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濤
(文縣中寨初級中學,甘肅 文縣 746400)
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不僅是學校發展的永恒主題,更是學校立足和生存的前提。多年來,無論是國家還是教育主管部門,為了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然而教學效果還是不明顯,教學質量還是難以提高。究其原因,作以下分析。
1.部分教師素質不高,人生價值觀出現偏差。教師素質不高,體現在兩個方面:(1)教師所帶課程專業知識貧乏。農村學校,由于教師缺乏,學科不配套,“所帶非所學”的現象非常嚴重,導致教師所帶課程專業知識貧乏,不能從總體上把握所教課程,做到心中有數;不能全面歸納總結,做到深入淺出。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在大量的無用功中,教師失去了耐心,學生失去了信心。(2)教師人生價值觀出現偏差。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地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首先,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其次,敬業精神淡化,工作責任心退化,教育行為簡單化,師生關系庸俗化,表現在對教育教學不負責任,不鉆研業務,對學生缺乏愛心,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忘記本職工作,天天想著轉行進城,愿望達不到,就忿忿不平,牢騷滿腹。忘記“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誓言,把自己混同于普通人,把教師的職業混同于其他職業。
2.家庭教育缺失,學生素質低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庭教育,有什么樣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樣的人。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身的第一??圩?,邁好人身的第一個臺階?!睔W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認為:“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的,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學校教育也難以獲得預期的效果?!比欢?,父母打工,孩子留守的現象,在農村學校非常普遍,甚至很多孩子剛斷奶就留在家里了。這些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愛,孤獨寂寞;缺少父母的教育,性格畸形。再加上父母怕孩子在家吃苦受累,就大量給孩子寄錢,往往這些錢不是幫了孩子,而是害了孩子。留守兒童自控能力較差,有了錢往往容易沾染上一些社會惡習,如吸煙喝酒、打架斗毆、逃學上網,甚至偷盜賭博等。但學校教師又不能采取強制措施,只能批評誘導。而這種缺乏家庭參與的批評誘導,效果是非常脆弱的,這也給學校的學習風氣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導致了教育質量難以提高。
3.社會現實對農村學生心靈的沖擊。“辛辛苦苦十多年,重新回到讀書前。”這是說一個學生,辛辛苦苦讀了十多年的書,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但是大學畢業并沒有給他帶來他想要的生活。工作找不上,青春沒有了,經濟基礎也沒有了,為了生活,還得加入打工者的行列。很多平民百姓花完了20年的積蓄培養出來一個大學生,到頭來卻落得“畢業意味失業”的結局。
1.各級政府、社會各界都要明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思想,認清基礎教育的戰略地位,優先保證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多渠道、多方面籌措資金,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增強農村學校的吸引力,大幅度提高農村學校教師的津貼補貼,讓教師主動從城里向農村流動。只有這樣,才能讓農村學校留得住人,保持穩定,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通過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素質。培訓要大力開展,教師所帶課程專業知識需要提高。通過培訓,要讓農村教師熟練掌握現代化教學設施的用法,靈活運用遠程教育優質資源,吸收借鑒別人的教學方法;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用扎實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通過培訓,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不怕苦,不怕累,甘守清貧,樂于奉獻。
3.教育家長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堂課,給孩子當好第一任老師,讓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