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剛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開展創新教育是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大要求,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創新教育的成效卻不理想,課程創新教育的開展往往也是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性的效果,這就導致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教學實踐缺乏成效,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足,學生的語文科學綜合素養提升緩慢。
1.促進課程改革優化,推動教育發展的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有效的創新教學,實際上就是在積極踐行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創新,通過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對于小學語文學科的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語文教學中創新的應用信息化教學,對于促進語文教學的信息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創新教育是推動小學語文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對于語文教育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2.提升語文教學成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開展小學語文創新教學,能夠通過多樣化的創新形式和方法的刺激,讓學生感受在不同的語文學習場景下開展課程學習的樂趣,能夠明確語文創新教育能夠帶來的不同感悟和體驗,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能夠在創新學習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成績,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缺乏整體規劃,創新教育體系不完善?,F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部分院校正在積極探索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有效路徑,但是總體上,目前小學語文創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其中在開展語文教學的創新實踐中,教師對于課程創新教育往往缺乏整體規劃和實踐,導致課程創新中相關的創新內容不足,學生對于創新教學的實踐開展缺乏有效的教育體系建設,導致創新教育沒有針對性,也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方法,創新教育的實際教學成效并不理想。在具體的語文創新教育中,一些教師對于創新的認識也比較膚淺,認為適當的在課堂中開展一些互動教學或是多媒體教學就能夠實現創新教育,忽視了創新教育的實質是在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2.創新教育方法和形式單一,沒有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開展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在具體的創新教育的過程中,往往采取的是比較單一的課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也缺乏有效的創新嘗試,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的激發,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度得不到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素養提升緩慢。
3.信息化教學不足,創新教育缺乏技術支持。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之一,在小學語文中開展創新教育,自然也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借助相應的的教學信息化設備和技術應用,能夠實現課程的現代化發展目標。在目前的小學語文創新教育中,對于信息化教學的相關設施應用并不到位,教師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有限等,都嚴重限制了語文創新教育的信息化發展,對于課程創新教育會帶來不利影響。
1.強化創新教育教學,立足整體創新教育規劃。時代的發展趨勢提出教師的教學要“在發展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以此全面開展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學生個性,促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得到強化,創新能力得到發展,從而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可以說是新課標指導下,實踐性、時代性比較強的課題,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一個很好平臺。在實踐過程中應該遵循自主、實踐、合作和探究的原則,做到自主預習獲信息、自主閱讀談感悟、自主尋疑試解惑、自主求異學運用“四個自主”,理順“工具性與人文性”、“基礎與創新 ”、“ 主 體 與 主 導”、“求 實 與 激活”之間的關系,提高心理教育、協調合作、教育科研及運用新型教學手段等能力。教師要明確如何在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習方式、教學手段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創新。應明確立足點,將“育人”作為根本動力,在教育科研中提高悟性和自覺性,處理好繼承與發展,創新教育和教學,教學個性與教學共性等關系。通過整體規劃教學創新,提升整體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教育的成效。
2.創新教學方法和形式,體現自主學習。在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中,教師要以創新的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多樣的教學形式來引導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以《地震中的父與子》為課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引導學生體會小說中描寫人物的方法,并通過一系列的提示語在情境中的運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講解課文描寫方法和朗讀技巧上給現場教師作一個完美的展示;也可以以“用文字畫畫”為主題,結合文莊進行場景繪畫,開展看圖寫作的訓練等,體現不同教學形式下的語文教學特點,在開展詩歌的教學中,創設有效的場景將學生帶入到如詩如畫的夢幻詩歌教學當中,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引導學生進行天馬行空的詩歌創作等,都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由以往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將知識的習得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汲取,學生在這樣一個積極主動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的語文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創新意識和能力也得以有效培養和激發。
3.強化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兒童時期是想象能力最豐富、最活潑的時期,兒童愿意去發現各種事物,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發揮多媒體課件動態感知的優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猜想、想象和聯想,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隨著優美的音樂,抑揚頓 挫的聲音,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圖形的變化過程。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這一優勢,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尋求解答問題的最佳途徑。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素材。
在語文創新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進一步落實“互聯網+課堂”應用模式創新,建設基于智慧教室移動終端創新課堂教學研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谝苿咏K端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創設,能夠在課堂上,讓學生們熟練地應用移動終端開展自主學習,與同學合作交流;老師通過平臺及時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分析學生的學習結果,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要促進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創新教育中的有效應用,需要從硬件支持、技術支撐、資源應用、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進行探究,要求各校把握時代脈搏,積極利用智慧教室移動終端推進課堂變革,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的引用對教育事業的影響和沖擊,逐漸引起教育手段以及教育方法的有效變革,教育技術在進步,教育方法也在進一步改變。而這一改變也正在影響著語文的教學。為響應《關于對全市中小學教師進行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階段培訓的通知》(臨教科研中心)精神,相關的小學院校要積極組織該校語文教師前去培訓學習。詣在增強小學語文教師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信息化、現代化水平。培訓學習中,要盡可能讓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與信息化教學創新,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獲取,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優化,教學E助手課堂應用示范與實踐,教學設計成果秀與專家點評,特色信息化教學應用展示,網絡備課與協同教研等培訓工作。通過有效的培訓學習,有效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學習熱情更加高漲,為新型語文教學打開新的篇章,同時借助新媒體、新設備帶來的新刺激、新的感受和感觀等,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
新時期,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創新教學對于語文課程教育發展和質量提升,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以及創新意識和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現狀并不理想,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為了進一步提升語文創新教育的創新教學成效,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應對,切實提升創新教育水平,促進語文學科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著重對于小學語文創新教育中存在的三點突出問題進行闡述,希望對于課程教學改革和創新能夠提供一些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