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鈺零
◆摘 ?要:積極心理學提倡心理學的積極取向,用一種欣賞性眼光去看待人的潛能,采取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探求人幸福和快樂的奧秘。本文主要從積極心理學出發,研究如何把積極心理學通過“游戲”作為中間媒介,融合到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去,讓學生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學會人際溝通技巧、促進積極情緒發展、發展多元智能。
◆關鍵詞:心理活動課;積極心理游戲
健康是什么?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答案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概念進行了具體界定,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健康或幸福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個體可以實現自我,能夠應對日常生活的壓力,工作富有成效和成果,以及有能力對所在社區做出貢獻。”這是近年來國際心理學界從關注“問題”到關注“資源”的轉變,是以“積極心理學”作為導向的具體表現。
一、積極心理游戲定義
積極心理游戲是積極心理學為內核,整合人本主義思想、多元智力理論諸方面思想和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以積極和發展為取向,有目的、有計劃地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和實踐體系,通過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生動、活潑、交互、聯動的游戲,誘導學生主動投入,增進學習動力,從而培養身心健康、心態陽光、人格健全的學子。
二、積極心理游戲的基本原則
1.目的性
英國積極心理學家尼克·拜利斯在《如何教積極心理學》書中介紹到,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的實踐,應該關注5個主題:
(1)促進更好的思維能力。
(2)促進內在動機。
(3)使學生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活。
(4)使學生更快樂。
(5)提升學生專注力與心流體驗。
因此,在設計積極心理游戲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主題的需要,選擇那些既生動有趣,又極富啟發意義的活動,充分考慮游戲的設計和形式背后能否使學生有所學,有所成長。游戲服務于教學,切忌單純為了增加課堂趣味性而引入與主題不相關的游戲。
2.啟發性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學生的現有水平與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把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作為立足點,用游戲作為媒介,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可以穿插一些提示和激勵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
不同的年齡發展階段的學生,對于游戲的啟發性要求不同:低年級以趣味性為主,動過動手、動嘴、動腦,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借此激發學習興趣;中年級以具體性為主,進行思維、記憶、想象等方面的訓練,借此發展更深刻的情感、語言;高年級以社會性為主,通過情景演練、心理劇的方式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演出,體現文化現象。
3.遷移性
杜威認為:“好的教育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強調學校教育不能脫離社會生活和兒童的生活。陶行知認為:“教育是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積極心理游戲關注如何發揮人類優勢和能力,而游戲來源于生活、伴隨著生活又滲透著生活,因此設計的游戲要具有遷移性,必須回歸生活,學生能把游戲帶來的啟示或者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以幫助學生擴大和建立積極情緒。
三、積極心理游戲的應用實例
積極心理游戲要想真正發揮心育作用、取得預設中的良好效果,必須有一位成功的游戲輔導者。情緒是會傳染的,因此教師先要有開朗、熱情、善解人意、富有愛心等積極健康人格;要有心理學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支撐;要善于巧妙地設計一些歡快有趣,且能投射學生共性問題的游戲;要密切關注游戲的進展,特別是游戲過程中可能觸及學生痛處的設計,要積極引導,以免造成二次傷害;要不斷激發他們在游戲中無拘束的想象力、創造力、組織能力及自制力,鼓勵他們展現自我的獨特性;要相信每個學生均有潛力,一旦得以開發,均能成功。
1.關于團結合作
《手來手,來合作》一課中,我設置了一個“一元五角”的游戲,規定每個女生代表“一元”,每個男生代表“五角”。老師說出一個金額,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合適的同學,湊成相對應的錢數。例如:聽到口令“三元五角”,可以的組合為:三個女生+一個男生;或七個男生;或一個女生+五個男生……在大家都熟悉了游戲之后,更改學生所代表的金額,再進行游戲。游戲最后,因為“通貨膨脹”,我讓每人都代表“一百元”,事先了解班級人數,喊出對應的金額,比如班級人數為38人,我最后需要的就是“3800”元,這樣,班上不愿意參加的同學都會被其他同學感染,也跑到他們的圈子里,沒有一個人落下。我還會拋出一個問題:如果他們害羞,不愿意參加,那我們可以怎么辦?孩子就想到:那我們去他/她那里!有時候,我還會報出比班級人數多1的金額,讓他們游戲后發現,不管怎樣都不能湊齊呀,這時候,有孩子過來拉我,對啊,我也是你們班級的一員,不能把我遺忘了啊,這時候,班級響起的歡呼聲不絕于耳。
2.關于認識自我
在《我喜歡我自己》一課中,引入新課時我把課題寫成:“我喜歡 ? ? ? ? ? ? ? ? ? ? ”然后由學生討論,你會在橫線上填什么?很多學生談起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喜歡的活動等等,問:“你喜歡××老師嗎?(他們的班主任)”“喜歡”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你喜歡蘇老師嗎?”“喜歡”他們可真有默契。經過一系列的鋪墊,我再問:“那么,你喜歡你自己嗎?”這下聲音有點微弱,而且有同學嘀咕著:“不喜歡”。我追問到:“你不喜歡自己哪個方面呢?”“我不喜歡自己太瘦了。”“我不喜歡自己太矮了。”……
接下來,我用女媧造人的故事引入,并設問:假如我們長得一模一樣,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況呢?學生們都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到升華部分,是游戲體驗,我發給他們每人一顆花生,讓他們用1分鐘仔細觀察自己手中的花生,然后交給組長,混合組員的花生,然后比一比哪一組的學生能夠最快地認出自己的花生。并讓他們說出是怎樣快速找到的。其實這個游戲就是要告訴他們,我喜歡我自己,我有很多優點,我也能接受自己缺點和不足,這樣才是我,才是獨一無二的我。
3.關于誠實守信
根據《誠實的孩子人人夸》的課堂內容,我設計了一個進化游戲。每位同學可能有三種身份:毛毛蟲、蝴蝶和天使。通過石頭剪刀布的方式,贏者進化,輸者退化。相同身份之間才能猜拳,且一定要用肢體語言告訴大家你進化到哪一步:毛毛蟲的姿勢是蹲下慢慢行進;蝴蝶是站立,扇動前臂;天使的姿勢是站立,雙手展開做飛翔狀。游戲規則是這樣的:兩只“毛毛蟲”相遇,握手,然后開始猜拳。贏的同學進化為“蝴蝶”,輸的同學仍為“毛毛蟲”。進化成“蝴蝶”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走動,找另外一只“蝴蝶”繼續猜拳。贏的同學進化成“天使”,輸的同學退化成“毛毛蟲”。在規定的時間內,進化成天使的是勝利者。
游戲規則很簡單,且沒有裁判,所以游戲的進行全靠孩子們誠實地公布自己的身份。這個游戲當中,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在孩子們心中,只要贏了,就很開心,如果輸了,也沒關系,還有機會繼續贏回來。而誠信游戲給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愉悅,更多的是遵守承諾帶來的身心舒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應該是快樂的,關注人類潛能與優勢的。積極心理游戲,目的在于為學生搭建體驗的舞臺,游戲設計來源于生活,將廣闊的社會生活進行濃縮、升華,通過游戲引領學生體驗生活,強化對生命的探索與反思,積極應對社會沖突、緩解人際緊張、激發生命潛能,最終獲得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陽志平等.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
[2]Alan Carr.積極心理學:有關幸福和人類優勢的科學(第二版).
[3]Tal Ben—Shahar.幸福的方法(第二版).
[4]施英.小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