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藝衡
摘 要:本文以中韓古代造園活動為重點,從歷史文化、宗教信仰、造園手法等方面探析明清時期和其歷史相對應的朝鮮王朝時期園林的異同點。
關鍵詞:中韓對比;園林;明清時期;朝鮮王朝
中韓歷史文化淵源悠久,其地理位置及氣候上的諸多相似,對兩國造園風格及思想上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本文以中國古代明清時期和相對應韓國古代朝鮮王朝時代園林為主體,分別從其歷史發展、文化背景、園林意境及造園手法進行分析比較,發現其異同點,為兩國園林的對比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 發展歷史
中韓造園在歷史發展軸線上存在一定相似性,但由于文化差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傳統造園活動也產生了差異性。
中國古代園林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分別為萌芽期、起源期、發展期、完善期和成熟期,從其萌芽到成熟時期匯聚了先人無數的智慧結晶。中國古典園林于先秦時代萌芽,在漢朝誕生發展,轉折于魏晉時期,這時的理論思想和技術都發生了一定變革,園林得到快速發展;到了宋元時期,古典園林迎來了發展巔峰,走向成熟,這時的理論體系基本發展已相對成熟;古典園林成熟于明清時期,這一時期也是本文著重探討的階段。最后,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也同封建王朝一起落下帷幕,但是對后世的風景園林領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韓國古代園林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從萌芽到成熟的過程,其萌芽于三國時期和統一的新羅時代;發展于高麗王朝時期,歷史上相對應中國古代宋元時代;第三階段成熟期,也是本文分析的朝鮮王朝時代,對應中國古代明清時期,這一時期園林發展更加成熟和完善。
2 文化背景——宗教信仰
中國和韓國自古代起就有著深深的羈絆,由于中國古代較其他國家,其發展先進的生產力,所以無論是文化思想還是宗教哲學都有著較深的影響力,韓國古代在發展中吸收和借鑒中國文化,同時也結合自己特色,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文化風格。
明清時期為了維護封建皇權的絕對地位,在思想理論上宣揚程朱理學,加強思想統治。由于文化和思想的受限,對當時的造園活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直到明中后期,社會思潮開放發展,造園活動又再次活躍起來,當然,其功臣離不開小農經濟的發展,使得資本主義萌芽誕生,生產力的發展帶來的社會變革。到了明清時期,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陰陽學說當道,其融合了其他思想,成為統治者的文化思想新工具。因此,明清時期中國的主流哲學思想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理學,主要的宗教形式為佛教,園林藝術也很好地展現了這些哲學和宗教思想。
韓國古代朝鮮初期,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實行科田制,并且朱子學成為朝鮮的主流思想,給朝鮮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在社會思潮方面,朝鮮受到程朱理學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影響,佛教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時社會的發展。后來隨著社會變革,當時的政治經濟發展陷入低潮,為了發展經濟,提倡理性的“實用主義”,朱子學說在朝鮮的政治地位提高,佛教思想淡化,這種實用主義在后期園林的發展中也得到了體現。除了朱子學說的哲學思想之外,韓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對大自然有著濃重的崇拜敬畏意識,這也讓“自然”成為其非常活躍的文化范疇,當然這種影響也體現在“無技巧的技巧”這種實用主義思想為主的造園活動中。
3 營造的空間意境
中國古代園林主要受到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深遠影響,把山石、植物、建筑、水體等要素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力求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模擬無限的自然,把自然美與人工美統一起來,創造出“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和“天人合一”的審美意識。中國古典園林中主題立意的主要意境創造手法:構建一池三島,向往海島仙山;模仿名山勝景,詩化自然風光;借鑒文化典故,引用神話傳說;強調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運用優秀詩文,追求詩情畫意等。
與中國的明清時代相對應的韓國的朝鮮時代,早在中國盛唐時期就吸收中國的園林文化,高麗時期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自然風景式造園藝術,朝鮮時代繼續集成自然山水式造園的特點,延續“無技巧的技巧”的真山真水的空間意境。這一時期受到中國的朱熹理學、自然山水、九曲園林的影響,士大夫園林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4 造園手法比較
明清園林注重景觀要素如山石、水體、植物、建筑的布局組合,把園林營造成立體的化作,無聲的詩篇;通過對空間的整體把握,組成景觀序列,運用不同的空間構成形式,融于自然。處理手法上注重真與假、有限與無限、景與情、動與靜、形與神、意與境、虛與實、有法與無法等多種手法。手法多樣且巧妙。
5 結語
中韓古代造園活動根起同源,但是兩者在造園活動中都有著諸多相似性與異同點:共同點是都在力求再現自然之美。不同點在于中國古代園林強調以人工再造自然之美,追求視覺空間的豐富性和人文的深遠意境;而韓國古代園林則追求對自然界干擾更小的價值觀取向,力行“無為”的造園手法,強調人在自然中的謙遜。
參考文獻:
[1] 任光淳,金太京.明清時代中韓古典園林置石造景比較[J].廣東園林,2010(2).
[2] 周武忠.尋求伊甸園——中西古典園林藝術比較[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3] 金順敬.儒家思想對韓國文化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1.
[4] 張馨文,崔向日.中韓造園思想與美意識比較[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6(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