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軍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9-066-02
摘 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了“新時代”,國有企業的發展必然也必須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上指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堅持“兩個一以貫之”,就是中國特色國有企業進入新時代的顯著特征和根本遵循。
關鍵詞 新時代 國有企業 廉潔風險
當前,國有企業面臨深層次的改革,我們在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大力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抓好國企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也迫在眉睫。以下就如何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廉潔風險防控工作,提一些粗淺的想法。
一、新時代國有企業腐敗問題的新特征
據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潔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2018年有83.7%的城鄉居民認為目前國家的腐敗得到“有效遏制”。而有68.1%的企業管理人員認為國企的反腐倡廉工作“成效顯著”和“較有成效”,人們對國有企業反腐敗工作的認可程度明顯低于國家整體反腐工作。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新特征導致的。
(一)國企領域的腐敗問題還相對處于高發狀態
北師大張遠煌教授牽頭對2014年到2016年三年的企業家犯罪做了調查,選取了1458起樣本,發表了《2016中國企業家刑事風險分析報告》。該《報告》指出,國企企業家腐敗高頻罪名的潛伏期越來越長,尤其是受賄罪、貪污罪的潛伏期,在10至15年之間的比列分別達到23%、23%,國企高頻腐敗犯罪次數始終在200-300次之間,其中受賄罪、貪污罪排在前兩位,且占到犯罪總數的60~70%。腐敗問題潛伏期的延長、腐敗案件的相對高頻,意味著國企的腐敗問題還有較多存量,問題還未充分暴露,腐敗問題還處于相對高發狀態。
(二)國企腐敗具有專業性和隱蔽性,且越來越向基層延伸
國企的腐敗問題越來越向基層延伸。浙江某大型國有建設企業的分公司財務負責人陳某,利用掌握的事權,以繳納稅款等名義,2年期間挪用公款達2000余萬元。這些干部職務不高,但權力不小,尤其是一些管人、管錢、管事的基層領導,是各項政策的操作者,具有實施腐敗的“先天優勢”。
專業,是國企腐敗的另一個特點。貴州某建設公司原總工張某,安排財務人員將1000萬公款私借給處于虧損狀態的民營煤礦。直到東窗事發,董事會竟無人知道。公司雖然有財務制度,但張某找個“高手”,做個假賬,輕輕松松瞞天過海。
隱蔽,也為查處國企腐敗問題帶來較大阻礙。少數領導干部為一些違紀違法行穿上了各種“隱身衣”。他們有的以職工福利等為借口,濫發獎金津貼,從中謀取個人非法利益;有的用權力搞“期權投資”,在任時不受賄,離任后索取“投資回報”;有的借“親屬朋友”名義合作投資,為特定關系人輸送利益;有的以工期緊、業主要求等為借口,夾帶私貨,規避正常的招投標程序。
(三)按時國企境外業務的廉潔風險復雜嚴峻
“一帶一路”為國企“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舞臺,筆者所在的企業,雖地處欠發展、欠發達的內陸腹地,但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短短2年多時間,公司海外新能源業務的營業收入從零迅猛增長到10多億元,合同存量達到80多億元,展現了“一帶一路”強大的活力。在國企大力“走出去”的同時,廉潔風險也隨之而來。習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要加強國際反腐合作,讓“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然而,由于境外業務的特點,讓國企的境外工作人員面臨著復雜嚴峻的廉潔風險。
一是工程所在東道國的環境相對復雜?!耙粠б宦贰毖鼐€大多屬于欠發達國家,政治、經濟、法律等和國內都有較大差異。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發布的2018年全球清廉指數,“一帶一路”沿線的重點區域,如中東、北非地區得分都不高。雖然該統計可能有價值觀的偏差,但至少表明這些國家的腐敗一定程度還是比較嚴重。如筆者公司所在中東某國,工程掮客費用已是行業潛規。這樣的環境造成了一些道不清說不明的費用,國有資金的規范使用問題顯得較為突出。
二是國企在國內成熟的管控體系不能快速復制、應用到境外業務中。一般來說,國企剛到國外之初,在市場開發、項目跟蹤、項目評估決策、合同簽訂、工程履約、資金支付等方面的管控都有一定缺位。
三是國際貿易環境和規則在悄然發生變化。正如《美國陷阱》一書指出,美國等西方強權國家,披著道德的外衣,打著反腐的旗號,對一些新興國家、有競爭力的企業進行惡意的打擊、制裁甚至肢解。特別是目前我國和美國的貿易斗爭日趨嚴重,國企要更加注重境外經營的合規性。
二、國企腐敗問題出現新特征的原因分析
(一)對國企負責人的權力制約有待完善
國企就是代表政府和“錢”打交道,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這也意味著,國企領導人員更容易、更直接地受到各種利益的誘惑。在張遠煌教授的調查中,國企負責人(包括法人、董事長、總經理、廠長等正、副職,下同)犯罪占到國企企業家犯罪總數的62.7%。一些把黨和人民交給他的國有資產當成是自己的私人財產,隨意揮霍;一些把把國企當成“家企”,任性用權。這些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對國企負責人的權力制約機制不完善,最終讓權力失控。既害了企業,又害了個人。
(二)對國企負責人的激勵保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從張遠煌教授的調查數據看,在國企企業家犯罪中,50-59歲的年齡最多,占45.3%。所謂“59歲現象”雖然有很多原因,但對國企負責人的激勵、保障機制不完善不得不說是一個重要因素。一些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廉潔奉公、業績顯著的負責人,眼看要退出工作崗位,卻不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世俗所謂的“體面”生活,我們卻要去要求他們“心里平衡”、“無私奉獻”未免顯得過于嚴苛。我們一方面要批判其背叛了信仰和初心,但另一方面也得對他們的激勵保障機制進行審視。
(三)國企的黨建工作還待進一步加強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國企姓“黨”不姓“私”。然而一些國企卻把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工作割裂開來,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沒能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事實卻是,往往黨建缺失的國企,也是腐敗問題高發的企業。
(四)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還待進一步完善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國情相結合,碰撞出了絢爛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樣,發源并成型于西方的現代企業制度也只有和我國的國情結合,才能暴發強大的力量。目前,我們對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還沒有完整的、科學的、成熟的模型,比如西方企業普遍采用且效果很好的職業經理人制度、股權激勵制度,如何在我們國企得到有效的執行和高度的融合,從而減少職務犯罪的可能性和源動力。
三、對新時代國企反腐敗工作的思考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黨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要突出監督重點,強化對關鍵崗位、重要人員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管理,完善“三重一大”決策監督機制,嚴格日常管理,整合監督力量,形成監督合力??梢哉f,十九大報告為我們在新時代做好國企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提供了指導、指明了方向。
(一)切實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
(1)國企黨組織發揮作用要組織化、制度化。一是堅決推動黨的領導進章程,把黨委會作為董事會、董事長辦公會的前置程序。二是進一步梳理、明確黨組織和董事會等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形成各司其職、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
(2)堅持黨的建設與企業改革發展同步推進。要明確把黨建作為為企業提供思想保障、加強人才資源建設的重要抓手,深入研究在股權改革、境外業務等復雜情況下,明確黨組織在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權責,促進黨的建設與企業管理深度融合。
(二)完善企業治理架構,形成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
一是通過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治理架構。健全混改下的董事會議事規則,建立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發揮監事會作用。形成對國企負責人權力的制度制約、機制制約。
二是完善“三重一大”決策機制。“三重一大”決策機制的本質是民主集中制,而民主集中制是我黨在長期的斗爭實踐中不斷建立和完善起來的、行之有效的決策機制。
(三)建立健全“全面監督”工作體系
國企反腐敗工作始終應該在“監督”上下功夫,
一是企業各級管理者要有“業務誰主管,監督誰負責”的“全面監督”工作理念。
二是業務部門要通過制度、流程的設定,將監督作為生產經營工作的一環,嵌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中,變事后處理為過程監督。
三是紀檢監察等專職監督部門要在“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的“常態”上下功夫,抓實、抓細日常廉潔教育和監督提醒。這也是一種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預防腐敗方式。
(四)加強境外業務的廉潔風險防控
一是從源頭加強對境外業務全過程的廉潔風險把控。要關口前移,對項目跟蹤、投標、履約等重要環節要建立規范、高效的決策機制,增強信息透明度,減少個人夾帶私貨等風險。
二是緊盯資金的使用、支付環節,這是防范廉潔風險的有效手段。企業要精心策劃,盡可能控制現場隨意操作資金的空間,堵塞腐敗漏洞。
三是國企要按照“業務到哪里,支部就到哪里”的黨建工作順利,結合東道國的法律習慣,合法合規的開展黨建工作,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加強廉潔教育和預防工作。
(五)深入推進廉潔文化建設
現代企業,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都普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國企要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
一是將廉潔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子文化,與企業文化建設發展規劃同步策劃、同步實施。
二是要切實推進廉潔文化建設。充分利用自媒體等現代化傳播平臺,開展豐富多樣、轟轟烈烈的廉潔教育、警示教育活動,讓廉潔從業思想逐漸的入心入腦。
隨著中國走進了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有企業也必須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大膽改革,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相信在黨的領導下,通過一大批企業家們的探索、奮斗、努力,一定可以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有企業之路,為“兩個一百年”目標貢獻智慧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