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霞
水與自然形象有著緊密聯系,將其引入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僅可供人們觀賞,還可實現各式各樣的藝術創造模式,因此水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為了滿足人們在精神層面上對水的追求,對欣賞水、貼近水的需求,在越來越多環境藝術設計中均加強了對水景的應用,水已成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要素。《濱水景觀設計》一書全面闡述了濱水景觀設計概述、設計要素、設計類型,并介紹了濱水景觀設計與親水設施、濱水景觀設計與生態可循環、濱水景觀設計的細節處理等,并預測濱水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以期提高讀者的設計能力及應用能力。
《濱水景觀設計》分為七章,系統分析了濱水景觀設計的各個方面,讀者從中可認識到濱水景觀設計生態化的重要性。其中:第一章,濱水景觀設計概述,該部分主要對濱水景觀設計理論進行了剖析;第二章,濱水景觀的設計要素,該部分對濱水景觀的設計構成元素、濱水景觀的設計原則等進行了闡述;第三章,濱水景觀的設計類型,該部分包括園林區濱水景觀設計、城市區濱水景觀設計等內容;第四章,濱水景觀設計與親水設施,該部分介紹了親水設施的規劃、親水設施的設計等;第五章,濱水景觀設計與生態可循環,該部分介紹了生態可循環的相關規劃、生態可循環的相關設計等。本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兼具理論性與實用性。條理分明的內容安排可為教學工作者授課提供極大便利,生動直觀的案例分析可供讀者學以致用。《濱水景觀設計》不僅可作為高校景觀規劃與設計、風景園林、環境藝術設計等專業的教材,還可作為相關從業人員的自學用書。
水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主要包括聲、形、色三大要素。其中:“聲”指的是各種水體發出的聲音,如噴泉聲、水流聲、瀑布聲等;“形”指的是水體的形式、形態,水體形式多樣豐富,包括噴泉、池塘、瀑布等,從水體的形態來對水景進行區分,包括靜水形態、動水形態,作為水景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設計人員在開展水景設計過程中,他們的設計靈感大多來源于自然界,然后結合自身的設計思想,進一步使自身設計的水景表現出獨特的韻味;“色”可理解為水的質感,其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水中的動植物或是岸邊倒影的結合體,依托各種因素的相融進一步營造出令人賞心悅目的水景。例如,為人們所青睞的燈光藝術,它的應用使水景顯得尤為美輪美奐,巧妙地表現了水景中色的概念。
水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不可單獨考慮,而應當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巧妙應用水的各種特性,以此使水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彰顯出獨特的魅力及吸引力。基于對《濱水景觀設計》通讀,為了切實開展好水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工作,可從以下幾方面工作著手:第一,有聲、有形、有色。《濱水景觀設計》指出,水有著豐富多樣的表現方式,有聲、有形、有色。水豐富多樣的表現方式,為環境藝術設計應用提供了多種選擇,以及多種不同組合模式,可從視覺、聽覺、想象力等多個角度開展實際應用。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可將目光局限于某一維度,而應當從不同維度、不同視角對資源進行應用。例如,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可推進水的聲與形的有效結合,比如將水幕墻設計成水簾、瀑布等形式,然后結合水拍打巖石的規律聲音,以聲音獲得人們的注意,再將視野轉移至水簾、瀑布上,為人們營造出如同野外瀑布一般的自然景觀。第二,虛實結合。作為兩個相對立的概念,虛、實可出現于環境藝術設計的統一場景中,并建立起一種和諧統一的關系。具體到水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一方面可推進具象水元素與抽象水元素的有機融合,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方法,其可有效改善環境空間的局限性,例如利用實體的水池與虛的水幕的有效結合,進而營造出生動的自然場景。另一方面可借助意識創設意境,即借助實際存在的水元素實體與虛的精神內涵的結合,由水的實體創設出一種新的意境。第三,層次分明。環境藝術設計中,水具有多樣性的特征,然而在對其進行應用時應當注意層次分明、有主有次。不論是何種設計,均應當設計一個明確的主題,然后調節景觀的主次,這樣方可使設計理念得到有效表達。水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亦是如此。例如,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引入噴泉、魚缸,因為噴泉占用空間更大,所以應當布置在中心位置作為主景,而魚缸則應放在次要位置。
水的形式豐富多樣,為環境藝術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為環境藝術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大眾的精神需求,應當注重對水元素的合理應用,創造出更優質的環境,更好地為人們服務。

曲旭東,歐陽麗萍 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ISBN:9787568029742定價:69.8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