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建省福能晉南熱電有限公司 杜劍濤
內部控制就是以風險防控為導向,通過查找、梳理、評估工作中的各類風險,制定、完善并有效實施一系列制度、流程、方法和標準,對工作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和糾正的動態管理過程和機制。廉潔風險防控是對業務范圍中存在腐敗的環節進行管控,重在預防監督,更多地強調作風建設和廉潔自律的客觀需要,督促并提升管理人員風險意識和廉潔意識,深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將業務中的廉潔風險防控作為內部控制的一部分,二者在風險控制方面存在交集,有一致的要求,一是對人、財、物、管、查、檢、罰等方面全覆蓋;二是對流程制度再優化;三是實現監管效能提升、整體效能提升的“雙提升”;四是運用好“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執行程序”的三項抓手。廉潔風險防控融入內部控制建設中,突出四項重大意義;一是貫徹落實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抓手;二是推進工程建設在平穩、安全、健康的環境中持續深入;三是防控各類風險的重要措施;四是內控建設的常態化、制度化。企業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將廉潔風險防控工作與內部控制建設工作有機結合,開展業務全覆蓋的流程梳理自查,梳理流程100余項;以制度建設為龍頭,排查風險點60多個。
企業將風險控制工作遵循全面性原則和重要性原則,涵蓋各部門業務和事項,重點關注了重要的業務部門和高風險業務領域,具體包括: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法務管理、檔案管理、信息管理、監察管理、企業文化管理、黨建工作責任、后勤管理、基建工程管理、生產準備員工外出培訓管理、培訓費用報銷、安全管理、職業健康管理、消防管理、安保管理、熱網管理、銷售管理、信用管理、財務管理、采購管理、倉儲管理、物資及結算管理等23個方面的業務環節、100余項具體業務流程。調研過程中,企業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內部控制和廉潔風險防控工作,成立了以公司領導為主的風控工作組,分階段明確責任主體和任務內容,將《內部控制測試表》和《廉潔風險防控手冊》作為指導性文件。
(一)制度為綱,保障業務堅實開展。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開展各項業務的依據和基礎。深化合規意識,年初制定公司制度建設計劃,要求各部門逐月落實,嚴格制度出臺程序,增加決策流程,涉及人、財、物等事項按照“三重一大議事規則”均由黨委會或班子會審議通過。分部門梳理各項業務,確保制度有制定,業務有指導。因企業在持續發展中,制度建設在不斷推進和深入階段,這一環節重點在查找是否存在業務執行卻無制度可依的情況,及時查漏補缺。
(二)內容為領,突出制度實用效應。1.制度流程化。制度的實用性,要靠內容來檢驗,按照制度規定,根據工作的PDCA循環原則,逐步分解制度內容,形成流程化和表單化,使業務開展的邏輯步驟一目了然呈現在員工面前。2.注重內容真實。強調制度內容要符合公司實際情況,在制定流程的過程中,也是學習熟悉制度的過程。召開制度的解讀學習會,單項業務內容,由承辦部門進行審核內容與實際操作的符合程度,綜合性內容,應由多部門共同參與審定所涉業務的實操性。經審核的制度,確保了風險防控工作開展的依據,也為今后制度修訂打下了基礎。
(三)證據為要,執行效力知行合一。1.查找控制措施。制度內容確定后,書面上表達的內容是否與實際工作一致,需要對工作控制措施進行查找,控制措施包括執行制度發起到結束的主要步驟,值得注意的是需要班子會或黨總支會決策的決策程序應重點突出。控制措施相較于作業流程,相對簡明扼要,從流程中體現具體的實施措施。2.列舉控制證據。控制證據主要是過程控制中,需要留下的證明材料,比如:表格、會議紀要、會議記錄、計劃方案、請示批復、調研報告等。控制證據與控制措施應當是“映射”的關系,確保有措施有佐證。
(四)互查為主,強化執紀監督力度。1.成立互查機構。業務板塊內容羅列清楚后,采用部門交叉互查的方式,客觀真實地反映各部門工作開展的措施和證據。另外,互相檢查更增進了對部門業務的熟悉和了解,對查找風險點,能夠直擊“要害”,并能提供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起到幫助提醒改進的作用。2.堅持查有所獲。根據各部門建立的業務臺賬,重點核實內控測試表內控證據及制度相符情況,在比對的過程中,臺賬內頁資料是支撐工作開展的有力佐證。在對工作的全過程分析中,以控制措施與控制證據的“映射”關系,查出存在問題。
(五)整改為機,落實風險防范措施。1.制定整改方案。將查擺出來的問題進行匯總,形成問題清單,逐項分析整改措施,明確責任人,限定整改時間。對問題的整改進行分類,制度跟不上業務需求,則必須修訂制度;內頁不完善則需補充內頁資料;執行步驟有缺漏,則將此環節作為重點排查風險點,視情況劃分風險等級。重點對風險點排查、執行、反饋等方面的檢查整改。2.整改情況反饋。定期對整改情況進行梳理,確保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對需要多部門聯合處置的難題,應當由牽頭部門召集各部門共同商議解決辦法。對制度進行修訂,應重點突出決策程序,需要黨委會或班子會審議事項,要做到應審必審。對存在問題的整改情況實施動態管理,定期進行報告和通報,及時對問題清單進行銷號處理。
(六)復查為重,緊抓關口閉環管理。問題整改完畢后,為確保整改到位,開展“回頭看”再檢查,首先是對流程中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進行核對,其次是檢驗整改后的問題對整個工作流程是否起到作用,發揮實用效率,即局部的整改對整體工作是否起到查漏補缺的效力。根據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和糾正的動態管理過程和機制。扎實做好閉環管理,在出現新的工作流程時,可以按照上述步驟開展新一輪的風險控制工作。
(一)加強內部控制與廉潔風險防控整體連貫性。強化兩項工作的融合度,建立聯動機制,根據公司廉潔風險防控評估機制,每半年開展一次廉潔風險防控自評工作,內部控制可以根據廉潔風險防控部署一并開展,做好有效的銜接,確保在不重復用功的前提下,發揮最大效能。
(二)進一步明確內部控制與廉潔風險防控定位。內部控制與廉潔風險防控工作的總體目標一致,但執行的方向略有不同,內部控制是在已開展的工作上進行控制措施和控制證據的查找,廉潔風險防控是將風險考慮在工作之前,預想可能存在的風險,在執行中加以避免。
(三)推廣普及總結性成果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內部控制方面,將一個周期閉環成果形成內部控制手冊,既是對前期工作的總結,也是為下一個周期檢查做好鋪墊。廉潔風險防控方面,將查擺的風險點標注風險等級,確定責任人,形成廉潔風險防控手冊,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檢查,降低廉潔風險。
(一)堅持四項原則。1.全面性原則。突出兩個全面:貫徹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對內部決策的全面控制。2.重要性原則。兩個重要:關注重要決策事項和日常經營的重大風險。3.制衡性原則。兩個相互:各部門間的管理、職責分工、業務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4.適應性原則。兩個符合:內部控制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公司的實際情況。
(二)構建四項機制。1.建立自查反饋機制。對業務全面進行梳理,各部門形成一套自查工作體系。2.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問題清單需列明完成時限和責任人,超期未完成應當在績效管理方面予以考核,嚴重的將予以行政追責。3.建立動態改進機制。問題整改是一個動態過程,跟蹤改進進度,按節點完成整改任務,確保工作落實落細。4.建立溝通交流機制。自查、互查和問題匯總階段,將自評和互評相結合,在反饋和檢查過程,是很好的業務交流過程。
(三)協同發揮作用。內控機制建設與廉潔風險防控、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三個清單”“1+X”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專項督查、履行一崗雙責、督辦等其他工作手段和監督形式相結合,發揮內控整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