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霏
插畫在這條藝術長河中不僅具有傳播作用,還具有獨特的審美意義,同時也蘊含著插畫藝術家獨特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當下許多創作者在借鑒經典的超現實主義思想的同時,還將自己主觀的個人感受及人生經驗融入其中,使得作品的社會需求及應用領域日益廣泛。
在超現實主義繪畫流派的作品中,筆者通過作品風格將其分成了“絕對超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的超現實主義”這兩種類別。并對這兩種分類的經典作品進行研究,尋找相關藝術理論和創作手法的依據。由此希望借鑒超現實主義視覺藝術語言的魅力來突破創作思想的局限性,還原創作一種從有到無到再有的過程。
首先我們來談“絕對的超現實主義”繪畫,“這一說法來源于達達主義和某些未來主義者所從事的偶然機遇和無意識行為的試驗有一些關聯。過分的追求作畫過程中的無意識以致于畫面內容純粹受心理作用支配意向,作品的形式也是充滿了幻覺和具有生命形態的抽象符號?!边@一類的代表藝術家,以安德烈馬松和胡安米羅為例。
其次,“自然主義的超現實主義”來源于盧梭、夏加爾、基里柯以及19世紀的浪漫主義。它企圖通過夢境與潛意識作為創作語言,以寫實的繪畫技法,運用細膩的線條去描繪和刻畫畫面,并利用詭異的形象去創造出不受理性所控制的圖像,用以寫實手法、細節描繪去經營畫面,此類代表人物如馬格利特、達利等人。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理論基礎和藝術處理手法上二者各有千秋,但總體上都是創作者在具有科學性、系統性的哲學基礎上,經過理性思維的分析,運用大量的象征性的符號,通過最簡潔的表現形式,直觀傳達了創作者自我的潛意識世界與個人情感。
超現實主義者常注重于內容的傳遞,追求更加自由化的表達手法,以發掘邏輯思維下隱藏的含義為樂趣,因此在時下具有超現實主義藝術特征的插畫作品中,技法是不固定的。例如傳統媒介插畫、數字媒介插畫等。
筆者的插畫創作《自傳》是一個總結式作品,其創作的主題是基于對超現實主義思想的研究,以超現實主義中有關繪畫的表現形式和理論體系為基礎,將筆者的潛意識和情感作為切入點進行繪畫創作,對一些看似相互獨立、形象各異的元素進行提取、加工,使這些素材成為一個具有邏輯性的整體。作品《自傳》由40幅畫組成,共有九個主題,由五幅畫構成。其中主題一為裝置藝術,因此不便在文章中顯示。筆者對夢境和潛意識相關的資料進行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對其進行個人主觀意識的再加工后創作出大量的習作,由于在創作中筆者的意識和情感在不斷變化,因此作品在最終呈現時會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作品《自傳》以筆者個人潛意識和個人情感等素材作為創作內容,潛意識的無意識性與個人情感的復雜多樣性相結合使得作品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符合超現實藝術語言的表現形式。
筆者為搜集創作素材進行了大量的相關閱讀和練習,并從中進行了篩選與主觀加工,確保單幅畫面能夠準確的敘述一段完整的情感思想。創作以《自傳》為題,創作中的每一部分的題目象征性的對應某段人生的軌跡,分為九個部分是因為人生總歸不會是完美的,我們永遠不可能十全十美,留下的那個“一”是為了能夠無限想象的宏偉人生不被有一定局限性的畫面所禁錮。筆者希望結合自己的潛意識和情感創作出和筆者此時此刻呼吸著同樣空氣、生活在同樣星球上的每一個你的共同的自傳,筆者希望即便沒有創作者的講述,觀者也一樣能夠產生強烈的共鳴。
作品《自傳》在創作前期積累了大量的習作,收集形式多為繪畫和書寫記錄,期間對潛意識情感和夢境的描繪屬于二次加工,結合了筆者主觀的聯想最終轉化為具有超現實主義怪誕風格的插畫作品。
筆者的作品以傳統繪畫技法為媒介進行創作,具體表現為用黑色勾線筆勾勒融合黑色鋼筆描繪細節,輔以黑色油性馬克筆進行大面積背景平涂,以超現實主義視覺藝術為前提,利用明暗分明的黑白兩色的線條勾勒出極富張力且尖銳的視覺沖突感,畫面中黑白兩色的對立營造出視覺上的統一,達到一種耐人尋味的視覺效果。
單色線條勾勒得益于其簡潔明了的特性,不以色彩斑斕引人眼球取勝,而以尋求實現空間內容能夠得到延伸為目的,線條對于描繪出的潛意識畫面中的場景和空間都制造了深遠的效果,營造出潛意識和夢境的不真實且富含詭異意味的氛圍。
構圖采用散點式、均衡式或對角式。單張畫面與整體創作之間又存在一種能夠相輔相成連接成一體的模式,對于局部和整體之間的思考和聯系,使創作最終能夠成型為一個具有流暢性的思維鏈,恰如超現實主義所要求的流暢性思維,同時插畫的敘事性也得到了表達。
對于技法的實現,前期經歷過多次探索實踐,素描紙及速寫紙正反面對于不同筆種的反應,與筆觸摩擦之間能夠產生的肌理,創作工具不同而產生的反差,這是對最終畫面場景整體表現至關重要的因素。
假定在雙人博弈中,主體甲有策略選擇集A,主體乙有策略選擇集B,對于博弈中的決策選擇,甲和乙不僅有純粹策略,還可以有混合策略。令S表示甲的混合策略集,即所有純粹策略A上的概率分布s的集合,T表示乙的混合策略集,即所有純粹策略B上的概率分布t的集合。如果混合策略組合<s,t>被選擇,根據甲和乙的策略選擇所滿足的效用函數,可以相應獲得甲和乙的期望效用。當且僅當甲和乙都不能通過個體地偏離來提高自己的期望效用時,混合策略組合<s,t>是一個納什均衡;當且僅當甲和乙通過個體偏離都會遭受利益損失時,<s,t>是一個嚴格納什均衡。
畫面中只以黑白兩種色調去表達。暗色部分通過進行點、線、面的不同筆觸去營造出不同深淺的黑色,黑白調性對畫面的層次和空間進行區分和歸納,同時也產生出神秘、深邃的繪畫效果,色彩上的這種單一性使畫面內容更加統一。
由于創作者主觀情緒的介入致使畫面中的線條也隨之變化,同時借助黑白兩色的張力,傳遞給觀者內容更為豐富的畫面。
以超現實主義語言為依據,對潛在聯系的各個物體之間的并置,使得觀者能夠不斷思索畫面中的造型表達。
人物造型以扁平化為主,畫中人物面部均沒有瞳孔也沒有表情,這些身上被摘除外在標簽的人物形象借鑒了中國傳統佛像繪畫的技法,筆者刻意采用夸張怪異的比例,使人物形成一種異樣的形態。作為創作銜接中重要的一個角色,“他”好像在扮演每一個現世的“我”,時而讓人感覺“他”好像是故事的參與者,但又時不時好像是這場游戲的一個旁觀者,“他”被摘除瞳孔,是不屑這個荒誕的世界進行對話,同時卻也以冷漠的態度不得不參與其中,人物與超現實的場景結合在一起,顯示出一種非邏輯性的錯置。
在《自傳》中經常會出現眼球、血管等元素,或者是詭異的局部肢體,這些物象處于畫面的各個角落里,再結合寫實描繪的整體畫面,每個元素都為架構起荒謬且腐朽的場景增添了詭異的氣息?,F實生活中的物質與怪誕的超現實語言結合在一起,充斥于整個畫面,顛覆人們對現實認知的慣性概念,不用考慮這些元素的存在是否合理,讓人物游離于筆者腦中幻想的空間里,單純運用潛意識去支配,這些只有在超現實語言的配合下才可能實現的景象。創作中,畫面里出現的支撐起軟氣球一樣的肢體的支架,借鑒了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的《sleep》中支架的元素,將普通物象扭曲變形至融化的狀態,再將其支撐起來的視覺錯置,是一次創作者與超現實主義經典作品的交流。
多種不同的抽象元素頻頻出現在畫面中,這些元素看似毫無意義,但它們均在純粹的為揭露筆者內心而服務,也正是這種違背常理的組合恰恰印證了超現實主義不受意識所束縛的原理。而這些能夠象征潛意識的符號以最簡潔的形式直觀地表達了筆者創作中的情感以及潛意識世界。它們不僅是現實與潛意識的連接橋梁,同時也是創作者與觀者之間的溝通渠道,將源于潛意識卻又被創作者進行個人情感再加工的產物,直觀地傳遞給觀者。
在當代插畫領域中借鑒超現實主義的藝術語言與美學觀點等方面對于當代插畫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來說是一種重要的創作手段。筆者認為,傳統畫面的表現形式不一定適合當代的插畫創作,因此需要創作者吸收前人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可滿足當下視覺需求的超現實主義的繪畫思想和創作理念與當代創作手法相結合,探索更為合適當代插畫的創作方式。
筆者在創作過程中并非是以繪畫技法的難易程度取勝,而是以個人情感意識作為整個創作思想的主體為重點,因為筆者一直認為思維才是決定創作的核心內容。
想象力的大膽和欲望的全部體現是超現實主義視覺藝術層面的明確要求,插畫作品作為創作者的個人情感和思想全部的載體,想象力正是創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浪漫的催化劑,在這種無功利性能夠自由創作的狀態下,更能加深創作者與觀者心理情感之間的交流,從而產生共鳴。
綜上所述,在本文中筆者將超現實主義藝術語言與插畫相結合對筆者本人創作的影響進行自我剖析,探討如何在創作中更好的將超現實主義藝術語言融入到創作中去,由此希望能夠逐漸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同時對超現實主義藝術語言與插畫之間的關系研究進獻一份綿薄之力。
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