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美
【摘要】對于每個藥劑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學好藥理學都是必備的。但藥理學涉及諸多藥品種類,理論部分更是晦澀難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抵觸心理,如果教師在授課時善于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勢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文章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中職藥劑學專業的一些教學研究方法。
【關鍵詞】藥理學;教學方法;實踐與理論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池市衛生學校2016年度科學研究立項課題“WPBL教學模式在中職衛校藥物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組(項目編號GXZZJG2016B120)。
由于藥劑專業的教學特點,許多本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藥理學時還沒有親身在臨床醫學中實踐過,獲得相關知識的途徑只有書本和老師的授課內容。這使得本來就復雜繁多、晦澀難懂的藥理學知識對于學生而言就更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規律和教學方法,幫助教師更高效率地授課,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
一、優化設計教學內容,突出重難點教學
中職學生大多是初中畢業,對自我學習的管束力較低,同時考慮到他們的知識儲備不多和學科素養并不是很高,所以在藥理學每節課的課堂容量上,教師要盡可能地優化設計,突出重難點。
首先,教師要通覽教學內容,對課堂容量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從整體把握,綜合分析,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和內在儲備,分析出教學任務中的重點、難點。
其次,教師可以借助圖表的方法,把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羅列出來,將抽象復雜的文字通過圖表形象展示,化繁為簡,提綱挈領,使學生對一節課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教師也能在授課時對于重難點進行詳細解讀,其他內容簡單提過,或留給學生下去自習。
通過優化教學內容,不但提高了教師的授課效率,而且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堅持傳統講授法教學模式,夯實學生藥學基礎
中職學生雖然自學能力不及本科生,但對于新知識的接受力以及形象記憶新知識的能力是比較強的。因此,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在授課時務必把知識的傳授放在首位。這時候,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堅持傳統的講授法。
雖然傳統的講授法有平淡乏味、不夠形象等缺點,但對于學生而言,這是他們能夠靜心學習新知識的最好途徑。教師把大量零碎的知識系統化,再總結出一些規律和特點,然后通過上課的方式將知識傳達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學工作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隨時補充,融入自己突發的靈感,也可以根據當節課學生的實際狀態做出及時調整,以達到最好的聽課效果。
在藥理學授課過程中,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是每個學生都必須要做到的,只有深刻地把握不同藥物、藥理、藥性,才能為以后的臨床醫學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實際案例與理論知識結合,善用多媒體教學
上文說到,中職學生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就是對于新知識的接受程度較高。緊抓學生這一特點,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新興技術,滿足大部分學生的獵奇心理,運用新奇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
在藥理學授課中,如何化抽象的理論知識為具體,使學生真正理解其特點,從而學以致用,是藥理學授課的關鍵。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必定會在講課時用實例來引入知識,而不是對著晦澀的理論咬文嚼字。
多媒體技術集音頻影像播放、文字圖片展示于一體。近年來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已經趨于成熟,被應用到了越來越多的領域中,其中,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最能體現出多媒體技術的優勢。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能把一些典型案例整合成為課件,以圖片或者影像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再把一些抽象的藥學理論知識滲透進去,化抽象為具體,最終必定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四、采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藥理學大多數理論知識都是先在臨床實踐中產生,再經過實踐的驗證,最終由理論學家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
由此可以窺探藥理學教育的特點,不能只是直白乏味地說教。教師首先應該對藥理學教學內容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明了在教學中學生可能出現的種種疑惑。然后在課堂授課時,要以各種方式引導學生拋出問題。這樣學生首先需要把知識內化,再以外化的方式提出問題,那么最后一步就剩下解決問題了。
關于問題的解決,教師也不能馬上把正確答案丟給學生,而是要積極引導學生去探索問題的答案??梢圆扇⌒〗M討論的方式,集思廣益。這個環節重在過程,即使沒能得到最后的答案,也可以在討論中獲得不同解決問題的視角,開拓學生的思路。
這樣一套完整的教學過程下來,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將知識反復鞏固,最終達到徹底地理解和吸收。
五、師生共同努力,不斷總結方法技巧
(一)善用口訣法總結規律
藥理學的記憶內容體系是龐大的,但又必須做到熟記于心才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以后臨床實踐做準備。
巧用口訣法的“巧”,主要是體現在通過口訣句句押韻的特點,把諸多知識點串聯到一起,在朗朗上口的吟誦中就達到了深刻記憶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比如,在記憶麻醉藥物時,對于不同麻醉藥物的藥性藥理必須要明確區分,堅決杜絕在臨床實踐中出現誤用、濫用。這時,就可以借助口訣法,編出一段朗朗上口的小歌訣:“局麻用完不要混,丁卡表麻不浸潤,普卡不表防過敏,利多卡因效全能。”這樣一首短短四句的歌訣,囊括了三種藥物的藥性,將復雜的文字和抽象的藥學理論濃縮成精華呈現給學生。不需要拗口地背誦,學生只需要在閑暇之余多讀上兩遍,就基本可以脫口而出了。
(二)巧用比喻,注重與現實生活結合
生動具體的比喻能使復雜抽象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所消化、吸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心臟衰竭藥理知識時,以一匹負荷超載的駱駝比喻慢慢衰竭的心臟。駱駝在廣袤無垠的沙漠里負重前行,駝峰駝滿了重重的貨物,它已經以這樣的姿態在一望無際的沙海里走了整整一天,它的步伐越來越慢,也越來越虛弱,那么如何才能為它減去一些負擔,使它可以繼續走下去呢?這時,就需要一些糧草來為駱駝補充體力了,這些糧草對于心臟來說,就是強心的藥物?;蛘邚鸟橊勆砩闲断氯ヒ恍┴浳?,轉移到主人身上。對于心臟來說,就是一些減輕心臟負荷的藥物了。第三種方法就是干脆停下來就地休息,保存和恢復駱駝的體力。心臟如果想要得到這樣的休整和恢復,需要的就是拮抗神經內分泌激活的藥物。
這樣一個簡單的比喻,把心臟衰竭的發病原因及相應的輔助、緩解藥物全都概括在內,十分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了抽象而又晦澀難懂的藥理知識,以及不同藥物作用機制,開拓出了一條新的藥物研發思路。
(三)構建新舊知識的相關聯系
藥理學很多章節的知識看似零散,其實內在是十分有聯系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必須重視藥理學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出一條主線,串聯起不同的章節,引導學生發現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實現對知識的全面融會貫通。
例如,擬多巴胺藥左旋多巴和抗多巴胺藥氯丙嗪分別用于治療帕金森病和精神失常,這兩種藥物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左旋多巴治療帕金森病時會致使中樞神經紊亂,進而引發精神癥狀;而氯丙嗪治療精神病時,會引起帕金森癥。由此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在這里,一個藥物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所針對的癥狀,正是另一個藥物的不良反應。
除了以上的聯系之外,這兩種藥物之間似乎還有著相同的副作用。盡管它們有著不同的作用機制,但最終都會導致多動癥等不良反應。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不需要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全部講解透徹,而是直接丟給學生,盡力培養中職學生的主動學習思考能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這兩者之間的聯系,更使得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從被動變為主動。
一前一后,新舊知識聯系對比,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習,從有聯系的兩項事物之間的相似點和差別入手研究,不僅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到新的知識點,而且對舊的知識做了溫習,更在新舊知識之間實現了融會貫通。
(四)創新運用實驗教學法
藥理學傳統的實驗模式是給出已知的藥物藥性,學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去對已知的結果進行驗證,不用太耗費腦力。這就造成了有些學生為了既定的結論而生搬硬套,強行與結論牽扯,完全沒有達到藥理學實驗所要求的效果。因此,教師必須要對藥理學實驗研究進行創新。
比如引導學生自己去設計相關的實驗,反其道而行之,與傳統的驗證式實驗劃清界限。首先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從實驗中獲得答案。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提出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流程,整個實驗完成后,要進行相關的總結、反思,從而歸整出一份實驗報告。學生的思考能力也將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得到提高。
藥理學內容構成極為龐大繁多,涉及了太多藥品藥性的研究。對于中職藥劑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如何在有限的知識儲備下完成對這樣一門學科的學習呢?這是中職教育中學生和教師都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
本文從藥理學專業的教學方法入手,結合中職學生的一些特點,為一線教育工作者總結了一些切實有用的經驗,僅供大家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德榮,張占棟.淺析在藥理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09):321.
[2]吳啟南.《中藥鑒定學》的教學方法淺析可[J].中醫藥學刊,2010(08):13.
[3]田景明,王曉琴,鄢長華.中藥鑒定學教學方法探討[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3(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