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蘭
(甘肅省臨夏縣紅臺初級中學 甘肅 臨夏 731800)
在初中教育體系中,政治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是一門主要實施德育教育的學科,目的是幫助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在傳統的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往往關注理論知識的講授,忽視時事政治的引入,以至于整體課堂教學效果有所缺失。此時,初中政治教師需要實時引入時政教學,既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拓展他們的視野,推動整體教育目標的實現。
一、在初中政治課程教學中,為有效實施時政教學,師生雙方均需增強自身的時政意識,利用課下、課余時間主動關注時政熱點,把時政自然而然的帶入到課堂教學中,借此培養學生的世界觀。初中政治教師在備課環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積極搜集和整理最新的時政熱點,指導學生慢慢開始接觸時政新聞,幫助他們養成看報紙的習慣。且學校要大力宣傳,經常開展手抄報或政治講堂活動,為學生帶來耳目渲染的作用,營造一個濃郁的時政教學氛圍。
比如,在講授《生活需要法律》過程中,教師先播放時政新聞《大學生掏鳥窩被判刑10年》導入新課,提問:這一事件為大家帶來什么啟示?學生討論后小結:不懂法律不是免除責任的條件,法律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離不開法律,需要學習法律和增強法律意識。并讓學生列舉一些類似的時政新聞,如:13名未成年人偷車20輛、看不順眼施暴力三未成年人被判刑等。接著,教師在課件中展示圖片《我的一天》,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問題:在一天的生活中哪些與法律有關?提示: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已逐漸轉化為人們的自覺行為,深深地嵌入生活中,滲透至社會的各個方面。這樣利用時政新聞導入新課,培養學生的時政意識。開展新聞小報活動,相互分享時政資料
二、初中政治本身就是一門與世界接軌的學科,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識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尤其是法治板塊和公共生活板塊,每天都會發生與之有關的事件。對此,初中政治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積極開展新聞小報活動,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搜集資料,他們在搜集過程中將會了解當世界發生的事情,廣泛閱讀時政新聞。且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和制作新聞小報,整理一些與課堂學習內容有關的時政信息,從而實現課堂內容的有機整合。
例如,在開展《誠實守信》教學時,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以小組問單位收集有關“誠實守信”的生活案例,最好是最近的熱門事件或發生在身邊的事情,精心選擇時政熱點為課后做新聞小報提供適當素材。之后將各個小組制作的新聞小報張貼在黑板上,讓整體學生進行評比,選出前三名,且給予相應的獎勵。在動力驅使下,學生對新聞小報的制作將會產生無限熱情,課前努力搜集資料,課后認真設計。學生在制作過程中,不僅能鍛煉合作精神,還可提升自我與完善自我,在搜集時政新中了解跟多的社會熱門事件,增長見識與開闊視野,使他們進一步理解誠信的含義,懂得誠信是每個人必備的道德品質。
時政教學內容涉及范圍廣泛,蘊含著豐富多彩的知識內容,初中生理解、分析和認知能力等不夠成熟,在思考與分析時政問題時很難做到深入和全面,反而影響時政教學的實效性。因此,初中政治教師需刻意加強師生之間的雙邊互動,共同分析時政熱點,可以座談會的形式進行,結合教學內容挑選部分時政新聞,讓學生自由討論和交流,提出各自的見解與看法,結合其具體反饋靈活調整授課內容,彌補他們的不足之處,同時滲透正確的世界觀。
諸如,在進行《關心國家發展》教學時,師生雙方在課前均需搜集最新國家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材料整理后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形式。在課堂教學環節開展時政熱點評論活動,教師展示時政新聞圖片,可以是“港澳珠大橋正式通車”,詢問:你們還知道哪些國家建設取得的成就?讓學生初步形成關系國家發展的意識,師生共同討論建造港澳珠大橋的意義。在時政熱點評論活動中進一步增強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極力調動學生分析與評論時政新聞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引領他們在活動中充分享受學習政治知識的樂趣。如此,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時政問題的思路與分析能力,讓他們透徹理解時政事件的意義與內涵,有助于對教材內容的記憶。
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引入時政教學的價值和作用,結合具體內容積極引入相應的時政熱點,并讓學生也搜集和準備材料,為政治課堂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納,進而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