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建
經濟的不斷發展也在較大程度上促進著林業產業發展,但是就當前情況來講,林業產業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這和林業產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存在較大程度不符。在此情況下,應該注重林業產業的發展,這樣才能使經濟獲得發展的同時推進生態建設。
在信息化時代,使我國有更多機會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國家在注重經濟發展質量和速度的同時,需要注重產業結構優化,使產業發展更具一致性。林業產業向環保產業發展,處理好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之間的關系,是時代發展的客觀需要,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新的道路的開辟,使其獲得較快發展。
1、林業產業發展現狀
森林屬于可再生資源當中的一種,比較豐富,存在的周期比較長,但是在發展速度上比較緩慢,在遇到自然災害或者是人文破壞時,在其再生概率就會降低。雖然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但是就森林實際占地面積和資源實際使用上仍然比較困乏。在經濟利益的影響下,森林資源和經濟之間直接掛鉤。由于人們對資源的保護意識比較薄弱,在追求經濟利益的過程中,會使森林資源受到破壞。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對資源的循環使用造成了不良影響,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較大阻礙。
2、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
(1)矛盾關系
林業產業的不斷發展需要建立在森林資源基礎上,在輕工業不斷發展背景下,需要加強林業產業發展力度,而這一問題的實現需要促進森林資源的擴大。林業生態建設的實施需要實現對森林資源的保護,使人們逐漸樹立環保意識,避免在日常生活中過度砍伐森林,二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
(2)促進關系
實現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是前提。為了實現更長久的發展,需要森林資源作為動力和條件,這樣才能實現人、自然、林業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這不僅有利于經濟效益的實現,也能促進社會效益的實現和生態的不斷發展。進而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生態效益之間實現統一,林業產業發展達到平衡,最終實現二者之間的相互促進。
3、處理好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策略
(1)樹立正確發展理念
在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過程中,需要樹立以人為本基本理念,注重對資源的增加,生態的改善,使社會對林業的文化、心理、物質等需求得到滿足。同時林業發展中應該注重對生產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使相關工作人員的收入得到增加,生活、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尤其是一些比較貧困地區的設施問題。同時在實現當代發展的情況下,不能對資源進行過渡的開發和利用,使環境受到破壞,甚至是使資源枯竭。因此不僅需要注重對資源的利用,也要注重對資源的保護,為后代發展構建良好生態系統。除此之外,也要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而和諧發展的實現應該由原有的沖突模式逐漸向融合轉變,進而開辟一條持續、和諧發展道路。在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培育、造林還是采伐,都需要建立在尊重自然發展規律基礎上,使森林中植被得到恢復,并積極構建林業產業評價指標。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只有注重林業生態建設的實施,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實際實施中,可以根據林區功能和生態需要對不同地區進行劃分,促進生態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
(2)構建生態建設相關機制
在林業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過程中,應該注重對生態服務市場的培育,使生態效益更加資本化、貨幣化,在生產或者是消費中對自然環境以及資源產生的消耗,應該將其計入在成本之中,并且進行相應折舊。對于服務和價格來講,需要將資源在開采與獲取時的成本運用其中,同時也需要包括環境恢復和損壞產生的成本。生態建設機制的構建過程中應該發展經濟效益比較高的加工業,用工業發展促進森林培育,進而使人們在利益的驅動下,實現森林采伐的合理性,使營林、造林獲得更好發展。就林業產業比較發達的國家來講,主要是加工業比較發達,如瑞士、芬蘭、加拿大等。無數實踐證明,林業保護和造林的實現,和人們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存在一致性,被動或者是消極的保護方式,往往會使獲得的效益較低,也會產生一定負效應。
總之,林業產業的不斷發展需要將林業生態建設作為基礎,這主要是由森林作用、地位以及功能決定。森林資源是生態系統當中結構最為復雜,功能最為完善的系統,森林植被以及其覆蓋的生物對環境有重要影響,它不僅是工業原料的主要生產基地,也是動物棲息地。維護生物多樣性,能夠起到防治污染、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的重要作用,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重要影響。林業產業的發展,需要運用一定技術手段,使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得以維護。
(作者單位:742209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洮坪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