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齊哈爾大學 杜君
智慧城市主要是一種智能化、科技化和信息產業化的城市形態,是以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以及大數據技術為基石的城市發展形態。智慧城市強調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和高度整合,強調信息資源對城市規劃、城市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服務作用。有學者認為在智慧城市當中,社會主體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享受到及時、便捷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在智慧城市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是一種智能型圖書館,在為社會公眾提供圖書資源服務的同時,也為社會公眾提供決策參考等智慧化服務,在智慧城市建設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高校圖書館對于智慧城市走向智能化、科技化和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其豐富的館藏資源能夠為智慧城市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決策依據,增強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故此,高校圖書館員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置身于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當中,順應信息時代發展趨勢,找尋高校圖書館與智慧城市建設的結合點。高校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則應當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優勢,將館藏資源投入到文化公共服務體系以及智慧城市信息基礎建設工作當中。
(一)高校圖書館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新思路。智慧城市這一城市形態下,我國政府職能和產業結構都發生了相應的轉變。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機制也由被動化向主動化轉變。智慧城市建設需要進行技術創新、科技創新和思想革新,這些都需要以大量的信息資源為支撐。高校圖書館為社會公眾提供圖書資源服務,能夠激發社會公眾的創新潛能,集合眾人的智慧來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二)高校圖書館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新技術。伴隨電子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數字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和功能突出。高校圖書館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以及其他信息數字技術,能夠對海量的信息資源進行分析,從海量的信息資源中找出與智慧城市建設相關聯的信息資源,為城市發展和經濟發展提供新技術。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在高校圖書館建設數字化技術中心,依托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來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為多元化和精準化的信息服務,進一步促進智慧城市的建設。
(三)智慧城市拓寬了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新內容。辯證理論強調事物的聯系性。高校圖書館與智慧城市建設并不是孤立的兩個事物。高校圖書館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信息支撐的同時,智慧城市也會推動高校圖書館的轉型升級,為高校圖書館發展提供動力。在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政府對文化產業的資金投入、人力投入和技術投入力度加大,為高校圖書館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動力。伴隨政府各項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高校圖書館可供利用的基礎設施增多。比如,高校圖書館可以將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和電信網融合在一起,拓寬自身的服務范圍和服務內容,增強自身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影響力。
(一)提供信息資源。圖書資源作為傳播知識的重要載體,是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基礎。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高校圖書館應當利用本館的館藏優勢,充分為社會個人、企業、科研機構以及政府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相關主體在查閱圖書資源后,不僅可以開展科研創新和技術創新工作,還可以優化決策內容。圖書資源作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信息引航燈”,能夠顯著提升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加快智慧城市建設進程。
(二)打破信息孤島。智慧城市生態視閾下,強調信息的互通互聯和信息共享,強調信息資源的高利用率和高流轉率。一方面,新興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各個圖書館之間的隔閡被打破。圖書館之間通過搭建圖書館聯盟,可以拓展本館的信息服務領域,產生智慧的火花,進而促進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的互聯互通。另一方面,互聯網以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高校圖書館為有關社會主體提供信息服務時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島,提升信息資源的整合力度。
(三)培育智慧市民。智慧城市建設作為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作,需要大批專業化的高素質人才。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公眾所需學習的知識數量增多。社會公眾只有不斷加強學習,獲取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術,才能為智慧城市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高校圖書館為社會公眾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拓展和自我增值提供了可能,能夠培養出一批智慧市民,進而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高校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使社會公眾能夠接觸到更多的知識,獲取到更多的技術。只有社會公眾整體綜合素質提升了,智慧城市建設這一系統工作內部的各項要素才能實現平衡。
(一)搭建社會化服務體系。由于我國在教育領域的各項投入力度的加大,國內各個地區高校圖書館在館藏資源建設層面有了顯著的進步,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績。從高校圖書館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定位來看,高校圖書館為社會各個主體提供社會化服務,打造面向社會主體的開放空間,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前提要件。高校圖書館有必要主動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中,為社會主體提供文獻資源服務,提升文獻資源的利用率和周轉率。1.高校圖書館可以借助物聯網技術、云儲存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搭建信息共享服務體系和文獻感知服務系統。高校圖書館可以與其他圖書館、檔案館、科研院所、文化館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組建信息共享聯盟,實現跨部門信息共享。聯盟成員之間通過數字授權的方式開展網絡互連,能夠加快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2.高校圖書館應當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為公眾提供數字圖書檢索和數字圖書借閱等服務。高校圖書館充分利用自身富余的數字圖書資源,積極承擔起智慧城市培養智慧市民的任務,提供公益性服務。首先,高校圖書館可以融合電子智能移動終端和互聯網技術,開發掌上云項目,為公眾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上提供數字圖書服務。其次,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寬自身服務面積和服務領域,全天候、全方位地為社會公眾提供數字圖書資源。最后,高校圖書館可以綜合利用微信公眾號和互聯網技術來開放數字圖書資源,積極承擔起智慧市民培養和文化服務工作。
(二)建立專家智庫系統,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智庫服務。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各個領域的專家,需要大量的人才。故此,高校圖書館可以與政府有關部門合作,充分發揮本館評估人才科研能力的優勢,建立專家智庫系統。首先,高校圖書館應當從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實際需求出發,設置不同專業的專家智庫系統。其次,高校圖書館可以組織相關人員組成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評審團,綜合對申請人進行評審。為了提升評審工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高校圖書館應當采取回避性原則組成評審團,即評審團的成員不得與申請人存在利害關系。除此之外,評審團成員也應當充分吸取社會各界的專業人士。最后,高校圖書館根據評審團的評審結果建立專家智庫系統,專門為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提供參考意見。
(三)積極融入圖書館聯盟建設工作當中。各個地區城市由工業化向信息化、智慧化和網絡化轉型過程中,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組成圖書館聯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一項復雜性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本區域內各個圖書館的配合和參與。面對圖書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供給不足的現實,高校圖書館有責任和有能力參與其中。一方面,高校圖書館應當扮演好“排頭兵”的角色,調用本館的專業人員支援圖書館聯盟的建設,加快圖書館聯盟建設進程,推動智慧城市的全方位建設。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可以積極與其他圖書館展開洽談,共同致力于圖書館聯盟建設工作,形成建設合力。
(四)探索產學研深度服務。智慧城市建設來源于網絡互聯互通,來源于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因此,高校圖書館有必要利用自身館藏資源的優勢,打造服務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的信息“智慧源”,將圖書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首先,高校圖書館可以借鑒域外圖書館的發展模式,將文獻資源深度融合到科研和產業發展當中,實現各項要素之間的能量轉化。比如,高校圖書館可以搭建館企服務平臺,利用企業的資金、設備和儀器來建立館企服務中心,根據企業的科研需求為企業提供信息資源支撐,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強化本館的社會服務職能。除此之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將本館的圖書資源管理系統與企業的信息服務系統進行連接,為企業提供科技查新、定題檢索、查引查收和文獻傳遞等服務,將本館的圖書資源嵌入企業科研創新工作當中,進而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其次,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打造具有行業特色和城市發展特色的資源數據庫。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調研和采訪,了解現階段政府建設智慧城市的方向的目標。在了解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后和建設方向后,利用大數據技術提煉出適合智慧城市發展的信息資源。高校圖書館將信息資源進行提煉后,可以根據信息資源的種類組建相應的專題,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智慧源”和信息支撐。最后,高校圖書館可以為企業以及其他社會主體提供產學研合作分析報告,激發企業以及其他社會主體參與到產學研合作項目中的積極性,提高產學研工作的可續性和可持續性。除此之外,高校圖書館應當積極了解現階段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障礙和問題,對相關主體的隱性需求進行分解,推動信息服務產業走向網絡化、標準化和智慧化。總而言之,在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中,高校圖書館應當充分調用本館的各項資源,從多個層面和多個角度入手,才能真正實現智慧城市與高校圖書館的同步建設,推動智慧城市向更高級的城市形態轉變。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信息資源。對于智慧城市而言,其運行需要有高效、便捷、及時和全方位的信息資源。決策者和管理者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需要運用大量的信息資源進行決策和管理。從這個層面來看,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要素在于信息服務,信息服務的提供直接關系到智慧城市建設效率和質量。因此,高校圖書館有必要將“智慧城市”的理念融入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和服務工作當中。高校圖書館館員應當走出思維的誤區,用創新思維武裝頭腦,讓更多的認識到高校圖書館的價值和功能。相信在高校圖書館館員努力下,我國信息服務產業會走向智慧化升級和轉型的道路,城市發展會呈現出嶄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