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聯結機制、利益分配演變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2019-11-25 01:24:57張國鵬李乾王玉斌
關鍵詞:龍頭企業

張國鵬 李乾 王玉斌

摘 要: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的有效聯結對農民分享農業產業鏈增加值、提高收入等具有重要意義。基于實地調研,將合作社與企業的聯結模式歸納為合同分工型、參股分工型、產業聯盟型、社企一體化型。分析、比較不同聯結模式的特點和機制,勾勒出聯結模式的三種演變路徑,即從商品契約向要素契約的轉變、從市場約束向制度約束的轉變、從產品(個體)競爭向產業鏈(群體)競爭的轉變,并指出合作社只有通過領辦企業才能獲取全部產業鏈增加值。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增加違約成本有利于聯結模式的穩定。研究啟示:增強利益約束力度、豐富利益聯結方式、改善利益分配機制的發展趨勢,并引導合作社興辦精深加工實體,有助于合作社獲取更多產業鏈增加值。

關鍵詞:? 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聯結機制;利益分配

中圖分類號:?? F320.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055X(2019)05-0034-09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05

一、引 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農業農村發展面臨諸多新矛盾、新挑戰。特別是在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穩步推進且促進農民增收效果逐步凸顯[1]、農業產業鏈中下游增加值遠超農業增加值的背景下,如何將目前及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仍占我國農業經營絕對多數的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既事關農戶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加值、提高收入[2],也事關以產業興旺為基礎的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值得深入研究。有學者研究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的有效運作能夠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3]。而合作社參與農業產業鏈延伸及價值鏈提升通常有兩種途徑:一是合作社投資主導農業產業鏈建設;二是合作社與龍頭企業(以下簡稱“企業”)合作。從目前我國合作社發展實際來看,絕大部分合作社并不具備投資主導農業產業鏈建設的能力,因此與相關企業合作,通過建立聯結機制實現互利共贏,是一條更為現實且有效的路徑。實踐中,合作社與企業對此已有許多探索,并已形成多樣化的聯結機制。及時總結出現的聯結模式、分析背后的聯結機理,有益于認清趨勢、引導各主體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市場主體聯結的本質是利益聯結。聯結機制是各主體從自身利益出發對市場變化作出反應的方式,如相互合作、制約、影響等,其外在表現為聯結模式,內在表現為利益創造、利益分配、利益約束等[4]。現有關涉農主體間聯結機制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企業與農戶、合作社與社員間的聯結關系,而對企業與合作社間的聯結關系研究較少。其中,已有涉及合作社與企業聯結問題的研究,一部分重點關注涉農主體間聯結從“企業+農戶”向“企業+合作社+農戶”轉變的傾向,認為“企業+合作社+農戶”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將成為我國未來一段時期農業經營制度變遷的主要方向[5],并從交易費用[6]、違約成本、不對稱博弈[4]、資產專用性[7]、契約-產權關系[8-10]和攫取政策租金[8]等角度分析這一轉變背后的原因;另一部分重點關注農戶在不同聯結關系中的獲益情況,如苑鵬[11]、崔照忠[12]、王亞飛[13]等學者探討了“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下各經營主體間的關系及其對農戶獲益情況的影響;還有一部分重點關注合作社與企業聯結的類型,總結出購銷合約、企社一體化、均衡博弈[14]、農超對接[15]等模式。綜合來看,已有研究還有以下不足:一是合作社與企業間的聯結新模式不斷出現,需要予以重新審視并歸納總結;二是對合作社與企業聯結模式的發展方向辨識不清、總結不全,忽略了企社一體化之外的其他路徑。

鑒于此,本文在對當前合作社與企業聯結模式進行分類的基礎上,探究不同聯結模式背后的利益創造、分配、約束等機制,并從合作社與企業聯結模式的基本類型出發,分析刻畫合作社與企業聯結模式的演變路徑,以期對推動合作社與企業有效聯結提供有益思考。

二、合作社與企業聯結模式的類型及特點

“合作社+企業”是在“農戶+市場”“農戶+中間商”“農戶+企業”“農戶+合作社”等農產品流通方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合作社與企業的具體聯結模式受產業特征、經營內容、組織實力、地區資源稟賦等因素影響,不同的聯結模式隱含著不同的經濟邏輯,發揮強度各異的聯動作用。基于實地調研,本文將合作社與企業的聯結模式歸納總結為如下四種類型。

(一)合同分工型

合同分工型聯結模式是指合作社與農產品加工、儲運、銷售等相關企業簽訂農產品收購合同,然后統一部署、協調農戶開展農產品生產,最終由合作社依據與農戶的協議或合同,以一定的價格、數量、標準從農戶處收購或集中后,再根據合作社與企業的合同出售給企業的聯結模式。此模式中,農戶專注于農業生產,企業專門負責農產品加工銷售等,合作社作為兩者之間的橋梁,為農戶提供產前農資供應、產中技術指導、產后運輸銷售等各項服務,為企業提供穩定、優質的農產品供給(如案例1)。

案例1:

武漢市某蔬菜專業合作社地處貧困地區,于2009年由種植銷售大戶金勁松等領辦,帶動農戶種菜增收。合作社對內與社員簽訂生產合同,統一品種、技術與購銷,改變了過去農戶“單、散、小”的種植局面,農產品產量、質量都有較大提高。合作社內部收購價格平均高于市價5%,每千克蔬菜約增收0.1元;對外與客商簽訂銷售合同,通過腌制等初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從2011年起,合作社與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簽訂雪里紅腌制菜的長期供貨合同,約定年供貨量6000噸以上,既為企業提供了可靠貨源,又解決了社員賣難問題,還促進了合作社發展,實現了社員、合作社、企業三方共贏。鄰近的武漢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由腌菜能人張攀富領辦,主要從事雪里紅、蘿卜、豆角等的種植腌制,供應給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等58家企業。合同一年一簽,價格隨行就市,年產值7000多萬元,其中收購社員農戶及帶動農戶原料菜價值4000多萬元,供不應求。

合同分工型保持合作社和企業各自獨立的經營地位,互不干預對方生產決策,合同內容靈活,權責清晰。對企業而言,此模式用與合作社的一次交易替代與不同農戶的多次交易,并通過合作社對農戶的監督規范,降低農戶違約概率,從而在整體上降低采購農產品的交易成本。對合作社而言,此模式相對簡單,按需組織生產,無須擔心市場波動,易于增大規模、擴大市場。對農戶而言,此模式提升自身的組織化程度,提高自身在農產品交易談判中的地位,只要所生產的農產品符合合同要求,就無須擔心產品銷售。

此模式下所簽合同通常是短期的,相較于長期合同,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當合作社或企業的違約收益高于違約成本時,就有單方面違約的可能性。例如,當市場價格低、產品滯銷時,有的企業不積極收購,甚至拒收;而當市場價格高、產品暢銷時,有的合作社不積極出售,坐地起價,二者無法做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同時,部分農業生產投入具有較強的資產專用性,加之許多農產品易損易腐,在合作雙方履約意識淡薄的情況下,“敲竹杠”現象就會產生。例如,合作社在農業生產中進行了化肥、農藥、農機、技術等大量專用性投資后,個別缺乏誠信意識的企業便會趁機對合作社“敲竹杠”,壓低農產品收購價格;而若企業以種子、飼料、農藥、化肥等作為預付款支付給合作社(待收購農產品時從價款中扣除),則合作社也可能對企業“敲竹杠”,趁機抬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另外,此模式下合作社通常僅能獲得農產品簡單加工的產業鏈增加值,很少或者無法分享到企業從事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的產業鏈增加值。

(二)參股分工型

參股分工型聯結模式是合作社與企業較為緊密的一種聯結類型。合作社通過資金或農業機械、技術專利等資源要素作價投資成為企業的股東,按股份分享產業鏈增加值收益。參股分工型要求合作社擁有一定的要素稟賦基礎,最為常見的是合作社及社員以土地經營權入股企業,聯結雙方首先通過評估農地價格確定所占股份,然后根據生產需要統一進行經營管理,享受企業分紅(如案例2)。

案例2:

枝江市某柑桔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9月,現有個人成員816人,團體單位5個,綠色無公害柑桔基地15000多畝1畝=666.67平方米。,固定資產2200萬元,年銷售額2000多萬元。合作社理事長認為,產品不僅要標準化,也要更接近消費者,這樣才能賣價更高、銷售更易。因此,在統一品種品牌、統一生產技術、統一質量標準的基礎上,合作社開始試水電商、微商等新的營銷方式,并于2017年出資70萬元(占股35%)參股成立宜昌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使社員既能享受高于市場價格的收購,也能更多地分享來自市場終端的利潤,這也改善了企業與合作社、農戶間原本松散的利益聯結關系,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

合作社入股企業,使社員的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緊密相關,既可避免合作中“搭便車”行為或“公地悲劇”,又可增強社員對生產運營的參與和監督,有效降低合作社和企業的監督、交易成本。此外,將社員分散的小規模生產資料(如土地、農機等)作價入股,能夠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增加資產收益,拓寬社員收入渠道,解決小農戶生產成本高、效率低、收益少的規模不經濟問題,促進社員、合作社、企業三者間關系的長久穩定。

在合作社普遍規模小、實力弱的現實條件下,企業強勢控股、合作社相對弱勢的境況在此模式中依然延續。盡管通過參股,合作社及社員可以更多地分享企業在加工、銷售等第二、三產業的增值收益,但企業對農產品的收購價格、數量、標準等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可能獲得更多利益。此外,不論企業還是合作社及其社員,參股后若想退出,都會面臨較高的退出成本,并造成各方損失。以土地入股為例,若入股后企業、合作社聯合對土地進行規劃建設,則任何一方退出都會造成對方損失;如若事先沒有規定相應條款或事后無法達成和解,則容易導致糾紛。

(三)產業聯盟型

產業聯盟型聯結模式是指產業鏈條上比較優勢互補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以準一體化的聯盟形式聯合,通過制定章程守則、組建決策監督機構、建立運行獎罰機制、簽定生產服務合作協議、實行專業化分工等形成壟斷性交易關系和相容性集團的聯結模式。其合同內容、生產分工等與合同分工型類似,企業發揮接二(產業)連三(產業)的優勢,主攻精深加工、拓展市場;合作社發揮橋梁紐帶優勢,側重于組織農戶、服務農戶;農戶發揮精耕細作優勢,專注于農業生產、提質增量(如案例3)。

案例3:

淮河糧食產業化聯合體由淮河某有限公司牽頭組建,成立于2012年7月,發展至今,包括13家專業合作社、27個家庭農場、6家種植大戶,擁有各類農機裝備430臺(套),經營土地面積由4740畝增加到1.6萬畝,年產值由1100萬元增加到4200萬元,輻射帶動農戶6500多戶[ZW(Z;C]數據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http://www.farmer.com.cn/jjpd/nycyh/201711/t20171107_1334907.htm。[ZW)]。聯合體內,以優勢互補、長期契約為基礎,實行分工協作。種業公司負責品種選育、技術試驗、種子加工、烘干倉儲、產品銷售、農資采購等產前產后服務;合作社負責農機、水利、植保、農資配送、產品回收等生產服務;家庭農場等農戶負責流轉土地、規模化種植等農業生產[16],形成了分工合作、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體。

與合同分工型類似,產業聯盟型保持合作社、企業的獨立經營地位。不同之處在于,除了有所簽生產服務合同的約束,它還增加了聯盟層面的制度約束,即章程及守則。聯盟層面的章程守則既提供一種約束,又提供一個可以長期交易的預期,變一次博弈為多次博弈,實質上又提高了違約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各主體采取機會主義行為的傾向,降低交易成本。

若要使產業聯盟型聯結模式下簽訂的生產服務合同相較于合同分工型中的更具穩定性,則聯盟層面的制度約束必須具有權威性。但聯盟層面制度約束的權威來自何方?是來自于實踐有效的“合法性”和獲益預期,還是來自背后的政府支持?抑或兼而有之?這一點,仍有待檢驗。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產業聯盟型的代表之一,目前已在安徽、河北等省發展、壯大。有調研顯示部分聯合體僅在成立初期出現過違約情況,此后發展中極少出現違約[17]。

(四)社企一體化型

1. 企業領辦合作社

企業領辦合作社型聯結模式是指企業通過領辦合作社或向合作社租賃土地作為生產基地,進行必要的投入與建設后,組織農戶開展農業生產,為企業加工、銷售等提供初級農產品,從而實現貿、工、農一體化經營的聯結模式。此模式實現了企業、合作社、農戶三者的縱向一體化,是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對企業信譽、資金儲備、技術水平、經營和管理能力均有較高要求(如案例4)。

案例4:

武漢市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由武漢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領辦,現有社員120人,流轉土地3690畝。合作社成立后,在當地政府設施農業建設項目的支持下,公司與合作社投資建成了高標準的設施農業示范基地。起初基地采用招工打工的種植經營方式,但連續兩年嚴重虧損。第三年起,基地主動改變經營方式,將土地以30畝或50畝劃分為一個單元,反租倒包給合作社的種植能人和大戶。合作社則將精力主要投入到服務管理、標準制定、商標申請、專利申報、渠道融通、品牌建設等方面,以解決社員的后顧之憂。一年下來,反租倒包的種植大戶都實現了盈利,部分經營30畝的大戶盈利高達20萬元,這進一步吸引了更多的能人、大戶入社。基地反租倒包模式下,不僅社員農戶賺錢,通過建設鋼架大棚、自動化噴管、溝渠路涵橋等,提升了基地基礎設施水平,使反租倒包租金與流轉土地的租金間產生了每年每畝600~700元的差價,合作社也可借此逐漸收回投資,并為合作社進一步提供生產性服務、持續穩定運營奠定了資金基礎。

此模式以行政命令的科層管理替代合作社與企業的農產品市場交易,將市場交易成本完全內部化,克服市場交易中容易產生的機會主義行為,使上下游產業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企業借此獲得穩定且品質有保證的原料供給,有助于增強競爭力。合作社則發揮銜接和協調作用,有助于減少公司和農戶間的矛盾,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企業的品牌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和市場優勢。此外,企業還可以用合作社的名義申請政府補貼、項目建設資金,甚至稅收優惠,從而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獲取額外的制度收益。

此模式中,合作社名義上是農戶的代理人,但由于資金、技術、市場等大部分資源要素完全掌握在企業手中,所以實質上合作社受企業控制,由此容易產生所得收益在企業和合作社間分配不均衡的問題,從而導致農戶利益受損。若長此以往,可能會出現農戶抗議、消極生產,甚至退社的情形,進而影響該模式的穩定性與持久性。

2. 合作社領辦企業

合作社領辦企業型聯結模式是指合作社發展壯大后,成立企業實體來加工、銷售農產品,從而實現農業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的聯結模式。此模式對合作社的資金儲備、技術實力、經營能力、管理水平等均有較高要求,是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目前主要存在于農業發展較好的地區(如案例5)。

案例5:

由專業協會發展而來的宜昌市某柑桔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現有個人成員1485人,團體成員15個,柑桔基地1.7萬畝,擁有固定資產8000萬元,帶動柑農11000戶、種植10萬畝,近幾年營銷收入超過2億元。合作社堅持通過創建經濟實體來促進自身發展,先后投資成立了宜昌市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冊資本300萬元,合作社認繳出資15萬元、占比5%),宜昌市某柑桔綜合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注冊資本50萬元,合作社認繳出資30萬元、占比60%),宜昌市某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冊資本500萬元,合作社認繳出資50萬元、占比10%),宜昌市某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冊資本1000萬元,合作社認繳出資550萬元、占比55%),分別承擔合作社的品種引進及苗木繁育、生產管理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與商務咨詢等工作,形成了集引進繁育、推廣應用、生產服務、分級包裝、精深加工、物流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柑農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模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產剩余,合作社不僅占有農業生產剩余,也占有企業剩余,這既有利于激發社員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社員收入,也有助于合作社的積累發展。此外,因為合作社的非企業法人地位、社員入退社自由等自身屬性的特殊性,限制了它在市場中的經營范圍、交易行為,由企業作為合作社在市場中的代表,更容易得到其他市場主體的認可。調研中發現一些金融機構以合作社社員入退社自由、組成不穩定為由拒絕放貸,而以企業為貸款主體則可以有效規避該類現象發生。

然而,合作社領辦企業也使得管理結構更為復雜,管理成本也可能大幅增加,需要合作社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較高的經營管理水平才能勝任。此外,合作社領辦企業雖然可以延長產業鏈,獲得更多原料供給、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增值收益,但也需要承擔相應環節的技術難題、市場風險等,應謹防由此引致的負擔超出合作社能力范圍,導致得不償失。

三、合作社與企業聯結模式的演變路徑

一種制度安排下無法實現的潛在收益會誘導人們作出新的努力產生新的組織形式[17-18]。這種新形式,既可以內生于已有形式,如從合同分工型到參股分工型和社企一體化型;也可以外加于已有形式,如從合同分工型到產業聯盟型;還可以兩者兼有,如合同分工型+參股分工型+產業聯盟型等。

(一)聯結模式的演變路徑

合同分工型聯結模式是在合作社與企業間最先出現的聯結模式,是合作社與企業聯結的基本類型,其本質仍是一種商品契約,契約雙方接受合同、信用等市場機制約束。與“企業+農戶”相比,此聯結模式減少了事前交易費用,提高了農戶的交易地位,但依然存在約束力不強、機會主義風險高、違約成本低等事后交易費用高和利益分配不均衡的問題。另外,此時合作社和企業在市場中仍處于以產品競爭為核心的個體競爭階段,尚未進入以產業鏈競爭為核心的群體競爭階段。為解決這些問題,實踐中探索出三條發展路徑(見圖1)。

一是從商品契約向要素契約轉變,通過提供一定的產權激勵,以利益共同體的形式約束機會主義行為,減少事后交易費用、改善利益分配失衡,形成參股分工型的聯結模式。產權激勵是指將本企業的產權或股份分配給成員,使成員通過所持有的產權或股份擁有對企業剩余的控制權和索取權,從而將成員的努力和利益與企業的發展和利益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多數情況下,參股分工型是在商品契約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要素契約,從而實現社員利益、合作社利益、企業利益的一致。

二是從市場約束向制度約束轉變,通過協商建立章程、明確權利義務、制定懲罰措施等外加的制度約束,以準一體化弗爾南德斯、岡薩雷斯和阿魯納達(1998)指出,準一體化是威廉姆森(1991)所描述的介于縱向一體化和市場形式間的混合治理結構。準一體化兼具市場與縱向一體化的優勢,能部分解決“敲竹杠”問題,同時各主體擁有獨立的剩余索取權,因此具有較強的激勵功能。的形式管控機會主義行為[19],增加違約成本,改善利益分配失衡,形成產業聯盟型的聯結模式。合作社、企業等主體的相互需要和依賴產生合作的需求,而合作本身是一種交易,也是一種博弈,存在“囚徒困境”,需要制度來保證合作的達成。聯盟章程的制定實質上是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壟斷性交易關系,并附帶有執行成本較低的懲罰措施。在解決機會主義問題時,壟斷性交易關系優于競爭性交易關系[20- 21],而執行成本較低的懲罰措施保證了壟斷性交易關系的穩定。此外,產業聯盟型中成員相對固定,這就降低了合作社、企業等主體協商談判的成本,有利于形成相容性集團,實現正和博弈,達成各方都滿意的生產協議、利益分配。

三是從產品競爭向產業鏈競爭轉變,通過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以縱向一體化的形式將市場交易轉為內部治理、交易費用變為治理成本,形成了社企一體化型的聯結模式。從發展趨勢來看,當今世界,農業價值鏈的主要驅動力正由上游生產環節向精深加工環節再向流通服務環節轉移,以產業鏈為核心的群體競爭正替代單個企業間的產品競爭[22]。縱向一體化在解決機會主義問題時優于長期契約,特別是當資產專用性水平極高時,內部組織比長期契約更能有效地克服機會主義行為。合作社和企業沿產業鏈協調、整合、配置資源,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打造鏈式競爭力,通過一體化將利益分配方式由原來的合作社與企業憑借實力博弈決定轉為依據要素績效等現代企業管理方式決定,使社員、合作社等初級產品生產者可以更多獲取和分享初級產品進入第二、三產業后的增值利潤。

產業鏈增加值分配機制的背后其實是產業鏈控制決策權的分配。圖2為不同聯結模式中,合作社、企業所擁有的非農生產控制決策權分布。非農生產控制決策權的大小通常意味著非農生產剩余索取權的大小,亦即可分享產業鏈增加值的多少。社企一體化型中,領辦者對非農生產有近乎絕對的控制決策權;而合同分工型中,合作社對非農生產幾乎沒有控制決策權,但通過博弈有可能少量分享產業鏈增加值;參股分工型由合作社和企業共同享有對非農生產的控制決策權,權力大小、利益分配依照股份多寡而定,通常企業股份較多;產業聯盟型中非農生產的控制決策權屬于依章程建立的決策機構,通常以企業為核心。

如上分析可知,不同模式下利益聯結機制不同,其相應的約束機制、利益分配機制也各異(見表1)。合同分工型模式下,合作社與企業由商品契約聯結,接受合同、信用等市場機制約束,各自保持獨立的市場地位。理論上,該模式下合作社無法分享農業產業鏈中下游增加值,但在與企業的博弈中,有可能通過合同價格改進等方式少量獲取產業鏈增加值。參股分工型在商品契約的基礎上增加要素契約。要素契約帶來產權激勵,一方面可預期的利益既是動力也是約束,由此化產權激勵為利益約束;另一方面以生產要素投資企業形成的產權賦予合作社按股份獲取產業鏈增加值的權利,盡管多數情況下合作社股份占比較少。產業聯盟型則通過聯盟這一制度性安排為商品契約或要素契約外加了制度約束,產業鏈增加值的分配也必然受到聯盟制度的影響。而為了維持聯盟的穩定和長久發展,合作社的利益訴求通常會被照顧,但企業依舊處于聯盟主導地位,因此一般情況下合作社能夠獲取的產業鏈增加值依然較少。社企一體化型則用內部交易替代市場交易,變契約聯結為科層管理,依靠行政權力加以約束。其中合作社領辦企業型類似于從參股分工型發展而來的終極版,合作社百分百控股企業,從而可以獲取全部產業鏈增加值;而企業領辦合作社型則像是從產業聯盟型的準一體化發展到真正的一體化,企業擁有產業鏈增加值的完全控制權。

(二)演變路徑的博弈分析

合作社與企業聯結模式的演變也是各主體博弈的過程。假設:合作社擁有數量為Q的農產品,每一單位農產品的生產成本為C1,若直接面向市場出售,市場價格為P,且P>C1;若與企業交易,交易價格為P1,且P1>C1。合作社與企業簽訂交易合同后,若有任何一方違約(方便起見,假設違約的農產品數量為Q,即一旦違約就是全部違約),就須支付違約金,每一單位農產品的違約金為D,同時獲得違約金的一方需承擔訴訟費,每一單位農產品的訴訟費為T;企業加工后的產品出售價格為P2,每一單位農產品的加工成本為C2,且P2>P1+C2,P2>P+C2。

第一種情況:假設P2>P1>P。構建合作社與企業的博弈收益矩陣,如圖3(a)所示,在四種可能的策略組合中,當設定的違約金較小時,即P+DP1、D-T>0時,合作社與企業則能達成(履約,履約)的均衡。這表明當合作社與企業的農產品交易價格大于市場價格與違約金的和,且違約金太小以至于不足以支付訴訟費時,企業有較強的違約動機,并且違約是它的占優策略;而當提高違約金并使其大于訴訟費,且使市場價格與違約金的和大于合作社與企業的農產品交易價格時,履約成為企業的占優策略,這意味著高昂的違約成本可以有效抑制企業的違約行為。

第二種情況:假設P2>P>P1。構建合作社與企業的博弈收益矩陣,如圖3(b)所示,在四種可能的策略組合中,當設定的違約金較小時,即P-D>P1、D-T<0時,合作社與企業會達成(違約,違約)的均衡;而當設定的違約金較大時,即P-D0時,合作社與企業則能達成(履約,履約)的均衡。這表明當合作社與企業的農產品交易價格小于市場價格與違約金的差,且違約金太小以至于不足以支付訴訟費時,合作社有較強的違約動機,并且違約是它的占優策略;而當提高違約金并使其大于訴訟費,且使市場價格與違約金的差小于合作社與企業的農產品交易價格時,履約成為合作社的占優策略,這意味著高昂的違約成本亦可以有效抑制合作社的違約行為。

事實上,不論是增加要素契約實現從合同分工型到參股分工型的演變,還是增加制度約束實現從合同分工型到產業聯盟型的演變,抑或增加權力約束實現從合同分工型到社企一體化型的演變,都可以看作是增加違約成本D以期達成(履約,履約)均衡的博弈過程,只是違約成本的呈現形式有所不同:或者以產權激勵形式的機會成本呈現,或者以聯盟章程形式的違約處罰呈現,抑或者以科層管理形式的權力懲處呈現。但不論其呈現形式如何變化,其結果均是增加了違約成本,提高了達成(履約,履約)均衡的可能性。

此外,在上述博弈分析中,假定了每一單位農產品的訴訟費T不變,但現實中,T的大小往往隨著農產品交易數量Q的變化而變化。一般情況下,T是Q的減函數,即交易數量Q越少,每一單位農產品的訴訟費T越多;交易數量Q越多,每一單位農產品的訴訟費T越少。因此,當違約情況發生時,現實中常遇到合作社或者企業放棄起訴的情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交易數量少,導致每一單位農產品的訴訟費高,同時事前設定的每一單位農產品的違約金又比較低,使得起訴懲罰不經濟。由此來看,當交易數量Q較少時,由于每一單位農產品的訴訟費T較高,更應通過提高每一單位農產品的違約金D來確保交易的穩定。

四、結論及政策含義

本文基于實地調研,將合作社與企業的聯結模式歸納總結為合同分工型、參股分工型、產業聯盟型、社企一體化型四種模式,闡述了各種模式的內涵、優劣勢,比較了不同模式的利益聯結機制、約束機制、產業鏈增加值分配機制,刻畫出四種聯結模式間的演變路徑,并對演變路徑進行了博弈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第一,只有在合作社領辦企業的社企一體化型聯結模式中,合作社才能夠獲取全部產業鏈增加值。第二,合作社與企業聯結模式的發展演變存在三種路徑,即從商品契約向要素契約的轉變、從市場約束向制度約束的轉變、從產品(個體)競爭向產業鏈(群體)競爭的轉變。第三,聯結模式的發展演變遵循一致原則,即通過不同形式的制度安排,增加違約成本,從而提高合作社與企業聯結的穩定性。綜合來看,增強利益約束力度、豐富利益聯結方式、改善利益分配機制是我國合作社與企業聯結模式發展演變的趨勢。從中得出的政策啟示是,不斷穩定、完善合作社與企業的聯結有助于合作社參與農業產業鏈延伸、分享產業鏈增加值。如果扶持合作社的首要目標是讓農戶更多地分享產業鏈增加值、提高農業經營性收入,那么不僅要鞏固、發展當前既有的聯結模式,還應積極引導、扶持合作社延伸產業鏈、興辦精深加工實體,實施“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高質量推進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借此將眾多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更多獲取第二、三產業增加值,并以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1]李乾,蘆千文,王玉斌.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農民增收的互動機制研究[J]. 經濟體制改革,2018(4): 96-101.

[2]張曉山. 創新農業基本經營制度 發展現代農業[J]. 農業經濟問題,2006(8): 4-9.

[3]黨國英. 當前中國農村改革的再認識[J]. 學術月刊,2017(4): 42-59.

[4]錢淼,馬龍波. 合作社為樞紐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研究——以山東省院東頭鎮茶產業為例[J]. 林業經濟,2018(1): 87-91.

[5]廖祖君. 中國農業經營制度變遷的邏輯與方向——基于產業鏈整合的視角[J]. 農村經濟,2012(12): 6-8.

[6]生秀東. 訂單農業的契約困境和組織形式的演進[J]. 中國農村經濟,2007(12): 35-39.

[7]宋茂華. 公司領辦合作社的必然性及內在穩定性分析——從資產專用性角度的解析[J]. 學術交流,2013(12): 117-121.

[8]王曙光. 中國農民合作組織歷史演進:一個基于契約-產權視角的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2010(11): 21-27.

[9]CHEUNG S N S. 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J]. The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1983, 26(1): 1-21.

[10][ZK(#]WILLIAMSON O E.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M].New York:Free Press,1975.

[11]苑鵬. “公司+合作社+農戶”下的四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探析——從農戶福利改善的視角[J]. 中國農村經濟,2013(4): 71-78.

[12]崔照忠,劉仁忠.三類農業產業化模式經營主體間博弈分析及最優選擇[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8):114-121.

[13]王亞飛,唐爽.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中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博弈分析與改進——兼論不同組織模式的制度特性[J].農業經濟問題,2013(11):50-57.

[14]包月紅,鄭少鋒. 陜西省涉農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利益關系分析[J]. 貴州農業科學,2013(11): 225-228.

[15]李建平,王吉鵬,周振亞,等.農產品產銷對接模式和機制創新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3(11):31-35.

[16]蘆千文,張益. 對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調查與思考——以安徽省宿州市為例[J]. 農業經濟與管理,2017(2): 24-31.

[17]蘆千文. 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組織創新邏輯與融合機制設計[J]. 當代經濟管理,2017(7): 38-44.

[18]NORTH D C.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71, 31(1): 118-125.

[19]高杰. 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的農業準一體化經營組織分析[J]. 經濟問題探索,2013(1): 123-127.

[20]宋茂華. 資產專用性、縱向一體化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公司領辦型合作社的解析[J]. 經濟經緯,2013(5): 35-41.

[21]KLEIN B, CRAWFORD R G, ALCHIAN A A. 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J]. The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1978, 21(2): 297-326.

[22]姜長云. 農業產業化組織創新的路徑與邏輯[J]. 改革,2013(8): 37-48.

The Evolutions of Binding Mechanism and Interest Distribu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 Cooperatives

ZHANG Guo-peng LI Qian WANG Yu-b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The effective binding between farmer cooperatives and leading enterprise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farmers to share the added valu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and increase their income.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inding mode of cooperatives and enterprises into four different kinds, such as contract, shareholding, industrial alliance, and integration of cooperative and enterprise. Then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different binding modes, it outlines three evolution paths of the binding between cooperatives and enterprises in China, that is, the transition from commodity contract to factor contract, from the market restraint to institutional restraint, from the product (individual) competition to the industrial chain (group) competition. It concludes that onl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enterprises can cooperatives obtain all value-added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Finally, with game model analysis,it shows that increasing default costs is beneficial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binding model.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it is helpful for cooperatives to gain more added value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by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trengthening interest restraint, enriching the way of interest linkage,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interest distribution, and guiding cooperatives to set up processing enterprises.

Key Words:farmer cooperatives,leading enterprises, binding mechanism, interest distribution

猜你喜歡
龍頭企業
呂梁兩企業入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百強
今日農業(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山西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名單出爐
今日農業(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達州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現狀調查
2018年全球農化產品銷售前20名的龍頭企業
農業農村部舉行定點扶貧地區龍頭企業對接活動
今日農業(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農業龍頭企業融資擔保模式創新及政策支持研究
2016年湖南省新認定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名單
湖南農業(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9
廣東“5+1”全鏈條給農業龍頭企業“點睛”
農業龍頭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綜述
市場周刊(2017年1期)2017-02-28 14:13:32
搭上環保與工業4.0快車 康欣新材奠定國內“板材龍頭企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天堂网| 欧美日本不卡|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日韩精品毛片|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天天综合网在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欧美成人二区|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污视频日本| 亚洲一区网站|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亚洲网综合|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婷婷色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国产99热|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久久超级碰|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日日拍夜夜操|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二区| 性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欧美精品色视频|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AV不卡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91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com|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美女黄网十八禁免费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色哟哟国产精品|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五月天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av在线手机播放| 综合五月天网|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性欧美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