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唐聞慧
摘 要:佛教中的禪宗文化是中國古典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印度傳入中國并得到發揚,之后傳入日本、韓國等地,在禪宗文化中其所追求的化繁為簡、返璞歸真、天人合一的思想逐漸被世人所接受和認可。隨著現代產品設計的多維度發展,禪宗文化也從很多方面被運用到產品設計的開發研制過程中。文章通過對禪宗美學的特點進行整理,再結合優秀的禪宗產品進行分析,提煉出現代產品設計是如何通過材質、燈光、造型等方式來體現禪宗韻味,從而展現設計本質的。
關鍵詞:禪宗美學;現代設計;產品
注:本文系2018年度安徽省高等學校質量工程項目“產品設計一流(品牌)專業”(2018ylzy021);淮南師范學院2018年度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18xj89);淮南師范學院校級一流應用型示范專業建設項目。
佛教誕生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地界(今尼泊爾地區),一位看破世俗的王子不吃不喝地在菩提樹下枯坐了整整49日,終于悟得真理,參透人生的意義,并建立了佛教,他的名字是喬達摩·悉達多,后世人稱其為釋迦牟尼,而他思考的這個過程,被人們稱為“禪”。
一、禪宗思想在中國的發展
佛教文化大概在公元紀元前后正式傳入中國,但僅僅局限于為皇家提供佛教典籍的翻譯工作。而禪宗文化是在南北朝之時,由印度大師菩提達摩漂洋過海把寶貴的禪宗文化精髓帶到了當時的中國。當時的中國社會較為混亂,各種文化與思想在不斷地碰撞和融合,很多少數民族也正是在此時融入中原文化之中,印度的禪宗文化在此時傳入,極好地迎合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真實狀況,其宣揚的種種道義深受普通百姓的認可。由于此時佛教受到帝王的推崇,在中國全面地發展起來,逐漸與傳統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相互借鑒和融合,形成了中國獨有的禪宗文化。
在公元7世紀的唐朝,中國的禪宗文化由鑒真大和尚東渡傳往了日本,落地生根,形成了極具禪宗特色的茶道、園林、水墨畫等日本傳統文化。禪宗文化在不同國家發展的1000多年時間里,有衰弱的,也有昌盛的,這其中對禪宗文化理解和應用最為深刻的莫過于日本人,禪的理念已經深入他們的文化思想中,受到世界各地的認可和推崇。相比來看,對于更早接觸禪宗思想的中國,在后續的運用中做得遠遠不夠,這有19—20世紀中國社會動蕩的客觀原因,但更重要的應該是人的意識問題,這需要我們好好地反思。在設計層面更是如此,如何將中國的禪宗思想融入現代設計中,為中國的設計產業服務,是需要各方設計師思考和努力解決的現實問題。
二、禪宗美學的特征分析
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對禪宗美學的詮釋方法有太多種,雖然沒辦法定義它的“形”,但是可以嘗試理解它的“意”。筆者認為,整體來看禪宗美學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自由。以現代哲學體系來看,釋迦牟尼的開悟法其實是種主觀的唯心主義。在當時的古印度社會環境中,能夠一心一意探索真理,不在乎權威和傳統思想,這本身就是一種追求內心自由的表現。從另一層面來看,每個人對禪宗美學的理解和詮釋都有所不同,這也決定了其對禪宗美學的表現形式也十分自由。
第二,變化與統一。禪宗美學強調自由,而自由的觀念必然會帶來多樣的表現。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多么復雜的變化在禪宗美學的指導下都會變得統一與和諧。
第三,大道至簡。佛教傳統的語錄典籍中很多哲理都是從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感悟而來的,例如“苦海無涯,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所謂大道至簡,真理,往往隱藏在生活的小事之中。
禪宗美學特有的韻味和獨特的表達,使其成為亞洲地區很多設計師在創作中的主要靈感來源。通過分析一些優秀的具有禪宗設計元素的產品,探求其設計內涵,了解這些企業是如何體會“禪”,并把它的精髓通過設計傳達到產品中,進而更好地促進我國設計制造業的全面轉型發展。
三、禪宗美學設計運用的優秀品牌分析
(一)臺灣品研文創
這家來自臺灣的設計公司,其產品在年輕群體中非常流行。它的產品從輕生活的角度出發,結合臺灣的地區文化,整體圍繞一種樸素的生活狀態進行設計,最終呈現出極具活力的禪意家具,其整體的設計風格能夠很直接地體現當代人渴望靜看花開花落,回歸自然的心境。
(二)日本Nendo工作室
日本設計師佐藤大創立的Nendo工作室,到目前為止已經成為設計界極具知名度的企業,設計范圍很廣。它的產品大都線條簡潔、顏色明快、造型優雅,制作工藝卻非常精湛,在造物的整體感上有效地傳達了“隱、抑、深”的日式禪宗境界。透過他們的設計產品,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和簡潔。
(三)黑川雅之設計作品
黑川雅之是日本一位著名的設計師,通過他的個性鮮明的設計作品可以感受到其對禪宗美學獨樹一幟的理解和認識。他曾經說過,設計應是從內心生發出來的,如果想做出好的設計,首先必須用力的生活。以人為本,從人的角度出發才是我們做設計的根本目的。
從以上的三個品牌可以看出,禪宗美學在設計上雖然有著眾多的表現形式,但其所詮釋的內涵往往是統一的——寧靜致遠,追求人與產品之間的平衡和諧。
四、產品設計中禪宗美學的探索和運用
幾個世紀之前,中國處于禪宗文化盛行的時代,人人對它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幾個世紀之后的今天,當代年輕人對禪宗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封建迷信,反而對外來的西洋文化十分崇拜,在思想觀念上頗有些崇洋媚外之感。 反觀我們的鄰國日本,比我們更遲接受禪宗思想,但他們的禪宗文化發展至今沒有斷絕,早已經深入其文化的內核,影響著日本人的方方面面。 因此,現代中國最緊要的問題是: 如何將禪宗文化推陳出新,讓它的內在思想通過現代的表達方式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認識。
目前來看,想要再一次弘揚禪宗文化,除了相關理論研究之外,更重要的是使其合理地融入現代生活之中,而設計作為媒介能夠拉近禪宗與普通人之間的距離。對于產品設計來說,如何運用禪宗美學是有一定難度的,其本身是種難以直觀觸摸的精神層面的表達,要想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表現禪宗的美學,就必須關注產品設計的方方面面。從一些優秀的品牌中,或許可以窺見一些禪宗美學實質性運用的痕跡。
(一)材質與造型的運用
禪宗美學所提倡的思想,映射到產品設計上體現為自然、簡潔和以人為本的設計語言。這些語言的表現方式有多種,而材料和造型就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在材料選用上,以天然的木材、竹材、石材、亞麻、鵝卵石等材料為主體,通過其自然的紋理和觸感讓人感受自然的氣息。在自然材料中使用最多的當屬木材,因為無論是視覺還是觸覺,木材都最容易讓人感到親近,也正是如此,原木、實木、竹條常被用來制作富有禪意的家具產品。
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說過:“所有立體圖形中最美麗的形狀是球形,所有平面圖形中最美麗的圖形是圓?!蔽靼嘌澜ㄖ煱矕|尼奧·高迪認為:“直線是屬于人類的,而曲線是屬于上帝的。”禪宗美學產品設計也應該注意到這些觀點。在造型設計過程中,可考慮運用各類型球體及橢圓體作為產品的基礎,兼以方形或直觀式造型作為支撐,使整個產品造型充滿韻律感。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管是材質或者造型,在運用的過程中都要盡可能地減少其不必要的裝飾圖案,將產品表面進行簡化,因為在禪宗美學的概念中,簡潔才能創造純粹,這與現代設計的經典名句“Less is more”不謀而合。
(二)意境的表達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在產品設計中禪宗美學的表達除了需要考慮材質造型等外在因素,還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通過產品傳遞禪宗美學的獨特意境,這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在燈具設計中,通過分析可以分辨一些具有禪宗韻味的場所,其在燈光的選用上基本只考慮“白、黃、橙”三色:白色是最高貴、最可敬的顏色;黃色給人無窮的希望;橙色比黃色更有活力。因此在運用禪宗美學設計燈具時,其燈源要考慮選擇這三種顏色進而更好地呈現整個環境的氛圍,使人在視覺上感覺到素凈,從而營造出淡雅之感。
舉個例子,如果在朝陽的房間里放上一把椅子, 隨著日出日落光影變化,每一時刻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椅子作為不變的主體,而影子是變化的因素,那么問題來了:該如何面對這個光速變化的世界?是保持不動還是跟隨從眾?這個問題令人深思。因此在禪宗美學的產品設計中,每個人都應有著自己不同的理解,并能以多種方式營造相關的意境,這也暗合了禪宗美學的另一特征:自由。
五、結語
中國的禪宗文化發展至今,經歷了繁榮,消沉,到現在再次回歸人們視野,逐漸讓更多的人開始追求和向往禪宗的生活方式,回歸到生活之本,學習“以有相生無相”的概念,學習“當下”在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全球文化多元發展的時代,禪宗美學的概念勢必會在未來發展得更加多樣,而對于產品設計來說,將更加注重人對于內心寧靜致遠的追求。好的產品可以讓人感到被關懷和尊重,透過造型感受變化的無常,透過材質感受自然的氣息,更可透過意境感受禪宗之美。因此禪宗美學的產品設計,要求設計師對生活有充分的理解和感悟,否則將極易出現“畫虎畫皮難畫骨”的糟糕產品,進而影響禪宗美學在設計上的合理表達。
參考文獻:
[1]宋滿昌.論禪宗美學思想對書法藝術創作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2(16).
[2]黃桔.現代燈具設計中的“禪意美學”解析[J].科技風,2016(21).
[3]趙劍章.論服裝設計中的禪宗美學藝術表現[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7(2).
[4]劉俊.禪宗美學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運用[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4(1).
作者單位:
淮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