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曼莎 李曉暉
摘要:本文分析提出,了解技校生個性心理的成因及其對英語學習品質的意義,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探索抵御各種不良個性心理對英語學習的消極影響和侵蝕的對策,使英語課程能夠在技校文化基礎課堂中大受學生歡迎,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是極為有利的。
關鍵詞:個性心理 英語 學習品質
課題:本文系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技校生個性心理與學習品質關系的研究》(GXZZJG20168099)研究成果。
個性心理是指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穩定的、帶有個體傾向性的總的精神面貌。有學者認為個性心理結構是由個性傾向性、個性自我調節和個性心理特征組成。個性傾向性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它由需要、動機、興趣、信念、理想、世界觀、價值觀等組成。個性自我調節的核心是自我意識,它包含知、情、意三種成分。個性心理特征由人的能力(含智力)、氣質和性格組成。而個性心理品質是心理健康及其他素質發展的基礎。個性心理品質是一個人的意識傾向性和穩定而又獨特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包括人的情感、意志、愛好、性格、旗幟、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
一、技校生個性心理的成因
1.技校生個性心理形成的個體成因
大多數技校生正處于叛逆的青春期,個性心理的發展處于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中,個性心理發展尚未完全成熟,有積極的一面又存在消極的一面。他們渴求進步、好奇心強,想法太多做得太少,在學習上不夠自覺、主動,所以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他們自我意識高漲、思維活躍大膽,但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容易導致失敗;他們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需要獨立完成任務,但是看問題的角度比較片面,不謹慎;他們勇于創新、做事大膽但常常盲目、感情用事,甚至出現一些過激行為;他們愛憎分明、敢愛敢恨但情感多變、缺乏穩定等等。由可見,這個時期是人生發展中最活躍、最關鍵時期,是教育的“危機期”與“可塑期”。
2.技校生個性心理形成的家庭成因
近年來,技校的生源主要來自鄉鎮和農村,而這些技校生多數是留守兒童,其中一部分學生常年得不到父母的關愛,與父母缺乏溝通和交流,個人情感和物質需求沒有得到及時的響應和積極的引導。這部分學生長期與爺爺、奶奶共同生活,老人對他們又過分溺愛和呵護或者無力監管,他們即便出現了錯誤的想法或者不良的行為,也沒能得到及時的制止和糾正,以致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模糊甚至歪曲。
3.技校生個性心理形成的學校成因
受限于生源的質量,技校生大多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當,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受限。而且讀技校沒有升學壓力,學生學與不學,混到畢業都能拿到畢業證順利上崗就業。在學習方面,他們沒有成就感和緊迫感,長期自由散漫,自私自利,紀律渙散,怕吃苦,怕學習,缺乏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價值觀,缺少積極向上的信心和對夢想的追求,沒有前進的動力,既自卑又敏感。
4.技校生個性心理形成的社會成因
當前,技校生不僅身處信息爆炸時代,也處在整個社會道德觀念重建的關鍵時期,社會生活中一些不良風氣和錯誤的輿論導向無時無處不在摧殘著技校生原本就薄弱的意志,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和諸多不可控的因素,讓技校生對就業感到很迷茫,對社會感到彷徨不安,對前途感到渺茫無望,不少學生沉溺于各種手機網絡中無法自拔,在虛無的網絡世界里尋找自己的角色位置。
二、培養技校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對英語學習品質的意義
作為技校的一名文化基礎課英語專業的教師,筆者想利用技校生的個性心理,從學生的個性心理去探究其成因,抓住源頭,重點培養技校生自主的英語學習品質,提升學生的素質內涵,讓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正確觀念,尤其是培養其善于獲取有效信息的自主英語學習的品質,這對于端正技校生的英語學習態度以及培養其能夠以科學的學習方法來進行有效學習英語,提升自主運用英語的能力,增強其畢業之后的后續競爭力,讓學生終身受益。新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求技能過硬,心理素質更需要過硬,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是學生個人未來發展的后續競爭力與核心競爭力之一。這也將提升筆者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內涵管理。以正確的心理基礎使得筆者學校培養出更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為提升筆者學校職業教育質量和形成強勢競爭力和吸引力,將筆者學校打造成為區內先進的職業教育品牌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有效的實踐經驗。培養技校生良好的個性心理能較好地指導學校管理和德育教學的改革,使之取得更好的效果,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三、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品質的對策
1.目標引導,提升自信,養成主動學習的英語學習品質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英語學習亦是如此,利用技校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培養他們能自主學習英語的品質,可提升自身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他們求知欲、好奇心強,但在學習這一方面,又不夠自覺主動、學習意志薄弱不能堅持,因此在英語課堂上,可以先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把技校生的專業、就業和英語能力結合起來。而個人目標是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相結合,隨著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心逐步提升,慢慢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更好地激發學習英語的熱情。他們思維活躍、做事大膽,但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缺乏全面和謹慎。因此,在英語課堂上,可以設計一些針對性、趣味性和探索性較強的環節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一樣的任務,增加學生對英語課堂的參與度,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教師則負責講授、示范、引導。最重要的是在學生模仿練習后,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學生不止掌握了知識還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掌握在學習中分析問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他們會期待下次做得更好,從而促進其主動學習的英語學習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2.理實一體,深知躬行,養成知行合一的英語學習品質
技校生初步具有成人行為,但缺乏成人的成熟和穩重,他們勇于創造、敢想敢干但意志不堅強,缺乏堅定和執著。因此,在英語課堂中,可以組織一些實踐性的專業教學活動,如幼教專業的幼兒英語課,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幼兒英語課試講比賽;酒店專業的飯店英語課,可以邀請一些在本地中小學執教的外教走到技校的英語課堂中來,模擬酒店情境,引導學生把平時學到的理論在外國人面前勇敢地表達出來;汽車維修專業的汽車專業英語課,把學生也帶到實訓車間去,學生親身去觀看車身英文標識和汽車內部各個功能按鍵的英文名稱,這樣才能大大加深他們對汽車英語專業術語的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讓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轉化成實踐技能,從書本中來,到實際工作中去,促進其知行合一的英語學習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3.真誠相待,互信互尊,養成積極樂學的英語學習品質
他們感情鮮明、敢愛敢恨但情感多變、缺乏穩定。因此,個性心理是教師與學生思想交流和知識交流的紐帶。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以真誠的情感與學生建立相互信任、互相欣賞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友好的教育氛圍。輕松的教學氛圍和愉悅的教學心理環境會減少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和學習行為。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情緒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要善于發掘每個學生的長處和潛能,學生的每個好的表現和小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尊重和肯定,讓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重新對英語學習有新的認識。積極、健康和愉悅的個性心理對學生理解和掌握英語,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從而有效促進其積極樂學的英語學習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4.改革評價,信息化教學,養成探究創新的英語學習品質
根據技校英語教育的特點,教師要大膽地解放思想,改變傳統的評價模式,建立動態的考試機制。學生最終的成績不僅僅有考試成績,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努力、進步和平時的表現進行動態評價,最后結合考試成績綜合評分,從而有效促進其良好的英語學習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如今,隨著電子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新知識和網絡新技術都呈現出迅猛發展的現象。要培養技校生能利用電子技術自主獲取英語知識和英語學習能力的技能,才能夠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不斷地充實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個人實際運用英語能力的進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手機、教室的多媒體系統或者是校園電子圖書館等移動智能終端下載英語學習的相關APP,讓學生課前課后觀看英文單詞的圖片、視頻來學習英語詞匯、句型和對話。這就加強了學生對所學英語的聽覺、視覺和正確的語音語調模仿能力,使學生的記憶效果得到提升。英語知識應選取貼切他們的相應的專業知識,讓日常的英語學習能運用到將來的實踐工作中去,從而有效促進其探究創新的英語學習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亞瓊,孫宗波,張宏,高職班主任學生管理與學生個性心理培養研究,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J].2014(1).
[2]譚潔,中職生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索[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4(2).
[3]韓佳笑,移動學習在中職生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觀察,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