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珠 吉林外國語大學
吉林省由于處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冬季氣候對體育教學影響較大,直接導致吉林省高校冬季體育課程缺乏足夠的活動實踐與空間,削弱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也直接影響了學生身體素質提高。這就需要我們對新時期吉林省普通高校冬季體育課程現狀,采取相應的改革措施,以針對新時期學生體育學習需求與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的需要,深化冬季體育課程改革。
吉林省普通高校冬季體育課程建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制約了高校冬季體育課程建設。
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生對體育學習的需求不斷加劇,然而不少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理念滯后,加上吉林省冬季體育受特殊氣候影響,冬季體育運動得不到常態化開展。高校冬季體育課程建設缺乏主動性,不能基于學術可持續發展與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推動體育冬季體育課程改革,從而削弱了吉林省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亟待高校根據吉林省特殊的地域與氣候條件,積極推動高校冬季體育課程改革。
吉林省高校冬季體育課程實施主要包括兩大模塊,分別是室內模塊、室外模塊,室內教學與室外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然而當前吉林省高校冬季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室內教學與室外教學缺乏有機的整合,而且室內教學與室外教學占比缺乏合理性,不少教師冬季體育課程教學主要局限在室內,室外活動受氣候、運動設施、運動條件等多種因素制約,難以得到有效的實施。
長期以來,吉林省高校冬季體育課程資源建設存在嚴重的經驗主義思想,不少建設缺乏課程資源開發的主動性,從而導致吉林省高校冬季體育課程資源的嚴重匱乏。體育課程資源建設開發力度的薄弱化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課程軟資源建設力度不夠,基于冬季體育課程建設的理論研究、課程資源不足;其次是硬件資源建設不足,不少高校由于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相應的硬件資源與學生冬季體育需求不相適應。
吉林省冬季體育課程實施直接實施者是教師,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著體育課程改革的實施。目前,不少體育教師缺乏自主發展的意識,教學中存在嚴重的經驗主義思想,囿于常規,缺乏主動變革的主動性。這就制約了高校冬季體育課程改革的步伐,亟待教師進一步優化自身素質結構,以適應新時期高校冬季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冬季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是課程內容建設,這就需要吉林省高校基于吉林省自身的實際,并綜合考慮學情特點、校情特點,不斷優化冬季課程內容。但是,大多數高校課程內容陳舊、滯后,難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冬季體育運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冬季課程建設缺乏特色。
“冬季體育課程教學形式直接體現出體育教師的教學智慧,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冬季體育運動的主動性。”[1]但是,吉林省不少高校冬季體育課程教學形式單一化,主要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室外運動主要以單一化、重復性的訓練為主,從而導致冬季體育運動缺乏活力與興趣。
課程評價對于促進吉林省高校冬季體育課程改革具有導向性作用,目前不少高校沒有針對冬季體育課程改革作出積極的調整,課程評價維度單一化,評價主體仍然以教師為主,基于新時期冬季體育課程改革的評價跟進力度不夠,需要吉林省高校能夠基于冬季體育改革不斷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新時期吉林省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要有機結合吉林省地域特色,并針對當前高校冬季體育課程建設現狀,采取富有針對性的措施,深化冬季體育課程改革。
新時期高校要基于吉林省冬季體育課程建設的指導性意見,主動尋求高校冬季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打破傳統狹隘的體育課程建設觀念,樹立全面育人觀念,加強冬季體育課程建設頂層設計。首先,將冬季體育課程建設納入到高校課程體系中,基于高校可持續發展推動冬季體育課程改革;其次,強化冬季體育課程改革考核。為了推動冬季體育改革改革,需要借助考核杠桿作用,并發揮考核的導向性作用,從而強化教師課程改革思想。
目前高校冬季體育課程室內教學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室外教學主要以實踐教學為主。高校要進一步優化室內室外體育課程教學權重,改變冬季體育重室內、輕室外教學的現狀,對室內外教學的占比進行調整,在綜合考慮氣候條件與學生體能素質的基礎上,適當加大室外實踐教學權重,促進室內教學與室外教學的有機融合,從而提高學生冬季體育運動的理論素養與實際運動技能。
“課程資源對于高校冬季體育課程建設發揮著支撐作用。”[2]新時期吉林省高校冬季體育資源建設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理念,推動課程資源共享。首先,推動軟資源共享。高校要基于冬季體育課程改革進行深入互動,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其次,要積極推動區域硬件資源共享。吉林省高校要基于冬季體育運動發展的需要,推動高校區域一體化發展,優化冬季體育課程設施建設水平,消除重復性建設,從而有效解決硬件資源不足的現象。
教師隊伍建設是落實吉林省冬季體育課程改革的重點,高校要基于冬季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進一步拓展教師培訓渠道,優化教師綜合素質。首先,要發揮傳統渠道作用。通過學習培訓、講座、教研等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理論素養與實踐技能;其次,要發揮網絡平臺互聯優勢與資源優勢。“互聯網+時代下,網絡資源豐富,為教師自我發展提供了自我學習的機會。”[3]教師要進一步提高信息化素養,從而利用網絡平臺不斷提升自我、發展自我,成為冬季體育課程改革的主力軍。
吉林省特殊的地域與氣候條件,既給冬季體育有效開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我們要善于化弊為利,挖掘吉林省特殊的地域特色資源,建設冬季體育課程品牌。除了傳統的冰雪項目外,我們要進一步強化精品課程意識,例如打造雪地球、旱地輪滑等品牌課程,迎合大學生運動需求,并彰顯吉林省冬季體育特色,打造出不可復制的冬季體育品牌課程,從而提升吉林省體育課程品牌影響力。
新時期吉林省冬季體育課程改革要將教學形式作為改革的一個重點,按照高校既有的冬季體育運動設施與學生興趣愛好,探索適合學生學情實際的運動項目,例如游戲教學法,將游戲有機融入到冬季體育教學項目中,這樣不僅能夠發揮游戲寓教于樂的優勢,而且能夠使冬季體育教學形式得到進一步的豐富;此外,還可以借鑒當前一些體育娛樂項目形式,通過借鑒娛樂形式,使冬季體育課程融入時代元素,迎合新時期大學生的運動愛好,滿足大學生多樣化運動需求。
教學評價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有效的評價能夠促進冬季體育課程改革不斷走向完善。高校冬季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要落實兩個重點:拓展評價維度,基于當前冬季體育課程評價維度單一化現狀,要基于冬季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察,既要注重體育知識、技能考察,又要注重學生冬季體育課程學習中運動品質、運動精神、參與運動的主動性等,實施全面、科學的評價,從而提高冬季體育課程評價的有效性;拓展評價主體,除了教師評價外,冬季體育課程評價還要有機融合學生評價主體,引入學生自評,學生之間的互評與小組評價等,拓展評價的視角,從而建立起相對完善、科學的評價機制。
新時期吉林省普通高校冬季體育課程改革是一項較為系統的工作,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要點:
吉林省普通高校冬季體育課程改革不能急躁冒進,要注意循序漸進,按照課程改革的總體方案,細化課程改革的具體階段,從而做到有計劃、有措施,循序漸進地推進課程改革,確保課程改革落到實處,而不是陷入無序的狀態,影響課程改革的實效性。
吉林省普通高校冬季體育課程改革必須要進一步明確定位,要充分利用吉林省地域優勢和吉林省普通高校的教學優勢和教育優勢,使冬季課程改革體現出自身的特色,而且要充分表現出不可復制性,使冬季體育課程成為吉林省高校體育的一大特色。
吉林省普通高校冬季體育課程改革面臨著一個立新和破舊的問題,破舊是基礎,只有對不符合冬季體育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進行改革才能達到改革的目的。然而,在破舊過程中,不能簡單地對既有的冬季體育課程采取全盤否定的態度,要對既有的課程體系進行理性分析,處理好破舊和立新之間的關系,從而確保冬季體育課程改革達到預期的目標。
總之,吉林省冬季體育受冬季特殊氣候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困難性。高校要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因地制宜地推動吉林省冬季體育課程改革,彰顯吉林省高校冬季體育課程建設特色,使冬季體育課程建設成為吉林省體育課程建設乃至教育發展的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