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川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在十三五國家戰略規劃當中,明確針對新能源汽車規劃到了重點發展領域行業。新能源汽車生產直接推動著汽車技術、新能源、智能化、物聯網等各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代表著我國高端制造業最前沿、最先進的發展趨勢。習近平總書記 2014 年 5 月在視察上汽集團時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這也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夯實了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當前汽車制造產業當中的根基。如何在當前市場環境日漸復雜的當下,高效穩步的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經成為當前汽車生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針對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策略進行詳細分析與研究。
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僅是我國所注重的制造產業發展方向,而是全世界范圍內的汽車產業發展趨勢。縱觀當前世界情況來看,很多知名的汽車品牌都紛紛的加快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創造步伐,通過創新驅動發展的形式,轉變著當前世界汽車市場。世界市場新能源汽車的規模正在不斷的擴展,根據EVsales 數據可知,2018 年12 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創紀錄的28.6 萬輛,同比增長70%[1]。全年累計來看,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突破200 萬輛,達到歷史性的2018247 輛。尤其是在許多歐洲國家,針對挪威來說,新能源汽車銷量甚至超過了年汽車銷售總量的26%。美國、英國、德國等諸多國家也正在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的滲透。此外,在諸多跨國汽車企業的發展下,當前很多汽車企業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制造和研究,并且通過戰略合作的形式,紛紛將新能源汽車納入到了戰略發展當中。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并不只是單純的新能源汽車制造,而是一個非常龐大、系統、復雜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縱觀當前新能源汽車來看,轉變了傳統汽油為動力原料,一般都是以電力為動力原料[2]。但是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電力充電基礎樁基建設相對較少,相比傳統“加油站”等基礎能源設施,新能源汽車電力樁基鳳毛麟角,直接造成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基礎性結構供給不足的現象。雖然相關政策指出“2020年規劃全國建設公共充電樁基50 萬個”但是又會面臨充電樁基分布是否合理的現象。造成諸多問題的原因便是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并未健全,并未出現可持續的商業發展規模。
政府作為社會市場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市場有形的手,在貨幣支持政策逐漸退出的當下,必須要針對不同產業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促進各個企業穩步邁進。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中央政府各個部門之間、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由于銜接并不緊密,導致很多地方政府存在保護主義的現象[3]。客觀來說,新事物的發展,必然取代舊事物的滅亡。很多以傳統汽車制造業為發展根基的地方政府為了確保自身稅收和地方區域發展,市場存在保守主義的現象,加之上級政府督促不及時,便會直接壓縮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空間,造成市場割裂。此外,即使一些地方政府非常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但是由于缺乏市場推動發展政策和相關經驗,很難最大程度上展現出政府自身效用,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進步。
核心技術是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基礎保障,為了確保核心技術的突破,就應該從新能源汽車動力能源的基礎上進行分析,詳細把控我國品牌和的國外品牌之間存在的差距,并且整合力量來強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動力[4]。但是就我國當前的新能源技術發展情況來,新一代電驅動平臺并未納入到企業研究與發展計劃當中,并且很多平臺都是運用原有燃油車進行改裝的,燃料電池汽車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我國對該層面相關內容的研發和創新力度相對較弱。
戰略引領是確保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只有在明確的戰略保障的基礎上,才能夠帶動我國汽車制造產業進行開放新舉措。緊密結合我國當期的戰略發展趨勢,制定出面向2035 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5]。在戰略支撐之下,向各個地區進行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確各個地區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確保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穩定性與全面性。全面統籌汽車產業力量,進一步構建成發展合力,并且借助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會議的機會,結合我國當前實際情況提出發展昌邑,強化產業與政府之間的協調作用。通過科學統籌與合理布局的形式,進一步推動全國范圍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罷黜地方保護的情況,科學合理引導地方財政補貼從“推薦購買新能源汽車到增強新能源充電樁基建設”的層次上,將補貼費用轉變為服務費用。切實在政策鼓勵、戰略引領的基礎上,整合產業與政府多種力量,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想要有效明確電動化、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方向,就應該最大程度上結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創新自身的科技技術,著力整合智能化、互聯網、走動駕車技術、新能源載體、公共技術平臺等諸多科學技術內容,促進動力電池、智能聯網等諸多創新技術建設。嚴格把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技術,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利用產學研相結合的手段,致力于針對下一代固態電池、下一代鋰電池體系等關鍵技術進行研發,促進產業升級換代步伐。增強正向設計開發能力,切實提升整車輕量化和智能水平,努力整車性能的提升。
想要構建出穩定、和諧、可持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發展環境,就應該在政府的推動與支持下,科學合理的進行供需匹配,統籌綜合競爭優勢,促進混合動力汽車向增程式混合動力發展,并充分利用內燃機領域的相關技術內容,降低當前汽車的污染物排放量。面向量大、面廣的遠程公交、雙班出租、城市物流、長途運輸等各個領域,及時將新能源汽車進行普及,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公共交通領域的全面覆蓋。在政府的帶動之下堅持改革開發、堅持對外交流。積極的增強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與他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之間的佳偶,轉變我國傳統“模仿者”地位,真正實現“趕超者、創造者、引領者”身份的轉變。緊緊把握“一帶一路”戰略的契機,大力把握與他國的合作機遇,并穩步開展海外布局,真正意義上促進產業合作、產業研發、品牌培訓,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汽車制造產業發展必然。在當前時代發展趨勢之下,我國必須要全面的了解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實際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科學合理的制定出相關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戰略。在堅持戰略引領、統籌合力發展的基礎上,健全政策體系并構建市場發展環境,利用創新技術來驅動發展,切實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