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才
【內容摘要】本文著眼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應用問題展開探討,作者結合個人在這方面的一些實踐工作經驗提出幾點思考,希望借閱者能夠積極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初中 ?數學 ?合作學習 ?應用對策
社會的發展進程決定了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此時初中階段的數學改革也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基于此,數學合作學習教育改革模式又出現了新的情況的緩解,并予以廣泛的關注和應用,而這除了在對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之外,又引導學生對數學教學的知識掌握能力進一步地進行了提升,從而真正的在教與學兩方面實現了雙贏。
一、教師應加強對合作學習相關理論的學習
當前許多教師對于數學課堂的認識還只是停留于一種實踐經驗水平上面,這就很明顯不能夠配合合作學習的具體要求。所以,教師作為是合作學習的引導者及組織者,就需要深入的引導學生學習合作學習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概念以及含義或方法的應用等等,而堅決杜絕只是停留于思想或理論方面的學習,也更加不是只是簡單的克隆國內外的成果合作經驗,而是適時地在理解應用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實踐,這樣教師對合作學習模式的深入引導和貫通,才能促進該學習模式開展的有效提升和得以最大發揮。
二、明確小組成員的責任和目標
課堂合作學習的關鍵就在于小組是否具備明確的分工及責任。中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因而,促進這些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思考就成了當前的主要教學任務,同時又需要教師對其教學責任予以強化以及對教學目標的分解。然而如何或者怎么樣有效調動學生數學課堂與學生或與教師之間的雙向交流,和怎么樣實現課堂小組的合作,往往是教學工作目前困擾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關鍵所在。因此,想要解決數學問題,就必須要首先進行較之合理的規劃,一般小組成員的人數劃分都在4~6個人左右,這樣的人數分配往往都會讓分工更明確,緊接著就是教師必須要進一步充分的學習和強調小組成員的學習目標,明確每一位小組成員的責任。最后我們就要求小組個人和群體之間必須搭建起一個相互合作學習的關系,以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從而引導學生可以真正融入到數學學習過程當中,充分發揮其自身的作用。
三、教師加強對學生良好合作學習習慣與技能的培養
第一步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和意識。那么如此,在合作學習實施之前就需要充分強調傾聽的重要性,而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和耐力,最終使得學生可以在學會傾聽對方意見的這樣一種氛圍下發現及解決自身問題,幫助學生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再有就是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在要學會傾聽之外,還要求學生要學會質疑、敢于質疑和勇于質疑,但對于教師來講,不管學生的質疑是否正確,都不能回避,而需要在對其進行肯定的同時予以正確的指導。譬如,有一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3和7,求解其周長為多少?在這樣的合作學習當中,由于其條件給出了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3和7,但卻并沒有給出底和腰,所以許多學生又會錯誤的將其理解為13或者17,原因就在于沒有真正分析或正確理解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對此質疑做出解釋:“因為3+3<7,所以長為3的邊不能作為腰,那么就只能用7作腰長,如此求得三角形的實際周長為17(7+7+3)”。如此營造的課堂氛圍則更容易引導學生進步。
四、情境創設融入合作學習模式中
我們在小組合作過程當中加入或者滲透情境教學的目的,就在于能夠引導學生融入一個特定的教學環境當中,致使學習問題思考起來更有方向也更有目的。舉個例子,我們在引導學生教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的時候,”可以首先教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然后再給學生創設出一個游樂場的情境,促使學生可以想象一下,我們在游樂場通常能看到哪些立體圖像,最后對比看哪個小組的正確答案最多或者是最正確,那么哪個小組就取得獲勝權。對于游樂場,每個學生都不陌生,所以他們都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答案。接下來教師就要給學生播放有關游樂場的場景視頻,對比學生的答案,再結合我們日常去的游樂場觀察到的立體圖形,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加深其學習的印象,并且能夠使得學習更加容易。
結語
總而言之,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在將教學方式改變的同時,又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得到了充分的改善,當然如此也可以很好的促進師生之間的共同交流,和相互學習、互相借鑒。我們以各種各樣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進一步促進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所在,從而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自身能力以及促進提升師生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以及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常國強. 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探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9).
[2] 陳照軍. 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
[3] 徐其權. 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06).
(作者單位:吉林省白山市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