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吉林體育學院
與傳統武術相比,現代化的大學武術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強健學生體魄的同時還注重對學生競技精神、合作精神等的培養,其注重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共同發展,因而做好大學武術教學具有重要意義[1]。但隨著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武術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學生學習發展需求,難以適應課程發展要求,大學武術教學必須立足新的視角,充分發揮網絡技術的作用優勢不斷改革創新,以保證教學的先進性、有效性。下面聯系實際,首先就當前大學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做簡要分析,其次就如何利用技術優勢促進大學武術教學改革創新做重點探究。
武術是一項級別較高的運動項目,對教師的能力素質、教學技術等要求較高,在日常教學中,只有教師根據武術動作要點以及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科學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能實現有效的傳達,讓學生準確掌握學習、訓練要點[2]。但當前,部分教師不十分注重武術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過程中以示范為主,且整個示范、跟學環節占了課堂教學時間,學生自由訓練、發揮的時間較少。單一的教學方式與枯燥無味的課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導致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標準。
中華民族武術是一項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更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各個武術動作不僅是肢體的運動,含有文化的凝聚與流動。但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對武術的認識相對表面,教學時只注重基礎動作的示范與分析,而不注重功放知識的傳授,在理論知識缺失的情況下,學生難以打下一個堅實的武術基礎,學習效率不高,終身體育的學習意識難以養成[3]。
當前,大學武術教學中,教學資源匱乏、教學內容少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如許多高校的武術課程都是以長拳類和單槍劍棍的學習為主,但散打課程不多,教學內容相對單一,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無法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調動。
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大學可利用互聯網創建“互聯網+”家園,為高校武術教師的溝通交流、教學研究提供重要平臺。在此網絡平臺中,校園武術教師可將自己總結出的教學方法、搜集到的武術教學素材,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難題等都上傳到平臺中,通過與其他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找到最佳的教學方案,進而達到取長補短、互相借鑒的效果。同時,針對當前大學武術教學中存在的教學資源匱乏、教學內容少等問題,教師也可在家園里開設專欄,定期上傳一些優質武術資源,與大家分享,以此改變武術教學局面,提高教學效率。
互聯網的出現與發展給社會各行各業帶來了廣泛且深遠的影響,就教育行業而言,在互聯網與教育有機結合的情況下,“微課”、“慕課”等線上學習平臺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極大方便,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的出現與發展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多元的學習渠道。在此背景下,大學武術教師可充分利用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設計制作與學生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相符的教學視頻,將其上傳到校園網站中,供學生下載、觀看,以提升武術教學的靈活性。但為保證教學質量,在制作教學視頻過程中,教師需對教學信息、與武術相關的信息進行科學的分析與篩選,將信息進行優化,以保證武術教學的針對性與規范性;除此之外,還需創建武術資源數據分析表,根據表中相關指標不斷調整、優化視頻內容,以此保證視頻教學的有效性。
大學武術家教學必須要通過系統、規范的考核活動及時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武術學習中的優點與不足,并在教師的專業指導下進行改正,以提升學習效率。為此,高校需借助網絡的作用與優勢,為學生建立起武術學習網絡考核平臺。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讓學生錄制視頻后上傳到考核平臺中經系統進行檢測,并為學生動作的標準度等進行打分;在理論知識方面,可以線上習題檢測的方式考查學生對攻防知識等的掌握程度,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武術學習。
綜上所述,“互聯網+教育”視域下,大學武術教學應立足實際,緊跟技術發展趨勢,對傳統教學模式、武術課堂進行改革創新,以提升教學效率,實現對學生能力素質的有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