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 要】 目的:探討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流產治療的12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順序交替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醫療干預服務,觀察組給予計劃生育干預,對比兩種干預方法的效果。結果:觀察組計劃生育知識掌握優良率為68.3%,對照組計劃生育知識掌握優良率為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1年內再次人工流產發生率為3.3%,對照組1年內再次人工流產發生率為1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人工流產后對患者給予計劃生育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計劃生育知識掌握水平并降低患者再次接受人工流產的比率,從而更好地維護女性患者生育權益與生殖健康。
【關鍵詞】 人工流產;計劃生育;生育權益;臨床效果
近年來本院收治的人工流產患者數量越來越多,通過手術干預解決了患者在妊娠方面的需求。但是,無論是采取傳統方式還是無痛人流,對女性患者的傷害均較大[1]。因此,在保障女性健康與其生育能力方面,必須盡可能降低人工流產的次數。針對人工流產患者實施計劃生育干預,以提高患者自我安全意識和強化合理的生育規劃,對保障女性生育權益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流產治療的12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順序交替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觀察組平均年齡(27.65±2.02)歲,平均孕周(8.02±1.35)周,有43例患者為初次選擇人工流產,17例患者有過人工流產史;對照組平均年齡(27.62±2.01)歲,平均孕周(8.13±1.37)周,有41例患者為初次選擇人工流產,19例患者有過人工流產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醫療干預服務,如告知患者日常生活禁忌、注意事項、叮囑患者不適隨診,發放健康宣傳手冊或者進行基本的口頭健康宣教。
觀察組給予計劃生育干預:醫護工作人員以《人工流產術后計劃生育服務指南》為參照,向女性患者系統介紹重復流產的危害,以此來讓患者深刻認識到流產不可“隨意”,由此進一步提高女性進行自我避孕保護的意識[2]。隨后,對女性進行科學避孕知識的講解,幫助患者明確可以采用哪些安全有效的方法進行避孕,以及一旦避孕失敗可以采取的緊急補救措施等。再次,向患者免費發放一些計生用品,并告知患者哪些地方可以免費領取以及計生藥品的具體使用方法。
1.3 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計劃生育知識掌握優良率,1年內患者再次人工流產率等指標進行評價。計劃生育知識包括計劃生育政策、避孕措施、流產對人體的損害3大部分,總分100分;以調查問卷方式進行評價,當患者得分在85~100分之間時為優,得分在70~84分之間時為良,得分在60~69分之間時為可,得分在60分以下時為差;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0%;再次人工流產率=再次人工流產例數/總例數×10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計劃生育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計劃生育知識掌握優良率為68.3%,對照組計劃生育知識掌握優良率為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年內患者再次人工流產情況對比
觀察組1年內有2例患者出現再次人工流產情況,再次人工流產發生率為3.3%(2/60);對照組1年內有10例患者出現再次人工流產情況,再次人工流產發生率為16.7%(10/6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926,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并受到個人隱私的影響,臨床上接受人工流產的患者越來越多[3]。在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同時,為全面提升患者對人工流產危害的認識,臨床上加強對患者的專業干預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傳統的人工流產手術中醫護人員給予的干預僅以配合手術治療為核心,對于患者健康避孕與生育權益維護等知識的宣講存在較大的不足。為此,本院以《人工流產術后計劃生育服務指南》為參照,加強了對患者計劃生育干預并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果。研究表明,觀察組計劃生育知識掌握優良率為68.3%,對照組計劃生育知識掌握優良率為50.0%;觀察組1年內再次人工流產發生率為3.3%,對照組1年內再次人工流產發生率為16.7%。與傳統模式相比,實施計劃生育干預的價值在于:1)幫助患者全面認識人工流產手術的危害,從而轉變患者的思想認知。目前,某些女性患者對于人工流產手術的危害性還缺乏認識,認為只是一種小手術,由此使得其在避孕上不重視。而通過對患者實施系統化的計劃生育知識宣講后,患者能夠更加深刻與科學地認識到人工流產的危害,從而間接提高患者對避孕的重視度[4]。2)幫助患者掌握必要的避孕知識,從而提高患者在后續生活中對生育規劃的合理性與能力。要降低女性患者人工流產發生率不僅需要提高女性患者的避孕意識,還需要提高其避孕的能力。為此,在計劃生育干預中也指導患者如何進行正確的避孕,如何使用避孕藥具/工具,以及避孕失敗時如何采取緊急處理措施等,以此來提高女性患者在避孕上的實踐能力[5]。3)告知患者不適隨診,引導患者在出現意外懷孕情況或者是人工流產出現不適情況時,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避免患者去“無證經營小門診”治療。由此對進一步保障女性的身體健康與生育權益產生重要的間接維護作用。
綜上所述,在人工流產后對患者手術計劃生育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計劃生育知識掌握水平并降低患者再次接受人工流產的比率,從而更好地維護女性患者生育權益與生殖健康。
參考文獻
[1] 李文榮.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干預的應用及效果評估[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05(61):56.
[2] 楊靜.分析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的干預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29):57.
[3] 彭梅蓉.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干預效果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04(29):124,126.
[4] 鮑金龍.分析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干預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4(90):17657,17659.
[5] 繆文莉.計劃生育服務機構開展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的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08(2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