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
社會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于食品的環保性與生態性提出較高要求。因此,養殖企業要改變傳統的養殖方式,在淡水養殖中采用綠色生態養殖技術,使水產品品質大幅度提高,從而推進淡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首先就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基本內涵進行分析,隨后探討了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中的實際應用方式,以供參考與借鑒。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高,要求淡水養殖應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基于此,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因其具有環保性與生態性特點在淡水養殖中廣泛推廣開來,在保證養殖效益同時實現對生態環境有效的保護,為淡水養殖的健康長遠提供重要支持。以下主要圍繞著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理念展開分析與探討:
1、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理念
目前市場中水產品絕大部分來源于淡水養殖,加強對淡水養殖方式的創新與改進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就目前而言,傳統淡水養殖模式存在許多問題,具體如下:首先,傳統淡水養殖中重數量、輕品質的問題較為突出,導致水產品的品質無法得到提升;其次,人工養殖模式不僅效率不高,而且疾病防控能力低下,阻礙著水產養殖都長遠發展;基于此,在技術改革背景下,養殖業要加強對傳統養殖模式的改進,積極推廣與使用綠色生態養殖技術,滿足人們對綠色食品的需要,推進水產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其中,所謂綠色生態養殖技術,顧名思義,指的是在水產養殖中通過模擬水產品野外生存環境,使得水產品品質更趨于生態性與自然性,培育出綠色無公害的水產品,在保證水產品的質量同時,實現水產養殖業的健康長遠發展目標。
2、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中應用方式
(1)合理選擇養殖種類
養殖種類的選擇需要考慮水質、水資源環境等因素,確保養殖種類數量以及規模符合要求。除此之外,對于養殖種類的選擇,養殖人員要盡量選擇抗病能力強的魚類進行養殖,這樣不僅可以保證養殖魚類的存活率,避免出現魚類大面積死亡的現象,同時可以推進我國的養殖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2)注重菌種的科學選擇
淡水養殖中可以選擇多種菌種,對于菌種的選擇要嚴格的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充分把握菌種的主要特點,并在與水生環境的菌種進行比對后選擇和池塘水環境菌群相同或者是相似的菌種;第二,在魚類養殖中養殖人員要進行菌群的適當投放,從而促進魚類的生長;第三,對于菌群的采購,要采購正規渠道的菌群。在菌種投放前要開展菌種測試,確保測試合格后方可以投入使用。
(3)水質的合理調節
水產品質量以及數量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水質的影響,所以,養殖人員可以通過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實行對水質的調節,換言之,通過將一定量的光合細菌、沸石粉以及活性酵母生物制劑等物質添加至水質中實現對水質的凈化。除此之外,通過對有機物的培植實行對水體細菌規模的控制,從而實現對水質的調節, 為水產品繁殖創設出無污染的生存環境。
(4)飼料的合理應用
飼料對于養殖行業的質量以及規模具有重要影響,在淡水養殖中采用綠色生態養殖技術,飼料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養殖人員要選用不含有抗生素與激素的綠色環保的飼料,保證淡水魚類的健康生長。除此之外,在淡水養殖過程中,通過在池塘中加入肉毒堿蝦青素、甜菜堿以及腐殖酸等物質,大大的提升魚類的肉質。
(5)實行對水產品疾病防治
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淡水魚類極容易患病,對于各類水產品疾病可以采用生態法進行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是魚類與植物共生法。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養殖中通常是魚類與植物共同生長的,許多植物可以幫助魚類抵抗疾病。造成魚類出現病害的因素多種多樣,其中,糞便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是造成魚類出現病害的重要因素,而植物對于致病因子具有吸收作用,同時,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使得養殖環境中的含氧量顯著增加,從而促進魚類的抗病能力提升;第二種是混養法,指的是通過將各種魚類進行混合養殖,避免多種魚病的發生,在保證魚類質量同時,推進淡水養殖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6)生長環境的合理選擇
生長環境是影響水產品質量與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淡水養殖中養殖環境的選擇是關鍵內容。目前池塘是最為主要的淡水養殖環境。養殖人員在應用綠色生態養殖技術中,要高度重視水產品養殖環境的選擇,絕不可以選擇污染嚴重區域作為養殖環境。同時,水產品的保鮮同樣是養殖人員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所以要盡量選擇交通便利的區域。除此之外,在淡水養殖中自然環境的模擬是非常重要的,養殖人員可以通過水草的種植來保障綠色養殖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水草種植的數量要加以嚴格的控制,否則,水草種植面積過大會降低池塘內部的含氧量,嚴重影響水產品的健康生長。與此同時,要保證水產養殖環境中的益生菌種類與數量能夠滿足水產品生長的需要。
綜上所述,淡水養殖中要改變傳統的養殖模式,積極推廣與運用綠色生態養殖技術,不僅可以提升魚類養殖品質,而且推進淡水養殖業的健康長遠發展,滿足人們對綠色食品的需要。
(作者單位:150600黑龍江省尚志市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