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瀚文,劉曉燕
摘 要:2018年9月,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工作正式啟動。結合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經普團隊參加無錫市新吳區經濟普查工作的實際情況,分析了新吳區經濟普查過程中信息技術應用的現狀以及應用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解決對策和建議,為今后在普查過程中更好地使用信息技術以及更方便、快捷、準確地完成普查任務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第四次經濟普查;問題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6-0035-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12;TP3 ? ? ? ?文獻標志碼:A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我國于2018年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經濟普查每5年一次。與歷次經濟普查相比,這次普查對象更多、內容更細、技術要求更嚴、準確填報普查數據難度更大。
1 ?信息技術在新吳區第四次經濟普查中的應用情況
1.1 ?區域劃分與繪圖系統應用情況
普查員上門清查時,需要到建筑物所在地進行實地定位,找到相應的單位,并完善建筑物基本信息。在進行清查時,普查員利用清查底冊,可以查找企業是否存在底冊內。如遇新搬遷來或確認核實為新增企業,將使用PAD新增企業信息。
1.2 ?數據采集工具應用情況
1.2.1 ?核查底冊信息
普查員通過數據采集終端PAD點擊調查對象列表中的底冊核查圖標,快速查詢該底冊的所有單位,通過搜索單位或組織機構代碼,可得到該企業的一些基本信息。
1.2.2 ?通過手持PAD進行普查
普查員們利用PAD的GPS系統進行定位,可以實現對人員的實時監測,起到督促普查員入戶調查的作用。
1.2.3 ?備份和上報數據
所有數據采集完畢后,普查員及時將數據備份、上報到數據平臺。
1.3 ?數據處理平臺應用情況
1.3.1 ?實現及時更新
數據處理平臺能夠適應工作實際需要,及時升級系統,并下發新增功能的操作指南。
1.3.2 ?實現指標跨表查詢
平臺支持數據審核人員要求的報表跨表查詢,實現多張報表在同一界面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完成一些特殊的數據審核任務。
1.3.3 ?支持設置自定義匯總
平臺支持數據處理人員自行建立自定義匯總表。根據匯總類型、范圍、條件等進行報表設計。
2 ?新吳區經濟普查信息技術應用中的問題
2.1 ?信息技術手段單一
在這次新吳區的經濟普查中,經普團隊能全程使用的數據采集工具只有PAD,信息技術手段非常單一。
2.2 ?空間電子地圖模糊,無法準確定位
2.2.1 ?電子地圖劃分不準確
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中,采用了空間信息技術,主要體現在預先對各普查小區繪制了電子地圖。但實際應用中,電子地圖劃分非常粗糙,PAD里的電子地圖區域間的分隔界線模糊,無法明確具體的地名和街道名稱,在清查時地圖的參考價值不大。
2.2.2 ?區劃碼設置不合理
為配合使用電子地圖和分解清查任務,無錫市新吳區統計局在前期對所有普查區域進行劃分,給每一個普查小區制定了15位區劃碼,但實際應用中發現,在系統中能夠起到區分作用的只有前12位,后3位并沒有發揮作用。在同一個小區里,如果有兩幢樓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就沒辦法通過區劃碼進行區分。
2.2.3 ?建筑物定位不準確
清查時,需要用PAD采集數據終端對建筑物進行GPS定位。調查中發現,只有工作人員在找到該建筑物后現場定位才準確。
2.3 ?采集終端智能化程度不高
2.3.1 ?易遺漏普查對象
在普查和清查中,許多企業有搬遷、注銷和停業等現象,有大量并未開展實際經營活動且營業執照到期或已注銷的單位仍在核查底冊中,底冊單位與實際有很大出入,隱匿在小巷、辦公樓、賓館內長期無人辦公的,位于幾個普查區交界處的小單位,手續不全的無證隱匿單位以及“三無”企業都容易被遺漏。
2.3.2 ?填報質量不高
清查和普查中,使用PAD調查,使普查員大多只負責審核PAD填報的內容,只要PAD審核通過,一般就不會進行重復審核,但即使通過審核也會有核實錯誤或一般錯誤。
2.3.3 ?數據不能共享
數據平臺不能實時共享數據給所有普查員。若兩個普查員負責同一個小區,他們每人只能看到自己PAD里的數據,而無法得知其他人普查的情況。有時同一個單位兩個普查員都進行了登記和錄入,產生了重復上報的情況。
2.3.4 ?采集終端穩定性不強
PAD本身存在技術薄弱環節,PAD內的數據容易丟失,后臺更新頻繁。
2.4 ?數據平臺功能不夠強大
2.4.1 ?上報系統不完善
通過PAD上報的數據雖然可直接上報給統計局,方便統計局了解已普查的單位數量及上報的經濟指標。但后臺的系統并不完善,經常會卡頓延遲,降低了處理數據的效率,而且無法通過其他方法處理數據。
2.4.2 ?查詢系統不完善
在平臺查詢中設置了多行查詢的選項功能,但使用多行查詢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2.4.3 ?驗收后改錯頻繁,且流程復雜
進入數據驗收后的審核改錯階段,如果要在平臺上改錯,需向國家申請退回,才能進行改錯。有時一個錯誤改完又出現新的錯誤,需要頻繁退回。
3 ?對策和建議
3.1 ?增加新的信息技術手段
3.1.1 ?利用手機APP進行經濟普查
無錫市新吳區經濟普查采集數據的方式主要由普查員帶著PAD上門清查登記和采集普查數據,采集完的數據通過PAD上報后進入數據處理平臺。用PAD采集數據比紙質采集先進,但采購PAD設備開支過大,且攜帶不便,因此建議普查員可直接用手機下載政府開發的APP在網上數據填表,既可以減少采購PAD產生的開支,又便于采集數據。
3.1.2 ?建立企業交流群
現代網絡交流溝通手段豐富,如QQ和微信等。因此,建議工商稅務和統計機構建立QQ群或微信群,對普查企業進行群發通知,減少上門找不到企業的情況,與企業溝通更便捷。
3.1.3 ?建立一個面向所有企業的經普數據平臺
經濟普查期間,針對“四上企業”有專門填報經濟普查數據的平臺,但一般企業無法進行網上填報。建議統計局建立一個面向所有企業的經普數據平臺。
3.2 ?增加空間信息技術應用
3.2.1 ?與先進地圖導航軟件互聯
新吳區經濟普查工作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統,科學地繪制調查區域圖,實現全國普查區域不重復、不遺漏且無縫對接。但此次新吳區的普查地圖繪制得非常粗糙,建議將經普地圖與已有的地圖軟件互聯,如高德、谷歌地圖等,使用GPS導航定位便可輕松準確地定位該建筑物。
3.2.2 ?修改區劃碼
原普查小區的15位區劃碼能起到作用的只有前12位,建議改為12位或更精簡的區劃碼。這既減少了編碼人員的負擔,也讓普查員在終端注冊時可以準確記住普查小區代碼,便于普查查詢。
3.3 ?提高采集終端的智能程度
3.3.1 ?數據及時共享
普查員的每臺PAD只能看見自己的上報數據和底冊全部單位,但每個普查員手里普查的企業各不相同,因此建議對PAD底冊的單位上報數據聯網共享,可實時查詢已上報單位的數據。建議數據錄入中設置不能重復上報的功能,并對已上報單位進行標記,減少重復上報和漏報。
3.3.2 ?實現PAD的審核系統與數據平臺一致
使用PAD收集數據時,普查員只需將采集的數據填入PAD表格中便會審核成功,但在統計后臺會產生各種審核錯誤。因此建議數據平臺審核出的錯誤能實時傳送到PAD上進行修改,這既要求普查員采集的數據保質保量,又減少了統計人員后臺處理的負擔。
3.3.3 ?加強網絡安全,做好備份工作
PAD作為信息采集終端,大多依托網絡系統,一旦發生系統損壞,后果將不堪想象。在MDM客戶端上的注銷功能,除了注銷你的注冊賬號,還會把PAD設備上的用戶信息、采集數據等全部清空,因此在完成全部采集工作前不能注銷,并且平時要時刻注意做好數據的備份工作。
3.4 ?強化數據平臺的功能
3.4.1 ?交叉匯總,建議使用導出功能
平臺查詢匯總數據,以便于直觀查看總體情況和協調下級機構開展審核驗收工作。導出數據較多時,建議使用CSV格式導出,首先新建一個Excel文件,然后打開Excel文件并通過文件獲取外部數據的功能(自文本)來導入CSV文件,最后在導入過程中設置好分隔符和列數據格式,這就可以正常使用表格文件的數據透視表功能。
3.4.2 ?多表對比,建議使用跨表查詢
平臺支持跨表查詢,能夠滿足審核人員對比不在一張表格的指標。
4 ?結束語
根據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經普團隊在無錫市新吳區進行第四次經濟普查的實際工作情況,分析了信息技術在經濟普查中的應用現狀、出現的問題和解決對策等,為以后經濟普查的順利開展起到借鑒作用。
(編輯:李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