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瑞 (浙江理工大學 310018)
“國潮”服飾所表現出來的風格主要是在街頭文化的影響下產生的,街頭文化是在20世紀下半葉由美國底層貧民窟人民反抗社會不公所展現出來的一種文化和生活態度。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驅使下,街頭文化也逐漸傳入到其他國家并產生影響。但是由于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獨有的社會文化背景,也使得服裝風格呈現出不同的設計特點,例如嬉皮、雅皮和朋克風格都是在不同的社會時期,一些國家和地區所呈現出來的服裝風格。個性鮮明的街頭服飾風格是表達了青年群體的個人態度和價值觀,蘊含著他們對社會環境的情緒表現,設計師也因為街頭文化包容下的深厚服飾底蘊而獲得源源不斷的設計靈感。在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使得人們的思想獲得不斷的解放,更多的人開始接納新鮮事物,追求獨立與創新。也因此街頭文化及服飾一傳入中國,就立刻受到了一部分年輕群體的青睞,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街頭服飾也逐漸融合我國本土的社會文化、風土人情,也就出現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國潮”服飾。
“國潮”是近年來國內新興起的一個概念性的名詞,目前還沒有權威專家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首先,“國”字代表這個品牌肯定是中國本土的,“潮”就是潮牌,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國潮就是國內本土的原創設計潮牌。但是,“國潮”與中國本土設計師自主品牌還有一定的區別,“國潮”品牌更加具有代表性,在服裝設計上更加融入設計師的態度、思想跟風格,是設計師自主潮牌里更大限度保留中國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品牌。
在色彩應用上,最能代表中國色彩的顏色,首先想到的就是紅色。紅色在傳統中國文化里象征著喜慶、吉祥、好運,像過年時貼的紅色對聯、結婚時紅色的喜字、新郎新娘穿的紅色禮服等,都是對當下與未來的一種美好寓意。黃色作為傳統意義上的帝王之色,同樣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古代民間服飾中,黑色、白色、青色等也是應用非常多的顏色。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朝歷代的傳承與延續,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圖案與紋樣。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圖案在服裝上的應用,龍、鳳、麒麟以及如意紋樣必然排在前幾位,它們都有象征著美好的事物的寓意,體現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比如龍鳳呈祥在中國傳統觀中指的是吉利喜慶的事情,吉祥如意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
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傳統服飾在款式上的外觀特點也體現了儒家中庸、包容的思想和文化,立領和盤扣是極具代表性的款式細節特點。通過和現代服裝的結合,這種中式的美感不僅使服裝極具文化底蘊,同時也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其中的中國特色。目前,就有很多品牌將立領和盤扣等工藝用在服裝設計上,比如陳冠希的襯衫、唐裝巧妙的運用了盤扣的工藝,結合現代解構的設計手法,使時尚與雅韻共存,讓中國文化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以中國李寧為例,中國李寧很好的利用了我國8090那一批人群年代記憶的特點,對其進行了重新定義與詮釋。在2018年的巴黎時裝周上,中國李寧以李寧運動員的傳奇生涯為靈感,用未來視角重新解讀了90年代復古經典運動潮流,向全世界展現中國李寧在不忘初心之下的全新面貌。新的品牌名稱“中國李寧”也代表著背負中國本土品牌走向世界的使命感,這種堅持與中國體育并行前進的決心,就是與其他品牌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中國李寧的帶動下,許多國民老牌也開始爭相與潮流品牌聯名,比如大白兔與人氣潮牌OPENING CEREMONY聯名推出了新潮的大白兔系列。還有紅旗、人民日報與中國李寧的聯名,更是點燃許多年輕人的民族自豪感,讓國產老牌走向潮流之路。
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后,中國加入了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進程當中,漢字文化越來越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具有豐厚藝術底蘊的漢字也開始運用到服裝設計當中。從古至今,漢字文化以書法的形式展現了多種不同的面貌,如楷書、行書、草書等。不同的社會風貌、生活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漢字書寫結構。漢字文化在國潮品牌服裝設計上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流行語轉化。如今,互聯網越來越發達,許多生動活潑的詞匯通過互聯網豐富著人們的生活。如國潮品牌FMACM在衣服上運用了“上層建筑”“癡與狂”等近期隨著網絡流行起來的詞匯,完成字體新含義的注入,完成字體的創新轉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流行語轉換為漢字圖案作為紋樣在國朝服飾中的應用必然會逐漸增多。
2.字圖組合。漢字本身就可以作為一種圖案化的設計語言應用到服裝設計當中,因此漢字與圖形的組合銜接是沒有沒有任何問題的。漢字本身作為一種抽象化的視覺圖案,備受古今藝術家們的青睞。如今,在國潮服飾圖案中,以設計圖形搭配文字的案例也非常多見,漢字的加入更突出了設計主題,也能更好的詮釋服裝的特色。例如,中國李寧最近一次的時裝周上,推出了全新的系列中,其中不乏一些漢字的圖形圖案裝飾,如圖1所示,“中國李寧”四個字既突出了品牌名稱,起到強調的作用,又利用傳統的印章形式圖形將漢字框起來,密封式組合圖案的組成非常新穎。
3.文字變形。文字變形的方法主要是根據服裝的風格和設計需要,以漢字本身的結構為基礎,將其局部筆畫提取出來進行變形和轉化,從而使字體更加的活靈活現。利用漢字象形字的特點,通過音、形、意三種元素的結合,使服裝中的漢字的造型感更加真實,更趨向于圖案所表現的具象意義,從而把設計師所想要表達的東西更加準確生動的傳達給人們。

圖1
文化符號的形式多種多樣,種類繁多,地域文化符號則是具有表象和本質復合型結構語言。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不管是外在的表象還是內在的本質,都是表達地域文化的設計素材。地域文化的外在表象就是指在視覺上地域所表現出來的,可以直觀識別的視覺顯性符號,比如帶有象征性的線條、圖案以及色彩等。中國地域遼闊,不同的省份地域也都有各自的地域文化,將地域文化融入的服裝的設計當中,不光對地域文化的傳播起到促進作用,也使服裝更加具有內涵與特色。中國李寧在與成都的一日限定中將成都街頭文化的茶館和“少不入川”的俗語在國潮服飾中進行設計,發售當日人滿為患,出現供不應求的景象。
國潮服飾雖然剛剛興起,但是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是巨大的,本文通過對國潮服飾的設計表現進行分析,分析國潮品牌在設計上所表現出來的特點,給其他正在建立或者還沒建立的國潮品牌一個借鑒。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市場上會出現更多優質的國潮品牌,更加完善的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潮流結合起來,中國的潮流群體會變得更加壯大,國潮在未來可以在世界潮牌領域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