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碧霞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璧山 402760)
我國的體育文化有著濃厚的根基,是由我國文化的差異性使各地區展開交流而產生的。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傳統體育以“養生”為主,因此有很少激勵的比賽項目和運動,身體運動大體是以內部為主,淡化了身體外形的鍛煉,其目的是健身、養生、益智。我國古代人認為運動要適宜,量不可大也不可小,運動量大了會傷害身體,反之小了就達不到修身養性的目的了,同時還要注意飲食起居這些方面。所以中國體育文化是以整個中國的文化為背景。
西方人崇尚“力”與“美”的體現,他們一般把自己最厲害的一面展現出來,他們的體育以競技為主,以非常激烈的比賽體育的過程,以體育比賽的輸贏為目的。追求個人主義,追求的體育是追求人的力量、速度、柔韌、耐力、靈敏等身體因素,并把它們潛在的能力充分地挖掘、發揮出來,更重視身體外在的塑造及競爭的能力。
奧林匹克精神孕育的“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公平競爭、和平、關愛與尊重”的精神已成為全社會、全人類共同認同的體育精神。體育精神的宗旨:更高、更快、更強,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希臘學家柏拉圖曾經提出過體育精神是最為高貴的精神,接受體育鍛煉就是接受教育,即人們從事身體鍛煉,可以凈化靈魂,獲得道德上的提升,在本質上是接受教育。體育精神的內涵,是一種社會意識和人們通過體育運動而形成的并集中體現出人類的力量、智慧和進取心理的意識總和,是追求人的健康、健美的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能以爭取精神世界的健康自由的心理狀態。體育精神的內涵是體育的整體面貌、公正、公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號召力的反應,是體育的反應,是體育的理想、信念、節操及體育知識、體育道德、體育審美水平的標準,是體育的支柱和靈魂。
體育是有力量的運動,溫文而雅的活動是代替不了體育的;體育是一種強力的冶煉,是一種堅強意志的培養,僅以安全為前提的運動是代替不了體育的。體育精神可以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及堅強體魄和頑強的意志。在體育比賽和運動中,參賽者要付出很大的體力支出,接受煎熬的訓練項目。
體育精神絕大部分體現在大學的合個體育運動中,除了平時上課教的部分以外,課外的體育活動也可以豐富體育生活,提升大學生頑強的意志,營造要拼搏向上的體育精神文化氛圍,進而傳遞體育精神。值得關注的是,現代傳播載體可以更好的讓體育精神傳播的更遠,體育精神融入高校教育文化,可以著眼于以下方面。
4.1 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把體育精神的滲透功能發揮好,有一個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利于讓學生積極樂觀地參與體育運動,形成“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體育理念,進而在體育運動中提升自己的情感和精神。當前,很多學校都開展了豐富并具有特色的陽光體育運動、體育文化節等活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運動傳播到學校的每一處,并深得學生的喜愛。這些活動讓學生體育精神的塑造有個很好的展示舞臺,在學校營造了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培養學生可以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尚體育、追求健康的良好風氣,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4.2 豐富高校體育社團文化。目前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體育社團,并與社會文化、大學校園文化有很大聯系。因此,找到體育發展的瓶頸,要創新體育社團組織活動形式,對豐富大學生體育文化生活,發展學生的個性,吸引更多學生的加入并感受大家的熱情和實現自身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擺脫目前體育社團存在的問題,著手在社團組織建設、場地供給和經費支持上取得實效。
本科學生鍛煉身體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到了大學沒有什么鍛煉了,就只有體育運動可以讓學生們有一個很好的鍛煉,而原來的體育形式大部分學生已經沒有了興趣,所以要把體育運動的形式進行創新,在課堂上可以更好的了解到體育運動,重新激發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重新的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舒緩身心,不僅可以對身體有幫助,也可以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也可以使自己的身心愉悅。總而言之,發揚體育精神是很重要的,我們要找好一個途徑對體育精神進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