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君 王濤 劉志敏 張德文

在進行牛養殖的過程中,經常會有犢牛腹瀉病出現,該病不論在何種養殖場,也不論在何種季節均會出現。犢牛腹瀉病通常發生在3周齡左右的犢牛身上,而冬季和初春是發病率最高的季節。犢牛一旦患有此病便會出現食欲下降以及嘔吐等情況,同時還會使犢牛并發鼻炎等病癥,嚴重時還會導致犢牛死亡,而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會為養牛場帶來極大的損失。所以要想保證養牛場的經濟效益,并提高牛的養殖效率,就必須要將犢牛腹瀉病發病及死亡的概率進行降低。基于此,本文針對規模養牛場出現的犢牛腹瀉病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同時對于發病原因及診治也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1、犢牛腹瀉病的調查情況分析
(1)病原調查
為了更好的了解犢牛腹瀉病,我們對某養牛場進行了調查,同時對于該養牛場出現的犢牛腹瀉病情也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對于犢牛而言,如果它連續出現腹瀉的情況便可初步判定它患有犢牛腹瀉病。在此期間,對于患病犢牛的進食情況以及體溫狀態等都要進行全面的觀察,如果犢牛出現死亡,那么也需要將其解剖以便可以進行更詳細的診斷。在對病原進行調查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對患病犢牛的糞便進行采集,同時也要開展細菌、病毒的實驗診斷,至于檢測出的細菌,也需要對其進行藥敏的試驗。
(2)分組試驗
為了對試驗的質量進行有效保證,我們將患病犢牛進行分組試驗。在此期間,如果患病犢牛的糞便形狀無異樣,而顏色存在異常,則將其歸類為輕度腹瀉組。如果患病犢牛糞便較為稀少且顏色也存在異常,然而患病犢牛并沒有發生脫水情況,那么則將其分類為重度腹瀉組。如果患病犢牛出現了脫水的情況,那么則將其歸類于嚴重腹瀉組。在對它們進行藥敏試驗之后,根據所得結果還需對三組犢牛進行口服、輸液等治療,同時對治療效果也要進行科學評價。
2、試驗結果及具體分析
(1)發病詳情
該養牛場的犢牛在出生5天后便出現了腹瀉的情況,而犢牛的糞便也存在著規律性的變化,即從稀少逐漸趨于正常,不過糞便的顏色卻存在異常,且逐漸變得稀薄。在12天后,對于出現腹瀉癥狀的犢牛而言,其中有一部分的糞便呈白色、稀薄的狀態,且帶粘液。而有的犢牛糞便則是顏色較黃且伴有血絲。此外,有的犢牛糞便的顏色是呈現為灰褐色。而在過了23天之后,犢牛在出現腹瀉癥狀時,有的犢牛糞便顏色淡黃且趨于水狀。有的犢牛糞便帶有酸臭和氣泡。在腹瀉癥狀的后期,有些犢牛的糞便則呈香腸形狀,在糞便表面也帶有黏膜。而當犢牛糞便如水狀時,患病犢牛會出現食欲不振以及精神萎靡的情況,如果犢牛的體溫趨于下降趨勢,它們便會出現不吃不喝的狀態。在此期間,當犢牛體溫低于37攝氏度時,它們便會行動緩慢,無法自己進行站立。而當它們的體溫上升時,它們的食欲也會下降,嚴重時還會出現不吃食而飲水過多的情況。患有腹瀉的犢牛它們的體型都極為瘦弱,而在出現腹瀉期間,該養牛場并沒有出現急性死亡的犢牛,至于發生死亡的患病犢牛,它們則伴有腹部膨脹的情況出現。據調查顯示,腹瀉病主要發生在3周齡左右的犢牛身上,而且患病犢牛的死亡率極高,可達總死亡率的27.13%,而死亡率最高時可達43.25%,最低時可達16.34%,而1月到3月份之間,則是患病犢牛死亡最集中的時期,且患病犢牛的死亡率超高。
(2)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死亡犢牛的解剖結果顯示,犢牛的腸道壁較薄,且其回腸、腸粘膜也存在出血、糜爛的情況。此外,犢牛的肝臟呈現為黃色且帶白點,肝臟的邊緣存在血斑。而在犢牛的胸腔也存在明顯的積液情況,在其肺部也存在分泌物。結合死亡犢牛的解剖情況以及犢牛的死亡率,可以從中看出犢牛患有腹瀉的病原體較多,屬于混合感染使得該養牛場大量的犢牛出現腹瀉病。通過對患病犢牛的糞便進行的樣檢從中發現,犢牛糞便當中存在小桿菌和短桿菌。通過對細菌進行培養可以發現存在紅色以及無色兩種菌落。與此同時,通過進行發酵管試驗可以發現紅色菌落為大腸桿菌,而無色的則是沙門氏桿菌。之后對于兩種細菌的藥敏性可采用紙片法進行測定,在藥敏試驗中可以發現,會使犢牛腹瀉病產生耐藥性的有紅霉素等藥品,而中度敏感及高度敏感的藥品也有青霉素以及恩諾沙星等。
(3)治療效果評價
結合藥敏試驗,對三組患有不同程度的腹瀉犢牛進行藥物治療。在此期間,這三組患病犢牛分別采用了磺胺間甲氧嘧啶鈉進行口服以及恩諾沙星進行肌肉注射和輸液,由下表所示。
根據此表可以發現采用分組治療可以將患病犢牛的死亡率進行有效降低。通過口服的治療方法,輕度腹瀉組的治愈率高達38.74%,而通過靜脈輸液,其治愈率高達58.18%。此外,在實際養殖的過程中,要想將患病犢牛的死亡率進行有效降低,養殖人員可以結合犢牛發病的實際情況從而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犢牛患病并不嚴重,此時可以讓其肌肉注射恩諾沙星或者口服藥物進行治療,如果通過這兩種治療方法患病犢牛的病情沒有減輕,則需要對犢牛進行輸液治療。
3、采用肌肉注射法對患病犢牛進行治療,它耗費的時間極短,而通過靜脈輸液這種方法進行治療則會花費很長的時間。對于犢牛而言,它們的血液循環還在發育期間,因此在對犢牛進行輸液時,必須要保證輸液緩慢,用藥量也要適當,不然只會對犢牛造成傷害。此外,據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犢牛腹瀉病進行分組治療,它不但可以節省養牛場的治療成本,同時還可以將患病犢牛的死亡率進行有效降低。所以當規模養牛場出現此病時,養殖人員可以結合犢牛的患病程度從而對其進行分組治療,如果在經過一種方法治療之后,犢牛的病情沒有好轉,這時便可采用其他的方法進行治療,這樣不但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而且治療效果極好。
(作者單位:137200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動物檢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