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木斯汗·依沙其
小麥勻播機械化種植技術是以小麥的物性發展為出發點,其核心理論是小麥的生物學特性和適應的系統構建,在充分調整小麥適應能力,充分發展小麥生長的基礎上,實現群體結構和個體結構的最優配置,其技術關鍵是保持小麥株距均勻,由過去的一維行距改變為二維行距,在保證小麥群體結構合理的前提下,單株小麥獨立占據農田中的均勻面積,保證每一株小麥都能夠享受獨立均衡的營養空間,實現農機和農業的高效融合,機械化操作。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就額敏縣小麥勻播機械化技術進行了分析,現將具體研究內容介紹如下:
1、小麥勻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的優勢
首先,小麥種子均勻分布有利于均衡施肥。小麥均勻機械化播種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由于能夠實現小麥單株發育,小麥之間不會存在營養競爭,更好地適應小麥三葉期營養臨界期的栽培生理要求,保證土壤養分供給充足,實現出全苗出壯苗;其次,田間小麥單株均勻分布,適應了小麥有效光合器官終生冠層性與小麥天穗的植物學特征。由于田間小麥定植株距均勻,能夠充分的利用田間的光照資源,具有良好的田間通透性能,相對于傳統種植方式,增產效果更好;再次,在小麥勻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由于采用均勻播種模式,充分利用了小麥的自主調節特性,種子的深淺差異性能夠保持一致,保障整個群體結構生長更加均衡,真正滿足了小麥的生物學特性,實現壯苗培育;最后,小麥勻播機械化技術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田間水資源、養分資源、土壤的利用效率。田間以最小的葉面積系數提早覆蓋地表,有效控制了土壤的水分蒸發,有效解決了小麥播種過程中缺苗的現象。另外通過推廣應用該項技術,還能夠達到抑制田間雜草生長,避免養分和水分流失的作用,小麥生產中后期不會出現倒伏,具有很長的增產增效作用。
2、額敏縣小麥勻播機械化技術分析
①品種選擇
小麥勻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對小麥品種的生產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通常情況下應該選擇單株生產能力較高,抗倒伏,抗逆性較強,植株緊湊,分蘗率較高的小麥品種。同時還應該保證小麥種子顆粒飽滿,大小整齊一致,發芽率在90%以上。在小麥播種之前可以選擇飽和食鹽水法對種子進行選種,晾干之后進行包衣處理,預防地下害蟲和多種苗期病蟲害,保證播種之后能夠出全苗出壯苗。
②種植地選擇
小麥勻播機械化種植過程中,土壤的生產能力影響小麥產量和播種技術推廣應用效果的最主要因素。通常情況下應該選擇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排灌方便土壤層深厚,符合小麥種植生產要求的種植地。對于中低產田在該項技術推廣應用之前,應該適當縮小行距,以保證田間產量和品質。
③整地施肥
選地結束之后,應該做好田間整理工作,推廣應用土壤深松整地方法,深松整地深度控制在23~25cm,以打破田間離地層為主,確保耕透耙透,田間土壤細碎,不存在明顯的大頭塊,真正做到上虛下實,達到播種狀態。保證田間灌溉均勻,不沖不淤。結合整地工作,還需要做好田間積肥施入工作,積極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施肥之前對土壤的肥力情況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制定三個的配方肥。前茬作物收獲之后應該進行秸稈還田。通常情況下,在小麥整個收益周期內,每畝需要追施純氮16kg,五氧化二磷7.5~12kg,氧化鉀7.5kg,硫酸鋅1kg。在有機肥施入過程中,可以將全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磷肥、鉀肥和50%的氮肥混合之后,施入田間。小麥第2年進入拔節期之后再追施剩余的50%的氮肥。將所有的肥料混合均勻之后,灑播到土壤上水,土壤深翻一起翻入到土壤層以下。
④適當灌溉
在小麥種地過程中,應該保證田間墑情適宜,達到播種要求,如果遇到連續干旱應該進行灌溉造墑。在前茬作物收獲7~10天左右進行一次田間灌溉,這樣既有利于秋季作物的成熟,又能夠為秋季播種創造良好的條件。或者在整地結束之后,灌溉一次跑馬水,灌溉結束之后,在短時間內及時進行翻耕處理,避免田間板結。
⑤精量播種
結合額敏縣農業生產實際和氣候條件要求,小麥播種日期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具體的播種日期應該根據當年的氣候條件綜合確定。在小麥機械化勻播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播種量,通常情況下每畝播種量控制在10~12.5kg,最多不能超過15kg。在小麥播種之前應該檢查好勻播機的各部分的實際運轉情況,提早調整好寬幅,精細調整好播種量,嚴格控制好播種速度,確保播種深度控制在3~5cm,波幅控制在7~8cm,保證播種一致,不存在漏播和重復播種現象。另外在小麥播種期間,應該嚴格控制播種機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通常情況下作業速度維持在每小時2~5km。在播種之前應該認真安裝和調整小麥播種機,確保播種機左右水平作業,保障左右兩側的播種密度均勻一致,同時還應該定期對播種質量進行檢查。在播種作業過程中,農機手應該經常觀察播種及各個部件是否能夠正常運作,特別是要檢查好排種管、輸種管是否存在堵塞,種子和肥料是否充足。
⑥科學施肥
小麥進入拔節期之后,應該結合田間的麥苗生長情況進行科學施肥。通常情況下在小麥拔節前后進行追肥,要重視后期的葉面施肥,延緩小麥植株衰老,調整好群體結構,綜合協調好小麥麥穗、穗粒重和千粒重之間的關系,實現小麥優質高產。
⑦病蟲害防治
小麥機械化勻播技術能夠保證田間植株分布均勻,養分供給充足,有利于提高小麥植株的抵抗能力,相對于傳統小麥種植,病蟲害發病率更低。但由于小麥生長發育周期較長,在整個生長發育期間很容易遭受到多種病蟲害的威脅,為此就需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一旦發現田間出現病害,應該及時將麥苗拔除,并做好發病區域的衛生消毒工作。當田間病蟲害達到防治標準之后,應該優選生物農藥進行針對性防控。化學農藥在選擇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禁止選擇高度高殘留的農藥,一般選擇低毒低殘留,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較小的化學農藥。同時還應該堅持藥物使用周期,確保藥物濃度合理,藥劑使用充足,在合理防控病蟲害的同時,降低對小麥產量和品質造成的影響。
(作者單位:834600新疆塔城地區額敏縣瑪熱勒蘇鎮農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