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張國(酒泉市肅州區金佛寺中心小學,甘肅 酒泉735000)
志愿活動不以報酬為前提,有效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志愿者的隊伍也不斷強大,志愿者活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形成正確三觀的重要階段。為此,筆者認為德育工作者可以從生活出發,充分利用志愿活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家校合作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我校聯合家長共同參與、共同協商,從社區、實踐、安全等三個層面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志愿活動平臺。自從本校聯合家長建立社會志愿活動平臺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家長與教師共同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比如,一次周末,教師與家長組織學生們去養老院,由于是第一次去,因此學生們十分激動,去之前大家都想著應該如何與老人交流,可以為老人做些什么。當學生們來到養老院時,管理養老院的阿姨熱情地招呼我們,在一旁做手工的老奶奶看到我們臉上洋溢著好客的笑容,讓我們感到心里暖暖的。班級里的幾個女生很主動地上前跟奶奶交流,并且與奶奶一起做手工。還有一些學生陪其他老人下象棋、聊他們年輕時候的事。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們的道德素質。與此同時,家長也起到了榜樣的作用,不僅規范了自身的言行舉止,還教育了孩子,達到提高自身素養的目的。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與源泉。在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與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活動。比如,小學生喜歡玩游戲、喜歡表演、采集、制作、繪畫、交談等等,這些都是深受學生歡迎且很樂意參與的活動。通過開展這些童趣性的活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如,教師在開展志愿活動時,可以開展植樹造林的活動。教師在開展活動之前,應利用一些時間讓學生了解到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并且在每年三月帶領學生到本校的植樹基地開展愛綠護綠活動,同時,邀請相關的專家給學生講解生命之源的來歷。與此同時,可以以班級為單位,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親手種下屬于自己班級的樹,并掛上牌子做好標記。除此之外,讓班級的學生輪流負責澆水、除草、施肥、養護等工作,讓學生們在充滿趣味性的志愿活動中為大自然貢獻微薄之力。當學生對這些志愿活動充滿興趣時,自然而然就會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
生活與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創新社會實踐活動與不斷變化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也能夠讓學生們在意外與驚喜中不斷成長與收獲。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讓學生們從小就能發現自己、發揮自己、發展自己,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能力,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切實滿足學生的需要。每一次的志愿活動都應該遵循創新原則,并且有目的地進行。比如,本校開展學雷鋒的工藝活動,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誠信素養等。在活動中,筆者要求學生將自己作為一名志愿者,并創新日行一善的志愿活動方式,然后采用學生的建議在校外開展義賣活動。這些義賣活動大都是學生們的手工作品,如繪畫、手工等,學生發揮了自己的特長,也發揮了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說話能力等,有效地鍛煉了團隊合作能力。通過這些新穎的課堂活動,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也不斷地發展變化,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作為教師,我們可以結合一些重大的紀念日與節日,設計一些與之有關的活動方案。比如,本校運動會來臨之際,教師可以讓學生報名參加班級的運動會方陣活動,主要是用于運動會的開幕式。在運動會之前要進行選拔,接著確定人數,最后彩排。整個運動過程中,志愿者都應聽從指揮,在教師的帶領下接過紅旗并熟悉場地,在陽光的照耀下志愿者們手中的紅旗隨風飄揚,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經歷過彩排之后,學生們已經熟悉了場地,昂首挺胸、意氣風發的志愿者代表了本班級的方陣,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徐徐從主席臺前走過,臺上觀眾響亮的掌聲就是對他們最好的鼓勵。又如,在抗日戰爭勝利周年慶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探望老兵,聽一聽他們講述戰爭年代的故事。但是需要注意,活動的開展時間要在紀念日前后,以激發學生們為社會發展做貢獻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