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瑩
在我國水資源南北分布不均衡、水資源污染形勢嚴峻的背景下,為改善城市人口居住環境,推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城市節水型景觀設計顯得尤為必要。《生態水景觀設計》一書基于景觀的功能、對環境的影響作用、符合環境的人文特征和審美需求三方面對“水”這一自然物質所呈現的各種景觀現象開展系統梳理,不以單一的“水景”為對象,而是依據水的特性對環境生態發展的作用,以及促進環境多物種衍生與相互關聯所形成的多樣化景觀狀態為理論基礎,將用水、理水、治水、觀水、玩水等多種訴求,結合區域環境條件和景觀功能進行綜合思考。
由潘召南編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生態水景觀設計》一書共包括七章:第一章是關于生命與水構成的生態關系、生態現象衍生的景觀意義,主要介紹了生態水景觀設計的概念、生態水景觀設計的特征等內容;第二章是關于水的物理特征與形式作用,主要介紹了水的物理狀態與知覺感受、水的視覺形態特征等內容;第三章是關于生態水景觀的場地作用與尺度關系,主要介紹了人工水景觀、濱水景觀等內容;第四章是關于生態水景觀的設計原則與形式要素,主要介紹了生態水景觀的設計原則、生態水景觀的基本形式等內容;第五章為固態水景觀;第六章為水景與動植物;第七章為流水景觀案例分析等內容。該書通過對水的特性、環境的作用以及傳統與現代用水方式的闡述,有助于提高讀者對“水”的環境物質生態作用與人文生態作用的有效認知,并使讀者建立正確的環境保護意識,進一步提高讀者對水資源的節約利用與發揮多功能作用的設計意識。
城市節水型景觀不可將其簡單理解為不使用水的景觀或者少水型景觀,而是在確保景觀正常使用功能及景觀美觀性的基礎上,減輕對人們生活、生產用水的影響,科學規劃景觀要素,秉持先進的設計理念、工程技術及管理理念,實現對城市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進而構筑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水資源系統。對于城市節水型景觀的內涵而言,主要在于對諸如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各種形態水資源的保護,不僅可實現水體調蓄功能,還可循環持續利用的景觀。換言之,城市節水型景觀即節約用水、并且考慮污染水質凈化等方面的景觀設計。隨著淡水資源短缺形勢的日益嚴峻,探索如何設計城市節水型景觀顯得十分必要,新時期,我國對不同行業均提出了“節水、節能、節材”的可持續發展要求。景觀設計作為城市景觀建設中十分重要的一環,設計人員應當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及專業的設計態度,不斷研究各種生態設計的方法,為城市節水型景觀建設服務。
針對上述城市節水型景觀的內涵,為切實開展好城市節水型景觀設計工作,現通過對《生態水景觀設計》一書相關內容的借鑒,提出以下幾項策略。第一,合理利用綠化植物。首先,推廣因地制宜的鄉土植物。在城市景觀綠化方面,加強對資源系統研究與開發,提高對鄉土植物資源的有效認識,為鄉土植物在城市景觀綠化中的廣泛推廣奠定良好基礎,發揮鄉土植物在節水、生態、經濟等方面的優勢,使城市景觀綠化顯得更具地方特色。其次,優化植物配置。實踐研究表明,喬木、灌木的耗水量遠遠低于草坪,同時生態效益也超過草坪,在開展城市景觀植物配置過程中,應當以喬灌木為主體,倡導建立喬、灌、草相結合的復層結構,避免以草代樹現象。第二,增強城市水景景觀節水性能。首先,推進自然生態化節水型景觀設計。我國自古以來注重運用自然水體創造和諧的居住環境,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應當推進自然生態化節水型水景設計,將自然水引入基地進行利用,創造出極具地域特色的景觀。其次,推進技術應用類節水型景觀設計。依托先進的技術方法,合理利用中水、雨水以創造城市水景景觀,例如促使屋頂綠化與建筑物山墻的充分相融,在山墻上設置相應的特殊紋理,讓屋頂綠化過濾后的雨水順墻面流下,營造一道美麗的水幕。再次,推進文化藝術類節水型水景景觀設計。水文化長期以來便是我國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代代工匠創造了大量與水相關的景觀,當前城市節水型景觀設計應當注重這些經驗的借鑒,既可從功能層面進行考量,也可從文化層面進行考量,以此創造出極具文化內涵的節水型水景景觀。第三,充分利用中水回用技術。首先,加強對中水利用的宣傳推廣,加大對中水使用價值的推廣力度,宣傳關于中水利用的各項知識,使社會大眾轉變傳統觀念,形成中水也是水資源的新理念。其次,推進中水利用配套工程建設,相關政府部門應當提供有力支持,促進中水利用項目的有效落實。同時,加快推進中水用于城市綠化、農田灌溉、環境水景等,以此達到節約用水、開源節流的目的。

潘召南編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ISBN:9787562140719定價:3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