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頤清 同濟大學 韓甲 上海體育學院
國際上已有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體育鍛煉對老年人體質健康水平能夠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1]。這些研究成果表明不同體育鍛煉形式或鍛煉強度的選擇可能會對老年人不同體質健康狀況指標產生不同的影響。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考察某種運動形式的某種運動強度對老年人體質健康指標的影響,所以很難確定是運動項目本身或是運動強度對老年人體質健康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本文對2010年上海市民體質監測的7621名60-69歲老年人體育鍛煉強度與體質健康指標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旨在為老年人合理選擇運動強度,從而有針對性的對不同體質健康指標進行干預提供依據。
以參加2010年上海市民體質監測的7621名60-69歲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793人,女性3828人。
1.問卷調查法
通過問卷對參與2010年體質監測的老年人進行大強度鍛煉,中等強度鍛煉以及小強度鍛煉的每周鍛煉次數與鍛煉持續的時間進行調查。
2.測試指標
測試指標包含:(1)上臂、肩胛、腹部的皮褶厚度(mm);(2)身高(米)與體重(千克);(3)安靜脈搏(次/分);(4)舒張壓與收縮壓(mmHg);(5)肺活量(ml);(6)握力(kg);(7)坐位體前屈(cm);(8)閉眼單腳站立時間(s)。
3.統計學分析
采用多因子Logistic回歸模型對老年人進行體質健康指標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1)大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都與上臂部皮褶厚度呈顯著負相關(p<0.001,與p=0.005),而小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與上臂部、肩胛部和腹部皮褶厚度都有顯著正相關關系(所有p≤0.001),中等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與BMI之間存在p=0.020的顯著負相關;(2)小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與舒張壓呈顯著負相關(p=0.011,與p=0.006);(3)大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都與肺活量呈p<0.001的正相關關系,中等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與肺活量之間具有p<0.05的正相關關系,而小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與肺活量之間呈顯著負相關(p=0.004,與p<0.001);(4)大強度與中等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都與握力呈p<0.001的顯著正相關,而小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與握力呈p<0.008與p<0.001的顯著負相關;(5)不同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都與立位體前屈表現呈顯著正相關關系(所有p<0.006),并與選擇反應時呈p<0.001的顯著負相關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大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都與上臂部皮褶厚度呈顯著負相關,而小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與上臂部、肩胛部和腹部皮褶厚度都有顯著正相關關系,中等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和鍛煉時間與體脂分布之間沒有顯著相關關系。也就是說,老年人的體成分變化主要通過大強度體育鍛煉獲得,但不同運動形式與項目的選擇可能導致體脂分布的不同。
研究發現BMI只與中等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而與每次鍛煉時間之間沒有相關關系。這一發現對調節老年人BMI的重要提示是:(1)控制老年人運動強度很重要;(2)增加每周鍛煉的次數比延長每次鍛煉的時間對老年人BMI管理更為有效。
不同體育鍛煉強度與老年人體質健康狀況存在相關關系。老年人的體成分變化主要通過大強度體育鍛煉獲得。老年人BMI的調節可能通過中等強度體育鍛煉每周鍛煉次數實現。盡管小強度體育鍛煉可能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舒張壓,但也會減少老年人的肺活量。老年人肺活量的提高可能有賴于大、中強度體育鍛煉。老年人握力的提高僅能從大強度和中等強度體育鍛煉中獲得,但不同運動強度的體育鍛煉對維持老年人柔韌與靈敏性都具有積極作用。
老年人應根據自身健康狀況有目的地選擇參加相應強度的體育鍛煉。除舒張壓較高的老年人可以考慮進行小強度體育鍛煉之外,本研究表明老年人可能通過大強度與中等強度(尤其是大強度)體育鍛煉獲得更高的體質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