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交通學院 楊廣賓
自主學習能力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前提,提高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高校落實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
當前高職學生自主學習采用的新媒體方式有網絡學習、移動學習和慕課,其中以網絡學習為主要形式。網絡學習能夠提供有效的學習資源,但是學生的注意力易被分散。移動學習已成為遠程教育中的自主學習形式,打破時空限制,隨時進行交流互動,提高了學習的便捷性,但無法保證學習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慕課是開放式網絡課程,能夠讓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網絡精品課,但因其開設的課科目有限,受開課及考核時間的限制而未被學生廣泛接受。
在以上3種新媒體方式下,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呈現出學習資源篩選難、專業知識體系不全、學習目標不明確、自我監控能力弱及創新思維被弱化等特點。
根據調查,26.3%的學生經常使用新媒體開展自主學習,68.2%的學生偶爾使用新媒體開展自主學習,5.5%的學生從不使用新媒體開展自主學習。在使用新媒體的學生中僅21.9%認為完全適應新媒體自主學習方式,高達46.5%不適應這種學習形式,認為該學習方式不能增加自信心。該調查結果表明,將近一半的學生對采用新媒體進行自主學習持否定態度。
自主創新的關鍵在于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既受自身內在條件的影響,如學習意識淡薄、學習目標模糊、學習策略不精及學習品質差等,也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如學校環境不佳、教師教育觀念老舊、班級風氣不好、網絡環境差及課程設置不合理等。
(1)自主學習意識淡薄。傳統的高強度“填鴨式”高中教育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感,對學習充滿厭倦感。高校自由的學習氛圍又使學生更加松懈,學習熱情減退。據調查發現,在新媒體環境下,高職學生雖然對自主學習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多數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淡薄,學習活動過分依賴教師,很少對自己的學習進行主動反思,學習缺乏創新性。
(2)學習資源篩選難,目標不明確。新媒體環境下,面對大量信息資源,學生不知如何快速找到有效的學習資源。同時,缺乏教師的引導和激勵,學生對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認識不足,缺乏目標驅動力,學習目標不明確。
(3)校園新媒體應用錯位。校園新媒體給學生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性,在校園BBS論壇、新型校園類SNS網站、校園新聞類網站、校園手機報及校園LED顯示屏等方面應用較多,深受學生喜歡。但是在專業知識的自主學習和自主創新方面卻未推廣。
(4)教師教學觀念參差不齊。技術型高職院校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態度及教學方法在不同程度上都會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敬業的、學術水平高的教師能夠及時點撥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前技術型高職院校多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忽略新媒體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在大的教育環境下,大多數教師重科研輕教學,導致新媒體時代,技術型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無法得到提升。
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知識也飛速更新。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對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提出以下3點提高高職學生創新思維的對策。
(1)整合并搭建有效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技術型高職院校除了具備圖書館、多媒體教室、自主學習室和機房室外,還需提供完善的實驗室和豐富的數字電子圖書資料。但是大部分學生并不能有效利用這些完善的設施。各高校應整合這些學習資源,定期開放并就有效利用這些學習資源對學生進行培訓,提供良好完善的自主學習資源。
(2)建立獎勵機制,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高達75%的學生不常使用新媒體開展自主學習,表明學生尚未將自己視為學習的主體,缺乏相應的自主學習的動力,未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和追求。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建立自主學習獎勵制度,定期舉行發明創造比賽,并加大獎勵力度,從而引導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3)重新定位校園新媒體,加強學生與教師交流互動。當今校園新媒體發展迅速,但并未給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方面帶來成效。教師仍是教育教學的主導者,在校園新媒體的大環境下,應當充分利用教師豐富的專業知識,加強師生間的專業知識交流互動。首先,對教師進行教學理念更新培訓;其次,基于校園新媒體搭建健康的師生專業知識交流互動平臺;最后,制訂自主學習與創新評價體系。重新定位校園新媒體,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高效的自主學習,并提升自身創新能力。
高職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中需要不斷增強自主學習動力、信息辨別力、網絡約束力及控制力。同時學校需要提供有效、完善的新媒體學習平臺及獎勵機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