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軍
伴隨新課標的又一輪改革的繼續推進,小學語文教育的目的和教學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傳統的知識技能型的教學轉為能力素質的全面提升。在現實的語文課堂上,普遍存在小學生的閱讀效率低下,教師教學比較吃力。其中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在質和量上都不夠理想。導致閱讀興趣不高,自然掌握不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因此,課外文學閱讀能有效的緩解這一問題。本文意在通過調查研究當前兒童課外閱讀的狀況,借此引發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提出有效的改進策略,從而既能達到新課標的倡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又能讓兒童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課外文學閱讀,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完善小學語文中的課外文學閱讀建設,構建對應文學閱讀體系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選取本縣不同年級學生930名對其進行課外文學閱讀調查。調查中發放調查問卷930份,回收調查試卷811份,回收試卷中有效問卷748份,調查有效率為92.6%。本次調查過程中主要從小學生課外文學閱讀興趣、課外文學閱讀時間等方面出發進行現狀分析,其具體內容如下。
1.閱讀興趣
本次調查過程中90%以上學生較為喜歡課外文學閱讀,其閱讀內容多為童話、寓言、作文、小說等。調查結果顯示學習知識、增長能力是小學生課外文學閱讀的主要動機,其三四年級人數占到三四年級總體的72.1%,五六年級人數占到五六年級總體的54.1%;興趣是小學生課外文學閱讀的次要動機,其三四年級人數占到三四年級總體的16.8%,五六年級人數占到五六年級總體的31.2%,學生閱讀意愿落實效益較差。
2.閱讀時間
本次調查過程中學生課余時間多看電視或者玩耍,課外閱讀比例較少,三四年級參與課外閱讀人數僅占總體人數的24.2%,五六年級參與課外閱讀人數僅占總體的41.7%。其閱讀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僅占整體學生的14.15%,課外閱讀狀況較差,整體閱讀參與率與參與時間遠遠低于語文課外文學閱讀要求指標。
從上述數據分析中可以發現當前本縣小學課外文學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
1.學生閱讀認知與行為存在明顯差異。盡管小學生對課外文學閱讀興趣較高,對課外文學內容非常感興趣,但并不愿意參與到課外活動中,其整體課外文學閱讀行為落實效果較差。小學生控制能力較差,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中斷閱讀行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外文學閱讀質量;
2.缺乏良好的小學課外文學閱讀氛圍。當前許多小學都并未構建良好的閱讀環境,其圖書館圖書內容較為單一,適合學生的圖書較少,圖書館開放性較差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生課外文學氛圍的建設。學生在課外文學閱讀過程中缺乏良好文學閱讀內容來源,文學閱讀質量不能夠得到保障,這均限制了小學課外文學閱讀的發展;
3.對課外文學閱讀不重視。教師對小學生課外文學閱讀不重視是造成小學蒙語文課外文學閱讀開展效益降低的關鍵因素。教師不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文學閱讀活動,不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文學閱讀,只是鼓勵學生進行課本知識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外文學閱讀工作的開展,導致小學蒙語文教學效益大打折扣。
4.課外文學閱讀的興趣不夠濃厚。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到不少學生沒有主動去養成進行課外閱讀的習慣,更別提文學類的課外閱讀了。究其原因,首先,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只是把學生的閱讀目標定位成好詞好句的摘抄和積累,或者讀后感等應付于考試和寫作教學,功利性的目標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家長也不愿意投入過多的時間幫助孩子選書、讀書,而是用在課外輔導書籍的選擇上,久而久之學生的課外文學熱情被消減。
5.課外文學閱讀的時間不夠充足。第一,由于現代科技水平的發展,很多電子產品占據了學生太多時間,課余時間學生除了上網就是看電視;第二,繁重的課業沒有給學生留出盡情閱讀的空間,很多學生的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的任務重,此外還要忙于各種課外班的培訓中,即使有書籍無暇顧及。
6.課外文學閱讀的指導需要加強。在對教師和家長的采訪中,我們了解到一方面部分教師考慮到學生學科成績,只單純追求課堂效率,并沒有花時間用于課外閱讀的指導上,這樣教師雖然給出了可讀的書目,但是因為學生不注意思考,同時又沒有良好的閱讀方法,導致閱讀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很多年輕的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閱讀能力的培養,沒能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只負責買或硬性規定,不負責引導。
在對小學生課外閱讀問題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興趣內容著手構建對應課外文學閱讀體系,要在該基礎上形成對應課外文學閱讀結構,實現課外文學閱讀內容的全面拓展和提升。
1.從興趣出發構建閱讀體系。興趣是小學生進行課外文學閱讀的基礎,從興趣出發構建合理閱讀體系,將閱讀行為與閱讀興趣結合在一起可以從本質上提升小學生蒙語文學習質量,對蒙語文教學效率的改善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課外文學閱讀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蒙語文課外文學閱讀過程中,將閱讀意愿與閱讀行為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實際行動中感受閱讀的魅力,體味閱讀的美好。
2.從內容出發構建良好閱讀氛圍。在小學生課外文學閱讀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教師要對閱讀內容進行合理建設和篩選,要選取優質讀物、文學作品等,形成全面的課外文學閱讀交流平臺,將平臺內容與閱讀要求融合在一起,為學生構建和諧、積極的閱讀氛圍。筆者在課外文學閱讀的過程中就常選取具有教育意義的童話、寓言、科幻作品,如《人魚公主》《灰姑娘》《海底兩萬里》等,通過該作品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小學生課外文學閱讀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構建了非常好的閱讀環境。在上述環境中小學生課外文學閱讀效益大幅改善,閱讀水平大幅提升。
3.從日常出發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教師要正確認識課外文學閱讀對小學生發展的重要性,要全面把握小學生課外文學閱讀內容,依照學生個性特征形成對應閱讀時間安排,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閱讀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閱讀材料等,讓學生對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反思,對閱讀感悟進行記錄,從點滴出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本質上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為學生語文知識、語言能力和自身素質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4.拓展渠道,保證充足課外閱讀時間。學校應該要根據情況開展讀書推薦課。既要教會學生摒棄網絡游戲的誘惑,又要幫助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制定科學的讀書計劃;教師要適時將課外閱讀“請”到課堂上來,充分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此外,充分發揮網絡信息的優勢,豐富學生的閱讀素材,開創語文閱讀實踐活動的新形式,網上閱讀。同時與家長積極溝通,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家長協同監督和幫助兒童進行課外文學的閱讀,例如可以用填寫閱讀反饋卡的方式進行記錄;還可以在假期帶學生去書店挑選合適的文學類書籍,如經典童話、繪本等。
5.加強指引,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教師要開展專門的閱讀方法介紹課,并且結合閱讀體驗將之落實到位;還可以在班上組織舉辦課外閱讀心得交流會,主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見解和質疑大聲講出來,通過批注和編寫提綱等“讀思結合”的進行閱讀,讓學生慢慢學會汲取書中的營養和精華;通過讀書成果的展現方式開展讀書匯報活動,創新了傳統的“摘抄”模式,切實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課外文學閱讀可以從本質上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對小學生語文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對小學生課外文學閱讀體系進行構建的過程中教師轉變觀念,要加大對課外文學閱讀的重視程度,利用網絡資源、圖書館資源等形成系統化資源內容,為學生創建良好閱讀環境。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文學閱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實現長期閱讀教育,從本質上提升小學生課外文學閱讀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