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巖 曹軍鵬
造林是培育森林的一個基本環節,是實現生物能源利用、環境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一種手段。造林質量是造林綠化工程的生命線,提高造林成活率是提升造林質量的重要手段,而作為一項生產活動,造林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出現難以成林的現象,在眾多因素中,生理因素和環境因素是造成造林苗木成活率低的兩大主要原因,如何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是各地林業生產中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堅持適地適樹
堅持適地適樹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基本原則。適地適樹可充分發揮造林地的自然優勢,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滿足樹木生長的要求。應根據栽植地的生態環境(立地條件、氣候、土壤等)和發展需要選擇符合造林目的和適宜當地土壤生長的樹種,如柳樹耐濕性強;刺槐、馬尾松等樹種耐干燥; 門榆、松樹等耐土壤貧瘠;柳樹適宜在低溫的地方生長; 楊樹、柳樹等樹種適于平原生長,要綠化與美化可以栽植國槐、榆樹、雜交楊等。為避免營造單一的純林,應因地制宜的合理搭配樹種,實行喬灌混交、針闊混交、灌灌混交,形成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通常情況下,要選擇鄉土樹種造林,因為只有將樹木栽在最適宜它生長的地方才能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苗木選擇的重要性
良種壯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關鍵。具有優良目的性狀和優良遺傳性狀的樹種種植出來的苗木成活率高,品種純正,生長快且生長健壯、枝梢充分木質化、根系發達、主根短而粗、側根和須根多、抗性強,無病蟲害,很少會出現林木生長不良、病蟲害嚴重、成活率低等問題,苗木選擇注意所選苗木要長勢優良、根系發達、主干和枝條上的葉片濃綠有光澤、頂芽飽滿、無失水現象、苗齡1~4年。不選過老或過幼的樹,因移栽后無法成活或緩苗期很長;不用已經萌動抽葉的苗木和徒長苗的苗木,這樣的苗木側枝易折、成活率低。起苗的時間與栽植的時間要配合好可保證移栽后較好較快的恢復生長,提高造林成活率,起苗前要充分灌水,起苗時盡量保持根系完整,做到少傷根。
三、科學細致整地
樹木種植前要細致整地,整地質量的好壞關系到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是一項促進苗木正常生長、改善林木生長環境的重要措施。樹木的生態習性雖不同于農作物,但同農作物一樣栽植前要精耕細耙、平整土地,對土地進行較徹底的深翻,通過疏松土壤,增加土地蓄水的能力,整地深度建議在45 cm左右,還可以破壞鼠類的洞道;對老樹地要進行土壤殺菌處理;另外要破壞害鼠的棲息環境還需將造林地內的倒木、枝椏、梢頭等雜物清理干凈,降低害鼠的種群數量。通風好的地塊林木栽植密度大一些,土壤貧瘠的地塊栽植密度相對小一些,這樣不浪費土地資源,也不會出現小老樹、生長緩慢、甚至樹木死亡現象。
四、確定造林時間
選擇最適當的季節進行栽植可確保樹木成活,南方地區造林時間適宜在秋末初冬,北方地區則以春季造林最為適宜,“立春” 為好,最遲不過“春分”,土壤化凍后就可以進行。早春苗木正是生根初期,地上部分還未生長,苗木早栽蒸騰小,先發根后發芽,成活率高。
五、栽植前苗木修剪、切根
造林的最后環節是栽植,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栽植前需要對苗木進行必要的修剪和切根處理,修剪的目的是減少樹木水分的蒸發,保證樹木的平衡生長;切根可以有效地促進樹木根系的生長。修剪應根據景觀要求及不同樹利對不同的樹木的地上部枝葉進行適當修剪枝條、摘葉抹芽等,減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消耗,提高成活率。對于在運輸過程中不慎造成的斷根、斷枝、傷根和爛根及已失去吸收功能的脫皮根應剪掉;在栽植時容易窩根,不利于成活的過長根系也要剪掉,保持正常長度的根系直徑應為苗木胸徑的10倍左右。
六、栽植
栽植效果直接影響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栽植苗木成活的關鍵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種植穴要比移栽的苗木的根系大而深;苗木要放正,栽正中,回填三分之二表土后向上提提苗,使苗根舒展,再踩實,回填土要分層填分層踩,避免中空;苗木的栽植深度比原土痕深5—10cm,使根土密接、深淺適當、不窩根、不露根,以苗木的頸部和地表相平為宜;栽植后,澆足“定根水”,在穴面上蓋一層松土,踩實,防止水分蒸發,保墑情;苗木剛移栽生根不扎實,要設立支架進行支撐固定,預防因風大被吹倒,造成根部透氣失水進而影響成活率。
七、加強撫育管理
俗話說:"三分造林,七分管護",苗木栽植只是完成了造林的第一步,待其抽葉成活后至樹木中幼齡階段都要加強撫扶育管理。避免"春栽一大片,秋季不多見,來年再重干",造林不成林的現象發生。
1、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是苗木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雜草一方面與苗木爭奪水分影響樹的生長,另一方面易導致樹木出現病蟲害,冬季易引發森林火災,每年進行一次松土除草,可以增強土壤的通透性,保蓄水分,除掉幼樹的競爭植物,最大限度地促進林木生長。松土要掌握“里淺外深,土濕淺松”的原則,深度為5~10cm左右;除草時適當保留植穴周圍的植被,可為苗木適度庇陰。
2、修剪、整形
苗木栽植第二年,定植后要進行合理的修剪、定干打梢、剪側整形,控制撫育伐及修枝強度,保證樹木合理地進行光合作用,生長旺盛,早日郁閉成林。
3、合理灌溉
為防止苗木過度失水,苗木栽植十天后要澆水,保證林木根系層處于濕潤狀態,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關鍵,灌溉量視土壤濕度、樹種、林齡、氣候而定,大面積造林基本上不用灌溉。
4、科學施肥
林木施肥分為施基肥和追肥,科學施肥利于改善林地肥力狀況,提高苗木高生長、促進苗木木質化,增強抗逆能力。造林前根據樹種、苗齡、土壤性質及肥料種類結合整地決定基肥施肥量,基肥以有機肥料為主;追肥以氮、磷、鉀肥為主,溝施或直接撒于地表面。
(作者單位:156300 黑龍江省七星農場林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