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月 孫 虹 (浙江理工大學 310018)
在商業平臺不斷多元化,人們接受與過濾信息的快速反應背景下。服裝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企業都希望做出最能傳達自身個性的視覺,將自身品牌形象快速傳達給自己的消費者。因此誕生了商業服飾搭配師。本文將從電商視覺和線下品牌視覺兩類企業需求進行說明:
相較于線下品牌來說,線上品牌更依賴于圖片的視覺呈現。因為消費者無法直接觸摸到商品,因此視覺更大程度影響了客戶的消費沖動。圖片視覺是網絡設計中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外景模特產品取片、平面拍攝詳解產品局部特寫、動態小視頻等。1在OBM時代,視覺即是品牌形象有形的體現。因此電商品牌往往也會根據主題、活動等策劃與自身品牌及當下流行趨勢相吻合的拍攝方案,考慮首頁海報、產品導覽圖、內置詳情頁各自功能性的不同與視覺點的貫穿。首頁海報也就是形象片,起到對品牌自身產品元素的放大、夸張和強調作用。因此搭配師在考慮首頁圖片搭配形式時可以更藝術化、主題化一些,用來鮮明品牌獨樹一幟的觀點和與眾不同的視覺。產品導覽圖及內置詳情頁應從搭配角度出發,讓消費者能夠直觀感受到產品的廓形、結構、色彩運用、風格屬性、著裝場合等,且能從局部細節和空間上呼應主題。同時,考慮模特著裝時的肢體及情緒表達,不做與之沖突的結構組合。比如客戶期許模特情緒表達為個性摩登,搭配卻往溫柔恬靜的形象靠攏。電商視覺除了模特展示外,也需要平面圖形式的視覺傳達,而這些靜物拍攝也是需要設計的,與之呼應的飾品組合拍攝可以讓客戶有聯想和代入感,提升產品高級度。搭配師能夠依據產品屬性幫助客戶解決平面圖千篇一律、無吸引力的痛病。
線下品牌除了最傳統的商場海報、LOOK BOOK需要視覺提升,也拓展了微信公眾號、微博、小程序等許多線上交流平臺,形成街拍、粉絲特輯等等嶄新的視覺呈現形式。搭配師需要理解品牌,挖掘品牌文化,以契合品牌的視覺為出發點,對應品牌消費者偏好。同時,搭配師需要理解品牌風格屬性及相對應的流行趨勢,分析對應的色彩、結構組搭方式,綜合廣告公司企劃案與客戶產品開發的實際情況,通過服飾品、道具等補足產品本身與市場和企劃案的距離,將產品實銷與藝術價值進行融合。
線下品牌服飾的搭配為了走近消費者,使消費者有代入感,已不僅僅局限于傳統主題畫冊、海報的拍攝形式,而是尋找素人、粉絲以私人搭配師的形式呈現自己品牌服飾的可塑性及潮流感。
但無論是服務電商還是線下傳統品牌都應該從了解產品風格屬性出發,通過廓形和色彩基調判斷服裝搭配方向。如圖1所示,風格可根據款式的曲、直,色調的冷暖、純度等進行判斷。

圖1 風格屬性圖
一個品牌往往在左右或上下區間中風格有所浮動。如優雅柔美、浪漫清純可組合;都市精致與個性清冽可以組合。因此服飾搭配師應根據品牌當季拍攝風格比重對服飾進行結構及色彩組合。
其中一系列產品的搭配要點與一套服飾穿搭的因素是相同的。要考慮服飾與人的風格和諧之道。根據型的美學理論,每一種物體依據輪廓可以分為直線和曲線;根據體積可分為重的量感和輕的量感。2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理解風格屬性與款型曲直的關系,下表5對直、曲型結構進行了分析歸納:

表1 服裝直、曲結構特征
此外,風格屬性圖中也涉及了色彩的冷暖對風格的影響,色彩冷暖即是色相。色相與色彩的明暗無關,而是用以區別色彩的名稱或種類。明度波長在780-610nm內的都稱為一種顏色,因此就算是一種色相。3當風格較為接近的時候,例如浪漫清純和優雅柔美的色相會十分接近,明度和純度就會決定它們之間微妙的差別。日本色彩設計研究所的三色配色形象坐標4中可以找到風格與它們的位置關系。
當我們幫助客戶分析產品色彩與風格的關系時,可以將圖1的風格屬性圖及上文提到的三色配色形象坐標圖對照使用。
根據對已從事搭配行業9年,并在業內有一定知名度的某品牌工作室做了調研并參與其中的工作后制訂了本服飾搭配師的價值實現路徑,如下:

圖2 服飾搭配師的價值實現路徑
在這份流程表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就是制作方案前的產品分析。我們要促成客戶最有效的搭配視覺效果,保證產品、時尚、市場三個維度的需求,就必須在方案形成之前對客戶的產品有充分的了解。在確立方案中產品的定位前要經歷以下4個步驟:
搭配師了解產品信息的途徑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溝通,可以通過與設計師或者產品負責人溝通了解到產品類型、拍攝要求、拍攝的圖片用途等。第二種:觀察,一般客戶會給到我們本季要拍攝的產品圖或者廣告公司的拍攝企劃,我們可以先觀察客戶的產品,梳理其產品類目、結構等等,然后分析拍攝企劃案,在腦中形成符合其產品特性的搭配邏輯。此外,電商品牌的網頁風格、往期拍攝LOOK,線下品牌的LOOKBOOK都是我們要認真去觀察和分析的,這是了解產品最為直觀的方式。第三種:速記,在搭配工作中也會遇到一些無法給到產品圖片的情況。搭配師碰到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在現場快速記住產品的款式結構、色組、有特色的元素以及產品對應的年齡層等。
本文將從三級別,十二種分類來詳細闡述在服務電商及品牌客戶時會遇到的產品情況。三級別也可以理解為面、線、點的梳理方式。(如圖3)一級,從面梳理起,了解產品中所包含的性別、季節以及品類。舉例來說,有的是單品類客戶。比如只售賣羊絨衫,那我們就要考慮其產品的單一性,通過準備提升產品豐富度。在準備搭配品的時候就要預備大量下裝、精致的服飾品。針對季節性產品客戶,比如羽絨服品牌。搭配前就應考慮其產品開發了幾種風格,幾個主題,根據主題和風格限定確立內搭及配飾的比例。二級,涉及到了客戶產品的上新或發布波段、年齡層、產品主題以及產品風格。舉例來說,電商類客戶每年都會分為幾個黃金促銷節日來做全年的上新海報主題規劃,以及日常的上新檔期。因此,為其服務的搭配師需要了解每一次上新活動的產品展示側重點,與廣告公司共同溝通完成客戶每一期的產品視覺。而客戶產品所鎖定的粉絲群體年齡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決定了客戶的產品搭配方向是趨于年輕化、個性化還是歐美大牌、時髦實穿化。產品主題及風格則確立了客戶產品的分類及對應的搭配品風格和比例。三級,則要從產品的結構、顏色、元素、面料、著裝場合對產品進行分類。三級的產品細分可以幫助我們確立客戶產品的優勢與不足。

圖3 搭配產品三級別分類圖
產品的十二種分類則源于國內品牌的三種產品開發現狀:品牌邏輯產品開發、單品邏輯產品開發和混品產品開發。
完善的品牌邏輯產品開發是三級,十二種產品分類都比較統一、相呼應的。有的企業雖然有品牌邏輯,但有部分不吻合或者缺失。因此品牌邏輯開發的產品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十二個分類的呼應及全面程度,判斷其品牌邏輯的初級、中級和高級。
單品邏輯的產品開發會存在季節單一、波段把握比較困難的問題,而現有國內的單品類服裝品牌以四季服“羽絨服、羊絨衫”品牌為主。這類品牌往往存在這十二個分類中不同程度的問題。比較常見的問題有:由于色彩單一而從元素、細節上做過多文章,顯得雜亂的;由于品類單一,不明確自己品牌服裝適合的著裝場合的。
混品,即偏帶貨、走銷量的雜貨鋪形式客戶。這一類客戶很難去統籌規劃一個比較穩定、整體的搭配方案,因此,搭配師需要根據當期的產品特點,分成幾種風格或是幾種品類進行搭配。
分析產品主要從三個層面入手:第一,找到客戶產品的競品和標品;第二,分析歸納客戶產品的優勢、劣勢;第三,找出強化優勢、弱化劣勢的方法。本文將解析如何從產品本身結構出發,為其組合。以服裝常見版型O型、A型、H型、X型來做具體說明。(如表2所示)

表2 產品結構搭配邏輯
定位產品即根據以上了解、分析、分類產品后對產品做出的定位。其內容包含了產品屬性、功能、適用場合以及其優勢與劣勢。定位產品的目的是以最為精準、有效的搭配手法來呈現產品。
服飾搭配師在國內正處于發展初期,服飾搭配師的工作范疇沒有被明確化以及系統化,經過marronnier fashion調查,大部分的人群不明確服飾搭配師的具體工作職能,容易和發型師以及化妝師混淆。因此本文通過田野調查法,通過在服飾搭配工作室的工作及與業內權威人士的探討總結歸納出現有的品牌化搭配知識及實現品牌價值的路徑。
注釋:
1.程群.基于網絡服裝品牌移動端營銷的展示設計研究[D]青島大學,2017:10.
2.黃焱冰.形象美學[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11:66-70.
3.曹茂鵬.手把手教你學服裝搭配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9:17-18.
4.日本色彩設計研究所.配色手冊.[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2:17-18:108.
5.黃焱冰.形象美學[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