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林省石油化工設計研究院黨委辦公室 蔡雨軒
在“互聯網+”戰略下,信息技術已經在諸多行業和領域實現了廣泛應用,對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檔案管理作為事業單位的基礎性工作,其管理質量與單位運行具有密切關系,因此,相關領導和檔案人員需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在管理中積極應用和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推動檔案管理全面實行信息化,為單位發展保駕護航。
(一)改善管理途徑。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開展檔案管理,可以改變以往以人工錄入為主的管理模式,以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為管理媒介,實現錄入智能化。同時,信息化建設還可以改變檔案利用、保存以及信息收集方式,將檔案服務和檔案儲存充分整合,擴展檔案的價值和職能,提升其利用效率。
(二)便于檔案管理。在信息化背景下,檔案更多的以電子形式出現,電子檔案不僅可以節約儲存空間,還能夠便于對檔案開展規范化管理。同時,使用者想要利用和調閱檔案,不需要進行手工查詢,只需要訪問單位內部網絡就能夠獲取相應的檔案資源,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保證檔案在調閱中不會出現損壞和遺失等情況,確保檔案資源的安全性和實用性。
(一)建設信息化人才隊伍。檔案人員的信息素養和操作能力與信息化進程具有密切關系,因此,單位需要建設信息化人才隊伍。首先,單位需要在內部開展信息技術宣傳教育,提升檔案人員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主動在工作中應用信息化方式開展檔案管理,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其次,單位要定期組織檔案人員開展信息化培訓,內容涉及信息設備操作、信息技術運用、信息安全知識等,通過培養提升檔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保證各項工作的全面落實。最后,單位還要注重從社會和高校中吸納具有專業背景的人才,不斷充實檔案隊伍,提升其信息化整體水平,為開展檔案管理提供人才支撐。
(二)構建信息化管理機制。在信息時代,檔案管理數字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其必然趨勢,因此,事業單位要迎合時代特點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構建以信息化為核心的管理新機制。首先,單位要基于信息技術構建以及完善管理制度,將紙質檔案與數字檔案充分結合,將制度貫徹到整個檔案工作流程中,實現對檔案的精細化以及規范化管理。其次,要加強各個部門的檔案信息管理機制,在組織內部形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高度共享的檔案機制,配合檔案部門開展各項工作。最后,單位還要積極構建檔案信息化平臺,通過平臺開展高效管理,實現檔案資源的科學利用與開發,為單位運行和領導決策提供信息保障。
(三)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為了保證各項管理工作的有序以及有效開展,事業單位要提升對信息化進程的重視程度,尤其是單位領導,要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對促進檔案管理優化的積極作用,并且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資金投入。首先,單位領導要轉變陳舊觀念,給予檔案信息化建設以高度重視,發揮帶頭作用,促使廣大員工實現檔案觀念的更新。其次,對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設備,例如打印機、掃描儀、計算機以及投影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加強采購管理,在設備購置后,引導檔案人員合理利用,提升設備利用效率,避免出現閑置和錯誤操作等情況。最后,做好網絡安全管理工作,安裝以及更新殺毒軟件,防止黑客、病毒以及木馬入侵計算機系統,進而導致檔案資源被盜取或者遺失,為單位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四)規范信息化檔案標準。在開展信息化建設中,單位要注重保證管理工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進而保證檔案工作按照既定的規范開展。首先,單位需要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在內部制定檔案收集、檔案整理以及檔案歸檔的信息化工作流程,要求檔案人員嚴格按照流程開展各項工作。其次,對檔案格式、數據庫結構、檔案著錄以及檔案內容進行統一規定,保證數據指標、文檔格式和管理模式的規范性。最后,要對訪問權限進行科學設置,嚴禁出現隨意設置的情況,保證檔案在調閱和使用中的安全。
總而言之,信息化是檔案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事業單位需要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通過各種有效措施不斷優化以及完善檔案管理工作,做好建設規劃、統一相關標準,合理利用各種先進的信息設備和信息技術,推動單位的穩定以及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