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成

【摘 要】 目的:探討中青年婦女定期脊柱體檢、咨詢的必要性。方法:選擇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來本院診治的262例中年婦女作為研究對象,年齡為30~57歲,所有患者進行脊柱手診和咨詢。填寫問卷后進行脊柱體格檢查。重點檢查脊柱活動度、軟組織痛點、神經牽拉痛、四肢皮膚溫度及痛覺改變。結果:脊柱手診262例。其中有異常的有38例,占總人數的14.5%,其中頸椎病1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12例、頸背肌筋膜炎6例、骶髂關節紊亂2例。結論:中青年婦女進行定期脊柱體檢、咨詢意義重大,其操作簡單易行、花費較低,不僅可及早發現脊柱病變并進行干預,亦增加人們對脊柱疾病的重視。
【關鍵詞】 中青年婦女;脊柱體檢;脊柱活動度
脊柱是人體重要的組織,作為軀體活動的樞紐參加人體運動及姿勢的維持,除此之外亦能夠減緩機體震蕩從而對內臟形成保護[1]。近年來,脊柱疾病發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輕化趨勢。其中較為典型的疾病有腰椎病、頸椎病,患者多以頭痛眩暈、血壓增高、心律失常為主,部分患者亦出現惡心、嘔吐、胃痛、腹瀉、性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2]。目前已證實,現有超過百種疾病與脊椎受損密切相關。而對中青年婦女,妊娠期給脊柱造成一定的壓力;哺乳期或絕經期容易造成鈣流失。本文作者旨在探究中青年婦女定期脊柱體檢、咨詢的必要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來本院診治的262例中年婦女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為30~57歲,平均年齡為(49.3±4.2)歲。納入標準:1)患者有明顯腰部疼痛;2)患者年齡皆>30歲且<60歲。排除標準:1)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2)已確診具有脊柱疾病患者;3)患者有明顯的精神疾患。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填寫問卷后進行脊柱體格檢查。體格檢查步驟如下:1)醫師先定位腰椎棘突,并將中指、食指分開,從腰椎摸到腰骶部,從上至下,力度由輕到重,從而檢查脊柱是否有彎曲;2)定位腰椎上位段,以拇指指腹抵住棘突,慢慢向下滑,檢測棘突有無側彎,隨后再對側;3)定位棘突線(包括L5/S1段、L5/L4段、L4/L3段)以及兩邊橫突(L5/S1橫突部、L5/L4橫突部、L4/L3橫突),用虛拳叩擊尋找是否存在痛點,包括棘突、棘間、棘上、橫突部,并確定疼痛性質;4)用拇指按壓,尋找是否有痛點,主要位置為棘突、棘突旁2cm的關節囊、橫突尖部、腰骶部、骶髂關節部;5)手診肌肉緊密程度。重點檢查脊柱活動度、軟組織痛點、神經牽拉痛、四肢皮膚溫度及痛覺改變。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脊柱是否有異常,診斷患者是否患有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頸背肌筋膜炎、骶髂關節紊亂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 18.0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脊柱手診262例。其中有異常的有38例,占總人數的14.5%,其中頸椎病1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12例、頸背肌筋膜炎6例、骶髂關節紊亂2例。具體見表1。
3 討論
在中年婦女中有大量的脊柱慢性病人群,但缺乏衛生知識。如果不及時治療,則會對患者生活、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脊柱手診是檢查脊柱是否存在病變的傳統方案,醫師可根據用手對脊柱和脊柱兩側軟組織及其相關領區內組織進行檢查或整治時的不同的感覺進行是否有疾病的判斷[3]。以往研究已證實,脊椎并非獨立存在,其與脊神經、交感神經以及周圍血管有著緊密的聯系[4]。不同的疾病和疾病的不同階段、治療效果的不同階段、不同領區內有著不同的手感。本研究中進行脊柱手診的患者共262例,其中有異常的有38例,占總人數的14.5%,其中頸椎病1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12例、頸背肌筋膜炎6例、骶髂關節紊亂2例。由此可見,脊柱病變在人群中發病率較高,應引起重視。尤其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疾病,頸椎處于胸椎和頭部之間,對于機體來講是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由于受到活動較多、保護較少、需要承受較大的負重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頸椎損傷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椎間盤以及骨骼出現的退行性改變屬于頸椎病的早期病理改變。部分研究提出,年齡超過30歲后才會導致頸椎病的發生,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腦與互聯網的應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亦給辦公室工作者、沉迷于電腦游戲的青少年帶來了一定影響??偨Y近年來脊柱病發病率越來越高的原因為:持久的工作和學習或在工作學習、看電視、玩電腦的過程中未保持正確的姿勢,長時間不活動、鍛煉身體,飲食不均衡、營養[5]。相關研究認為,引起頸椎病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及生活方式不合理,如果可以糾正人們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與錯誤的坐姿,就能夠有效防止頸椎病的發生[6]。由本研究結果可知,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僅次于頸椎病之后,此病常表現為為腰疼、下肢活動受限、運動障礙等,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除此之外,頸肩肌筋膜炎可以說是常見的肌腱以及肌肉疼痛,患者表現主要為痙攣性疼痛,病因主要是損傷以及風寒侵襲,導致患者的肌肉組織以及肌筋出現水腫或者是纖維性病變。該病能夠累及患者斜方肌、頸椎椎旁肌、肩胛提肌、胸鎖乳突肌大圓肌以及小圓肌等,治療難度大同時容易反復發作,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由此可見,脊柱手診及咨詢是有利于婦女兒童脊柱健康的、前所未有的措施,是一種符合社會需求的新模式,不僅社會評價高,同時方法操作簡便,容易實施。健康教育效果有輻射效應:通過對237例研究對象進行健康教育,他們進行咨詢的同時,也為家屬和朋友進行了咨詢和約診。此外,脊柱手診咨詢要增加宣傳力度,需要將免費脊柱手診、咨詢項目更廣泛地融入到醫院的適當體檢人群中去。
綜上所述,中青年婦女進行定期脊柱體檢、咨詢意義重大,其操作簡單易行、花費較低,不僅可及早發現脊柱病變并進行干預,亦增加人們對脊柱疾病的重視,更容易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善金,潘福敏,麻彬,等.對頸椎病性眩暈的臨床認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6,24(17):451-454.
[2] 楊正軒,楊俊生,張文,等.突發性聾與頸椎病相關性初步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6,41(10):818-820.
[3] 王洪立,呂飛舟,馬曉生,等.頸椎病伴上肢近端肌萎縮的臨床診斷與手術治療[J].中華骨科雜志,2017,37(04):210-214.
[4] 張斌,檀亞軍,何本祥,等.頸部伸屈肌群靜力增強訓練對頸椎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09):964-968.
[5] 莫偉,許金海,葉潔,等.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治療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03):474-476.
[6] 李妍,姚嘯生.中西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研究概況[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27(04):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