在此,充分借鑒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經驗:建立先進的人才管理模式,明確教師職責分工,細化高校用人制度,完善高校人才激勵制度,完善高校人才培訓制度,完善高校人才考核、評估制度,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機制,成為高校人才引進工作中的戰略保障。
(二)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促進高校深層次改革。目前高校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教師數量和質量嚴重脫離高校教學發展的規劃道路,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針對這一問題,高校在人才引進過程中應充分認識人才資源配置的突出問題,尋求人才資源與高校發展之間的平衡,使高校的發展不僅能夠適應社會環境的大變革,而且能夠在人才引進工作中處于相對優勢的領導地位。
(三)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和優良的工作環境留住人才。
人才是高校賴以生存的生命保障,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尊重人的主體地位,為高校教職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和工作環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教學設施,為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在科研上做出成績提供資金和設備保障;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美化校園環境,尊重高校教職工教學個性發展,促進教職工創造力思想萌發,促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成為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在高校人才引進過程中的主要表現之一。
將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策略運用到高校人才引進工作中,不僅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而且能夠優化高校師資隊伍,提升高校教學質量和在教育市場的吸引力。隨著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高校人力資源戰略也要順應時代發展不斷調整優化。在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指引下,通過建立先進的人才引進和管理機制,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等具體舉措來為高校人才引進工作提供基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