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婕
摘 要: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具體表現,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茶文化養生是通過茶事創造安靜的氛圍與虛靜空靈的心境,這與瑜伽中所要達到的精神境界不謀而合。文章采用邏輯分析法、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對瑜伽練習中融入茶文化的可行性進行探討,分析瑜伽與茶文化的本質,以及瑜伽與茶文化融合的文化價值和健身價值,總結瑜伽與茶文化融合的方法。
關鍵詞:瑜伽;茶文化;健身價值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健身健心運動,人們通過長時間的練習,可以使身心變得放松。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具體表現,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茶文化養生是通過茶事創造安靜的氛圍與虛靜空靈的心境,這與瑜伽中所要達到的精神境界不謀而合。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追求健康與養生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本文通過對瑜伽及中國茶文化的分析從多方面研究瑜伽與中國茶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發掘瑜伽與茶文化融合的文化價值與健身價值。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大量查閱關于中國茶文化與瑜伽文化的書籍、論文等,進行大致篩選,然后對篩選出的內容進行認真研讀、整理。
(二)訪談法
通過對多名資深瑜伽老師進行訪問,探討瑜伽練習中融入茶文化的可行性。
(三)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反復仔細的研讀、整理,來分析瑜伽與中國茶文化相融合的可行性。
二、研究結果
(一)瑜伽概述
瑜伽是一項有著5000年歷史的關于身體、心理以及精神的練習,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集科學和藝術于一身,是東方強身術之一。瑜伽不僅是一項健身運動,還是一種修煉方法。瑜伽可以加快新陳代謝,快速調節身心平衡,提高精神與軀體之間的緊張感和壓力感,它充滿內在能量值和肌體彈性,對排除體內廢棄物有重要作用,在形體修復和調理養顏方面有很大功效。瑜伽能提高練習者內外氣質,促使練習者變得開朗,富有活力,對預防和治療頭痛、背痛、頸痛、肩痛、關節痛、消化系統紊亂、失眠、脫發、痛經等各種身心相關的疾病有促進作用。
瑜珈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珈姿勢運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心理、精神、生理和情感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與天合一,他們以不同的瑜珈修煉方法融入日常生活并奉行不渝:忘我的動作、無欲無求、冥想、穩定的頭腦、宇宙的自然和創造、宗教性的責任和道德。
(二)中國茶文化概述與發展時期
中國茶起源久遠,文化底蘊深厚,長盛不衰,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中國人注重品茶。品茶帶有品情趣之意義,茶無貧富,也無貴賤,品的是茶葉的優劣,茶之情趣。沏上一壺濃茶細啜慢飲,不僅可以消除疲勞,更能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關于其起源及發展,一說發現于神農,聞于肖瑤,興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國茶文化融合佛、儒和道諸派思想,獨自成為一體。茶現在已成為全世界最受好評的、益于身心健康和富有詩意的綠色飲品。
1.三國以前的茶文化
據閱讀相關書籍,將公元前2737—2697年定為茶的發現時間,這一時期正是三皇五帝時期。《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用價值。
2.晉代茶文化
晉代,飲茶已與佛教、道教緊密聯系起來。茶的社會和文化功能初有雛形,中國茶文化初見端倪。
3.隋唐茶文化
隋朝時期基本形成中國茶文化,公元?780年,陸羽著《茶經》,首創中國茶文化精神,將儒、道和佛三教融入飲茶中,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被概括其中。
4.宋代茶文化
宋代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品茶社團由此產生,例如有官員組成的“湯社”,還有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5.明清茶文化
炒青茶、蒸青茶和烘干青茶等各種保存方式已出現。茶的飲用方法出現了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關于品茶的傳世之作,如文徵明的《品茶圖》《惠山茶會圖》和唐伯虎的《烹茶畫卷》。隨著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所區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業出口已成一種正規行業,茶事、茶書和茶詩數不勝數。
(三)瑜伽練習中融合茶文化的可行性
瑜伽起源于印度,茶文化起源于中國。瑜伽和茶文化相結合,是兩種相近的東方文化的融合,瑜伽和茶道相結合寧靜安詳,不僅可以培養人的文化內涵,更能升華人的精神境界。中國傳統茶文化追求和諧統一、寧靜、超脫與瑜伽有異曲同工之妙,而瑜伽的修身養性、平靜內心、感恩、寧靜以及善待一切事物的理念,改善個人情緒和調節生理平衡作用與中國茶文化有一致之處。練瑜伽前聞一聞茶,香氣占滿整個鼻腔,讓人身心舒暢。
1.茶文化與瑜伽練習的健身價值相同
瑜伽注重身體的修煉,能有效調節神經和內分泌系統,是依據動物的形體動作創立的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養生功能也是中國茶一直注重的功能。陸羽《茶經》中也強調了茶預防衰老、養身保健的功效。而中國禪門高僧大德,總結出茶有“三德”:消解淫欲,幫助消化,清神益智。這些都表明,飲茶和修養身心密切聯系。
2.瑜伽精神與茶文化精神相通
瑜伽的精神分為超脫、奉愛、寧靜、和諧四個方面。中國茶文化精神則是和、敬、清、寂。瑜伽中的和諧指的是瑜伽練習者在練習場所的選擇上,力求貼近和諧的大自然,避免功利和物欲的侵擾,控制身體及感官,進而營造內外和諧的環境,這與中國茶文化精神中的和有相通之處。奉愛指的是以包容博大的情懷面對人和事,本著這種精神,與人為善,這與中國茶文化精神中的敬有相通之處。瑜伽修行精神中的寧靜,相當于茶文化精神之靜都是通過靜坐調息促進人身與心靈的統一。超脫即是超然解脫,通過靜坐內觀冥想達到靈魂的解脫與升華,它與茶文化中的寂有相通之處。品上好而純凈的茶湯與進行瑜伽的練習,如同從內而外的洗禮,讓內心回歸最初的樣子,內外兼修達到心境平和的真實生命狀態。由此可知,茶文化與瑜伽,在精神境界方面的追求基本一致。
3.“茶禪一味”與瑜伽行法的相同
品茶的目的是參禪,參禪的前奏是品茶,二者渾然一體,“茶禪一味”將茶與禪合一,而瑜伽與禪,密不可分。這是瑜伽和茶文化又一間接的聯系。禪和茶都追求著相同的升華。瑜伽行法,將解脫和禪定直接聯系在一起。禪定,即是靜慮,定中起觀。這種禪定,與禪宗之參禪還是有區別的,參禪強調的是于當下一念中覺悟自性本體,而瑜伽禪定是直接進入定境中思慮真諦,由此而與天相應,證知宇宙本體。但二者也有相同點,即破除妄執,打破常規的思維定式,于靈光獨耀之中,而悟達宇宙本體的真理。由此而知,瑜伽行法、茶文化和禪修可謂是“三位一體”。
(四)瑜伽練習當中融入茶文化的方式
茶文化融入瑜伽體式的過程中練習者可以盤坐于墊上,雙手經兩側于頭上舉,呼氣向前向下,雙手捧茶,吸氣向上至腰背部立直雙手放于胸前,呼氣低頭,吸氣頭部向后仰。這時,茶香味便會從水中散溢出來,此時便可以聞香。此動作集瑜伽與茶式為一體,重復此動作3至6次。練習者雙手捧茶,站于墊子上,呼氣做直角式,在此停留幾次呼氣,吸氣不動,呼氣向左,吸氣還原直角式,呼氣向右,吸氣還原。呼氣軀干向前向下至朝拜式,將茶放于腳前方。呼氣右腿向后撤一大步至右膝著墊做新月式,吸氣保持不動,呼氣雙手捧茶至胸前,保持幾次呼吸,隨后慢慢品茶。品茶過后將茶放于腳前方,雙手撐地,左腳向后撤一大步,至平板式,右腳向前邁,至新月式,雙手再次捧茶至胸前品茶,品茶過后將茶放于腳前方,還原朝拜,在此停留幾次呼吸,還原成山式。
在以茶文化為背景的瑜伽練習中,奉茶者在一旁斟茶,練習者聞著茶的清香進行瑜伽練習,茶香有凝神靜氣的作用可以幫助練習者提神,可以幫助練習者驅散身心疲憊,利用倒茶、品茶姿勢,改變練習者身體姿態,提高柔韌性,從而更好地關注自我,凝神靜氣從而達到內觀外醒,更好地達到覺知順位的練習效果。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瑜伽練習中融入茶文化是可行的。瑜伽與茶文化有著相通的精神境界,并且喝茶有益身體健康,茶葉本身的藥物療效也有幫助人們寧心安神的作用,而練習瑜伽也需要我們靜心,所以練習瑜伽中融入茶文化可以使我們更好地關注自我。
茶在室內以一定溫度熏發,人置身其中可以使毛孔中滲入茶因子,從而更好地起到排毒的作用。
瑜伽練習與中國茶文化相融合可以回歸純樸、自然和本善。將功利、恩怨、煩惱和塵勞,拋在腦后。
瑜伽練習與中國茶文化相融合可以品茶洗心、凈心靜坐,放下雜念,不帶功利,不問哪方葉、何方水,不計較得失,以一顆平常心來喝茶。
(二)建議
建議練習者穿著寬松的服裝,赤腳練習。練習中要精神集中關注自我,控制動作,心無雜念,需要我們順暢呼吸,放松身體,保持平衡,這樣才能讓身體自如。茶融入瑜伽的練習中,總的要求是空氣流暢、環境清雅、安靜、溫馨,既要突出瑜伽修習場地的特色,也要適當具備茶藝的相關氛圍。
參考文獻:
[1]朱文玲.安福縣武功山茶葉產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6.
[2]王洪.論瑜伽文化與中國瑜伽[J].四川體育科學,2012(6):82-84.
[3]易紅梅,易濱廣.瑜伽與中醫養生[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8(2):41-42.
[4]王靜宜.茶道文化與瑜伽的融合發展[J].福建茶葉,2016(9):302-303.
[5]王國龍.茶詩茶道茶文化[J].茶博覽,2013(2):179-184.
作者單位: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