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瑞桂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挫折心理成因,然后提出了如何提高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抗挫能力,如增強小學生抗挫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挫折觀,注重學生的心理教育等,有效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升小學生的抗挫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高年級;抗挫能力;心理狀況
一、引言
從客觀角度來講,抗挫能力指的是個人遇到挫折時產生的一種消極狀態。培養小學生的抗挫能力,就是為了鍛煉小學生的適應能力,幫助小學生樹立堅強意志,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小學生創設合理的困境,讓小學生獨自面對,克服困難,在困境中鍛煉和提升抗挫折能力。一般來講,同成年人相比,小學生的心理較脆弱,在面對挫折或者困難的時候會產生焦慮心理,嚴重的還會出現抑郁的情況。因此,如何提高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抗挫能力,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是現在大部分教師所面臨的問題。
二、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挫折心理成因
(一)學習競爭情況激烈
由于學習是學生最主要的任務,因此部分家長對小學生的學習抱有較高期望。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遭遇失敗,就會產生一定的焦慮心理,甚至還會有部分學生不敢面對家長,害怕家長斥責以及受到冷遇。小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一旦遇到挫折,就會受到害怕心理因素的影響,產生消極心理,進而對成長造成危害[1]。
(二)主體地位被忽視
現階段大部分小學生的心理較為早熟,希望站在獨立的角度看待問題,并且希望和家長、教師建立一種平等的相處關系,希望能夠得到家長、教師的支持。但是,部分教師以及家長仍然采取不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導致學生產生挫折心理。
(三)人際關系較為孤立
大部分小學生的思想較為天真幼稚,在認識自己以及別人的過程中很難具有準確性,因此在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一些問題,嚴重者甚至出現自閉現象。另外,由于不能夠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部分學生就會出現被孤立的情況,進而對心理造成危害,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2]。
(四)受到意外刺激
極少數學生在日常學習或者生活過程中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會出現消極心態,不利于自身發展。
三、提高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抗挫能力的方法
(一)增強抗挫意識
大部分小學生的抗挫能力較差,尤其是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對于部分體育訓練項目會表現出抵觸心理,其中尤其以女生的表現最為明顯。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抗挫能力,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小學生抗挫意識,從而保障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可以利用多種訓練方法與手段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抗挫能力。教師在具體培養學生抗挫折意識時,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合理設定訓練方法與訓練內容,并讓家長配合訓練內容,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抗挫能力。同時,教師在設計抗挫內容時,需要對學生的抗挫能力進行合理的評估與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抗挫能力培訓。例如訓練跑步等多種活動項目,可以在訓練過程中引入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二)引導學生樹立挫折觀
首先,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對自我進行準確的認識。在挫折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更好地接受挫折教育,正確對待生活或者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樹立正確的挫折意識,用樂觀的態度對待挫折,積累豐富的抗挫折經驗,引導學生采用其他方法緩解壓抑心理。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有效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師還需要教育學生敢于面對挫折,讓他們知道挫折是生活以及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經歷的現象,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健康成長。
(三)合理開展心理教育
第一,教師可以利用班會時間向學生普及抗挫折知識,增強抗挫折意識。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對于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第二,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抗挫折方法。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心理教育的過程中,主要是引領學生學會進行自我調節的方法,并且讓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能夠靈活運用心理調節方法,合理排解壓抑的心情,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例如時常保持微笑、傾聽音樂、跑步、談心等多種緩解方法[3]。
(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抗挫折教育氛圍
采用多種方法,加大培養抗挫折意識的宣傳力度,通過廣播以及板報等多種形式宣傳挫折教育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待挫折的態度。因此,教師需要對教育環境進行重視,不僅注重營造班級內部的抗挫折教育氛圍,而且注重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例如:在教室外的板報上設立抗挫折教育的專題欄目,向學生展示名人戰勝困難的事跡,鼓勵學生積極面對挫折,有效提升學生抗挫折能力。
(五)平等看待每個學生
不同的學生,其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而有些學生習慣較差,不受同學和老師的歡迎。為了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多關注習慣較差的學生,給予其足夠的關愛,引導這部分學生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培養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抗挫折意識與能力是現如今大部分小學教師共同的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增強學生的抗挫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挫折觀,合理開展心理教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抗挫折教育氛圍,平等看待每個學生,拉近師生關系,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學生傳授合理的抗挫折教育內容,充分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旭東.農村中小學教師抗挫折心理能力現狀解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31(11):89-92.
[2]許冬梅.開展抗挫折教育,提高農村小學生心理素質[J].中國校外教育,2014(23):189.
[3]曹瑞,郭鉞.關注中低年級小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積極心理品質——基于小學中低年級學生挫折來源及應付方式研究的發現[J].少年兒童研究,2018(0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