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紅
【摘 要】 目的:對剖宮產切口憩室引發的異常子宮出血進行宮腔鏡治療,探析其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60例剖宮產切口憩室引發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資料,分成觀察組(宮腔鏡治療)與對照組(左炔諾孕酮宮內釋放系統治療)各30例,回顧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手術與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比較,均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腔鏡治療由剖宮產切口憩室誘發的子宮出血,不僅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同時還有利于患者恢復,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宮腔鏡;剖宮產切口憩室;異常子宮出血
剖宮產術后子宮下段切口愈合不良,如切口處內膜增生、切口瘢痕凹陷等,是剖宮產臨床常見并發癥之一,主要表現為陰道內有異常出血,且不能用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息肉等疾病進行解釋。該病的發生不僅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同時還會損傷患者的生育能力,因此積極探索其最佳治療方法很有必要[1]。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剖宮產切口憩室所致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宮腔鏡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現在展開回顧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病例資料均來自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接受剖宮產前均無月經異常情況,術后子宮出血異常時間持續超6個月,且排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病變及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問題。按照1∶1比例對其進行分組,分成對照組(n=30)與觀察組(n=30)。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小為20歲,最大為40歲,平均年齡為(30.25±3.56)歲;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小為21歲,最大為41歲,平均年齡為(30.31±3.82)歲。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左炔諾孕酮宮內釋放系統進行治療,在月經期前檢查陰道分泌物,如無生殖道炎癥,則在來月經后第4d,嚴格遵照宮內節育器操作標準,用左炔諾孕酮宮內釋放系統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宮腔鏡手術進行治療,具體方法如下。
1.2.1 檢查宮腔鏡 以0.9%的氯化鈉溶液膨宮,壓力設置為80~100mmHg,測量患者宮頸管長度、宮腔深度、宮頸外口與剖宮產疤痕距離,觀察剖宮產疤痕位置是否存在穹窿狀缺損、內膜是否存在結節樣增生或血管增生等情況,完成檢查后取子宮內膜行病理檢查。
1.2.2 手術方法 于宮腔鏡下明確手術深度與范圍,于月經結束后約5d進行手術,如月經淋漓不盡則取相對較少時行手術。術中行靜吸復合式全麻,于子宮切口下緣位置切除活瓣組織,清除憩室壞死內膜與積血,于宮腔鏡下觀察憩室底部,如有血管增生或出血點等問題,則實行電凝處理。將切口四周息肉切除,如存在子宮內膜組織增生,則同樣實行電凝處理,如子宮下段有殘留縫線存在,于宮腔鏡引導下進行切除,如出現了炎性增生,必須進行徹底切除。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2]
統計兩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3個月行宮腔鏡檢查,宮腔鏡手術效果共分3個等級:1)治愈:各癥狀均完全消失,月經恢復至術前;2)好轉:月經期縮短約1周,有輕微下腹痛或無下腹痛;3)各癥狀均未改善。
1.4 數據統計與處理
各項數據均錄入Excel軟件中,用SPSS 21.0軟件包分析處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分別為(18.89±6.03)mL、(24.38±11.41)mL,組間差異明顯(t=2.330,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手術時間分別為(27.68±5.67)min、(36.41±7.12)min,組間差異明顯(t=5.253,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住院時間分別為(3.78±0.88)d、(6.94±3.09)d,組間差異明顯(t=5.387,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28/30),痊愈21例,好轉7例,無效2例,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3.3%(22/30),痊愈10例,好轉12例,無效8例,組間差異明顯(χ2=4.320,P<0.05)。
3 討論
剖宮產切口憩室是剖宮產后常見并發癥,具有較高危害性,在宮腔鏡引導下可放大子宮下段切口,擴大醫生手術視野,這對于明確患者是否有憩室改變情況非常有利[3-5],同時在宮腔鏡引導下還便于醫生觀察憩室沖洗情況,明確陳舊血液、咖啡色黏液物體等是否已徹底排除。一般來說,切口憩室、切口血管異常、有殘留縫線等是造成剖宮產術后子宮異常出血的主要原因,借助宮腔鏡可幫助醫生準確掌握患者切口息肉與縫線等方面的情況。此外,還便于醫生對子宮內膜是否有組織增生存在進行判斷[6]。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宮腔鏡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左炔諾孕酮宮內釋放系統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宮腔鏡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同時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提示宮腔鏡手術治療剖宮產切口憩室所致異常子宮出血,其臨床效果與各項臨床指標如手術時間等,均明顯好于一般治療方法。
綜上所述,利用宮腔鏡手術對剖宮產切口憩室所致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進行治療,不僅手術所用時間短,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少,同時患者恢復時間也比較短,臨床療效較好。
參考文獻
[1] 魏雪敏,夏艷,張宏偉,等.宮腔鏡整復術治療剖宮產切口憩室致異常子宮出血的療效評價[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8,18(12):1073-1075.
[2] 杜秀梅.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宮腔鏡下刮宮術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的療效對比[J].中國醫藥科學,2018,(23):245-248,256.
[3] 王芝英.諾舒子宮內膜去除系統對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療效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23):5316-5319.
[4] 姜雪,姜榮格,盧立春.子宮內膜息肉致子宮出血患者經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后的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21):4984-4986.
[5] 張博,葉紅.宮形球囊和宮內節育器預防宮腔鏡下子宮中隔切除術后宮腔粘連的比較[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8,45(05):593-595.
[6] 赫秀娥.宮腔鏡電切手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J].醫療裝備,2018,31(1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