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敏麗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究其根本就是讓學生具備初步探究能力以及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文章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對策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為了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提問,創設問題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閱讀,一邊品讀一邊分析段落的含義,逐漸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不僅可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增強語感,使學生流利閱讀課文,最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綜合分析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始終以講解知識為主,沒有預留時間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致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狀態,難以調動學生主動閱讀,不能及時發現閱讀不通順、不連貫的問題,無法予以指導和糾正,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再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忽視根據課文內容提問,導致學生在閱讀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不清楚課文的主旨,對于文中抒發的情感不了解,對課文的理解不深入,在閱讀時沒有感情。這樣必然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逐漸對閱讀課文失去興趣,必然會降低自覺性和主動性,使得教學氛圍非常沉悶,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此外,就是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單一、死板、僵硬,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仍然以板書的方式授課,不懂得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無法吸引學生投入到閱讀之中,難以提高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運用多媒體播放課文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開展閱讀教學工作,在講解課文內容之前,先在網上搜索與課文相關的圖片等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成教學課件,課堂上借助投影儀播放生動立體的教學內容,帶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主動閱讀,積極朗讀課文,使學生在閱讀中逐漸理解段落含義,進而扎實掌握課文內容。
例如在學習《火燒云》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查找教學視頻或者設計課件,將抽象的文字變為生動、形象的畫面,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由被動閱讀課文轉變為主動閱讀課文。同時,對閱讀課文感興趣,必然會提高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教學視頻、課件,呈現出火燒云的景象,不僅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驅使學生積極閱讀,漸漸地在品讀中提高閱讀能力。
(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課文內容時,先是分析課文各段的含義,而后讓學生自主閱讀,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自主總結段落大意,發揮出主觀能動性,一邊品讀一邊分析和總結,注意力時刻保持集中,思維更活躍,進一步提高思考力和閱讀能力。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應以學生為主體,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促使每位學生的閱讀能力都得到提升。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及時糾正斷句不準確的地方以及讀音錯誤的字詞,在教師的耐心引導下,正確斷句,標準發音,在原有的基礎上閱讀能力明顯提高。對于學生取得的進步,教師要多鼓勵多表揚,激勵學生再接再厲,更加積極主動地閱讀課文,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合課文提問,激發學生主動閱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主動閱讀,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幾個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積極品讀文中的各個段落,逐漸了解文章以敘述故事為主,運用了多種敘述方式和修辭手法,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扎實掌握課文蘊含的道理以及滲透的思想感情,學習效率和閱讀能力明顯提高。例如,在學習《荷葉圓圓》時,授課前提出問題,設置懸念,促使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一邊仔細品讀一邊圈畫出課文中優美的詞語,更加清楚課文以描寫荷葉景色為主,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只有對課文的主旨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徹,才可總結出課文的中心思想。學生在深思熟慮之后踴躍舉手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師依次引導學生作答,對不足的地方予以補充。同時,在閱讀中及時糾正不標準的讀音,漸漸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解決問題時,注重運用閱讀技巧和方法,不僅能快速歸納出答案,而且能提高閱讀能力。
(四)引導學生說出閱讀后的感想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后,應為學生提供發言的機會,促使學生主動舉手說出文章的思想以及抒發的感情,調動學生積極閱讀和踴躍表述,有利于創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使學生不再感覺語文教學非??菰铮M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積極品讀、默讀課文。教師鼓勵學生說出閱讀后的感想,及時發現學生理解的偏差之處,耐心地講解課文內容,傳授給學生閱讀方法。這樣,學生意識到只有多閱讀,勤于思考,才能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快速掌握知識點,提高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就可以先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然后讓學生搶答課文的主旨思想。整個過程中,學生反應迅速,思維敏捷,對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積極幫助。
(五)展示出課外讀物,拓展學生知識面
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新課時,先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而后展示出不同的課外讀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進行閱讀。只有對閱讀書籍感興趣,才會發揮自主性和自覺性。因此,教師要注重提供一些課外圖書,例如《小王子》《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在此過程中,教會學生運用閱讀方法和技巧,進而通順閱讀文章。因此,課堂上教師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展示出諸多的書籍,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認真閱讀,有利于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驅使全體學生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閱讀之中,必然會提高閱讀效果。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應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從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閱讀中,學生理解和掌握了課文的中心思想,高效學習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提問,或者展示出諸多的讀物,指導學生品讀和精讀,逐漸開闊學生視野,不斷拓寬知識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素養,促進學生更為長遠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閆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進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133.
[2]楊建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5(03):60.
[3]李海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與解決策略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236.
[4]張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解決策略的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0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