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志偉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增長,也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升,高職院校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除了要培養具備技術能力和理論知識之外,還應當擁有強健的身體以及極強的職業適應能力。但是當前,許多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都不能滿足當前的崗位工作標準,因此,高職體育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必須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質以及適應能力。當前,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也是目前人才的培養發展趨勢,為企業以及社會的發展提供綜合素質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以及企業對于人才的各方面要求也在不斷增加,各行各業迫切需要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因此,在高職院校日常教學當中,體育教學對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一線技術人才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體育教學的深入改革,能夠不斷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社會各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全能型人才。但是當前,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如,課程安排不合理、許多教師和學生不夠重視體育教學等情況十分嚴重,這些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產生嚴重的阻礙作用。所以,必須以職業能力為導向,針對當前學生的實際狀況,積極推進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是當前的發展趨勢,更是必要措施,只有學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融入工作當中,高職院校也能夠為社會不斷培養出更多高質量、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更好的就業和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1]。
在我國長期的教學模式影響下,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較深,且大多數的教師教學觀念也極為傳統,教學方法缺乏創新,許多高職院校都是采用中專院校或者是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狀況,建立以學生職業為導向的相關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并未制定規劃目標,因此,高職院校應當針對自身特點,對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不斷提升體育教育的整體水平,為社會培養出優質的人才,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對綜合型人才的需要。
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本質上的區別便是教學目標不同,高職院校主要是以社會培養專業型技能人才為主,教學當中注重職業能力,并以此為導向。高職體育教學應當以總的教學目標為基礎目標,并逐漸落實到實際教學當中,針對當前學生的不同專業,設計出適合的體育教學方案,但是當前我國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沒有確定科學的目標,且和一般的高效教學模式并無區別,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側重于能力方面的培養,且忽略了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忽視了當前社會對學生職業能力方面的要求。
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沿用著普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傳統,沒有特色,這樣是很難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以及技術水平的,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缺乏主體地位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都是教師講解理論知識以及進行動作示范,學生反復的進行實踐練習,最后掌握體育項目技能,這樣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而言,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出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當中,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會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產生厭煩的心理。
當下社會經濟市場不斷發生變化,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對于職業者而言,其綜合能力與其體能有著直接的關系,是否具備較強的抗壓能力尤為重要,從業者具備較強的體能,在工作當中便能夠充滿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在較長的時間當中保持著良好的工作狀態。當前,大多數的高職學生生活環境和條件相對較好,在成長過程中往往缺乏鍛煉的機會,其次,在畢業后,忙于工作,工作強度以及快節奏的生活會導致健康出現問題。因此,高職學生的健康水平極為重要,體育教學能夠培養學生養成積極鍛煉的習慣,在工作后,可以繼續鍛煉,在增強體質的同時,還能夠放松身心,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高職體育教學能夠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狀況,安排一些比賽,這些比賽能夠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其次,因為多數的體育項目是需要學生之間共同協作完成的[2]。
首先應當積極轉變高職體育教學理念,將體育教學和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科學合理的結合起來,這樣便于學生能夠順利就業,且在今后職場生涯當中充分發揮職業能力。體育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思想教育,其次,在進行體育運動過程中有著一定的娛樂性,因此,應當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所以,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針對體育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體育理論知識輔導,逐漸改變以往體育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體育技能訓練的思想,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灌輸一些人文知識,幫助學生不斷開闊視野,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首先,高職體育教學應當針對不同的專業以及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方向,對體育課程不斷的創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當堅持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學生體育課程規劃,課程安排應當結合體育教學的特色以及學生的職業需求,保障學生通過體育課程學習不斷提高職業能力,并依此為教學目標,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課程的連續性、科學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以及社會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必須要以專業的發展方向為主,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所以,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當主動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并結合體育教學的內容,最大程度上保障高職體育教學內容的高效性、科學性,為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以及身體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步入社會工作之后,大多從事與編程相關工作,因此會長時間的坐在電腦面前,這對學生的肌肉以及頸椎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必須要加強該部分肌肉的鍛煉。避免出現頸椎病的情況,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當針對該類職業進行相關體育教學內容,達到強化頸椎的目的,也可以讓學生逐漸養成鍛煉的習慣,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當中,能夠以飽滿的熱情與良好的身體素質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最大程度上發揮其職業能力[3]。
體育教學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較深,因此,對于大多數的高職院校而言,一時半會是不能及時改變過來的,因此,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循序漸進的改進,體育教學方式應當結合實際狀況,進行改革創新,結合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興趣,可以適當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為學生播放從業人員在工作當中遇到的健康問題,以及體育鍛煉對學生健康問題起到的緩解作用,還可以播放一些熱門的體育賽事,不斷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讓學生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體育運動的作用以及重要性,不管是自身健康還是未來的職業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在積極創新和嘗試過程中,學生便會積極參與到這項運動當中,并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愉悅感,將運動作為終身體育鍛煉項目,緩解在工作當中帶來的壓力,不斷提升職業能力。
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能夠最大程度上滿足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符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高職體育教育應當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開發全新的教學課程以及內容,不斷創新體育教學方式,改革傳統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