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深入剖析《冬之旅》的第二和第四首,《風信旗》與《凝結》中鋼琴伴奏所運用的織體與轉調手法,力圖展現舒伯特藝術歌曲的浪漫主義特色。
關鍵詞:《冬之旅》;浪漫主義;伴奏織體;轉調
費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浪漫主義鋼琴音樂奠基人之一,對音樂的貢獻是巨大的,在他的影響下,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的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創作向世人展現了他獨到的思想見解——藝術歌曲中人聲與伴奏的地位同等,而非像過去的作曲家一樣將鋼琴伴奏視為簡單的輔助。
“舒伯特說過,偉大作曲家的標志在于身陷一場靈感的宏大戰役,卻能在這場激戰中頭腦冷靜地指揮軍隊。比起那些更為奔放的浪漫派,舒伯特關于藝術家的定位顯然更加真確。”[1]
舒伯特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后一位巨匠,他在浪漫主義作曲家中顯得獨樹一幟,為后期浪漫主義作曲家開辟道路。筆者通過分析《冬之旅》中的一些典型特例的和聲、織體與結構的特征,了解舒伯特的創作特色?!抖谩肥鞘娌厮囆g歌曲中的杰作,基于德國浪漫主義詩人繆勒同名詩歌的改編。舒伯特為了表現原詩傳達的情感,在旋律、節奏、伴奏織體、調性等方面都根據原詩內容進行了處理。
1 伴奏織體
1.1 雙手齊奏織體
雙手齊奏式的伴奏音型可以突出主旋律,加深聆聽者對曲調的認知,強調音樂在特定場景下的情緒與氛圍,同時體現該旋律在歌曲中的重要性,也很好地避免伴奏聲部單一,營造伴奏所需要的混合音響效果。例如《風信旗》中的人聲進入部分:
譜例1截取自《冬之旅》的第二首《風信旗》,舒伯特采用雙手齊奏的伴奏形式,并且與旋律聲部旋律一致。在《冬之旅》整部聲樂套取中有多處采用這種形式,打破傳統觀念對聲樂作品“鋼琴伴奏”的理解,適當加入與演唱無異的伴奏聲部,在作品中猶如錦上添花。
1.2 復調織體
《冬之旅》整部聲樂套曲主要運用主調織體的伴奏形式,但其中也不乏復調織體的伴奏形式。復調織體包含兩種形式,模仿與對比,這兩種形式在作品中都出現過。例如《凝結》中出現的復調織體:
譜例2截取自《冬之旅》的第四首《凝結》,伴奏高聲部上行進行降E大調音階,與演唱部分下行進行的降E大調音階,形成一種倒影形式的模仿復調織體,相互呼應,使情感更加細膩化,給予聽覺更高的審美角度。
2 轉調特征
2.1 大小調交替——以《凝結》為例
在《凝結》這首作品中,舒伯特頻繁使用大小調交替的形式,展現故事主人公流浪漢內心情緒的變化起伏。小調代表對曾經美好愛情的回憶,抒情的同時帶有絲絲憂傷;大調代表現實殘忍的現狀,以及對現實的失望。利用音調來襯托故事發展情節以及主人公內心的情感是舒伯特創作的特點之一,也影響了浪漫主義后期的一大批作曲家,為藝術歌曲往后的道路做鋪墊。
2.2 同音大小調的轉換
舒伯特對調式調性的使用十分高超,他慣用大小調交替的形式來創作,并且在藝術歌曲中對其運用得當。同音大小調轉換不僅可以轉換歌曲所要表達的情緒,還能起到一定的過渡作用,使音樂的整體氛圍不至于大起大落,平緩地進入下一個情景,使作品更加具有完整性。例如《風信旗》中從回到原調再現時。
譜例3再現部分之前,先是轉到A大調,然后再回到a小調開始再現。這種使用同音大小調轉換的形式,強調了原調的音樂色彩,也很好地銜接了音樂的發展,不至于單一乏困。毫無疑問,整部套曲中的同音大小調轉換為后期的作曲家們同樣留下了很多值得學習借鑒的處理方式。
3 節奏型特點——以《凝結》為例
《凝結》中,我們可以發現三連音始終貫穿全曲,再結合該作品的歌詞翻譯,了解舒伯特想要營造的氛圍與目的。
《凝結》歌詞翻譯:
在皚皚白雪中 我徒然尋找她的腳印
我們曾一起 走過大雪下的綠地
我要親吻大地 用我的熱淚
融化冰雪 露出下面的草地
何處我能找到鮮花 何處我能找到綠草
現在花朵死了 草地黯然失色
難道這里沒有 我可擷取的紀念
當我的心痛平息 什么會向我談起她
我的心就快死了 她的容顏在我心中冷卻
假如有一天我的心解凍 她的容顏也會消散
《冬之旅》的前三首描繪的是一位流浪漢被戀人與世界背叛,失去了對愛情與生活的希望,在一個飄雪的日子里,他離開了之前的戀人,開始流浪的旅途。在這異常寒冷又艱難的旅途中,風雪無情地鞭打他的身體與心志,他在寒風中流下了滾燙的熱淚,也瞬間結成冰。《凝結》則接著前三首的劇情,敘述主人公的饑寒交迫,那顆曾經熾熱的心在寒冬中也逐漸凝結。
一方面,根據歌詞與故事情節的發展,三連音象征“雪花”的形象,渲染音樂氛圍,將伴奏具體形象化。另一方面,該作品中的三連音都是密集開放和弦,若使用八分音符,則音樂聽上去過于松散拖沓;若使用十六分音符,則音樂太過緊湊,無法展現伴奏的清晰度。
4 結語
舒伯特被譽為“藝術歌曲之王”,他運用自己獨到的音樂見解以及他對和聲與調式調性的見解,創作大量藝術歌曲,為后世作出巨大的貢獻,為后期作曲家提供學習與借鑒的榜樣。無論是在和聲與調式調性方面,還是織體與結構或者音型方面,舒伯特的成就造詣都是無法超越的,如今的我們對其作品的分析解讀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 以賽亞·伯林.浪漫主義的根源[M].譯林出版社,2011:130.
[2] 王芳.解讀舒伯特《冬之旅》套曲的悲劇美[D].中國音樂學院,2012.
[3] 伯林(英).浪漫主義的根源[M].譯林出版社,2008.
[4] 沈屹.從藝術歌曲《冬之旅》看舒伯特的浪漫主義音樂特質[J].黃河之聲,2018(06):49-50.
[5] 嚴洪萍.淺析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音樂特征[J].黃河之聲,2017(15):69.
作者簡介:印筠悅(1997—),女,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鋼琴表演理論)專業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