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琴
(江蘇省泰興黃橋初級中學 江蘇 泰興 225400)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占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在培養學生價值觀、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分別進行介紹。
帶問閱讀即帶著問題閱讀,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理解,但如果沒有一定的方向為引導,學生的閱讀就會變得空洞,不知道讀后要做什么,該從哪些地方去讀。基于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精心為學生設計一些能激發他們閱讀的問題。因為,初中階段學生剛剛升入初中不久,對教材中的一些內容理解有限,所以,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以基礎性問題為主。
例如我在教學《第一重要的是做人》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可以掌握文中以事例論證為主,理解文章內涵,知道自己要做一個怎樣的人,提高自身修養,并營造輕松和諧教學氛圍。上課之初,我向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問題一:“文章作者認為生活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作者寫這些有何目的?”問題二:“作者認為人生第一重要的是什么?”問題三:“作者認為做事、交人的標準是什么?”問題四:“作者最后得出了怎樣的結論?有什么作用?”并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閱讀課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反復閱讀的基礎上提出更難的問題,如“文章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也可以在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新的問題,這需要教師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與此同時,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以過高的標準要求學生,而是要站在學生的位置換位思考,引導學生將閱讀中獲得的體驗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還拓展了學生視野。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學生只有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才會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所以,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注重情境的創設,以達到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目的,從而使學生快速的融入到初中語文閱讀學習中,并主動探索新知識。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特點,借鑒了電影中的大量元素,從而可以讓語文閱讀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如教學《北京四合院》一課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增加民俗知識和建筑知識的普及,理解四合院所形成網絡系統的優越性。上課之初,我借助PPT軟件為學生們播放了一些四合院的電視劇插圖,如《情滿四合院》、《四合院的情仇》、《老北京四合院》等,并在此基礎上為他們播放《北京四合院》歌曲,激發他們語文閱讀興趣。隨著課件的播放,學生們紛紛被眼前的畫面所吸引,很快視頻就播放完畢了。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學生說:“北京四合院又稱四合房。”還有的學生說:“四合院在古代就出現了。”聽到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我及時將課堂氛圍進行了調整,并帶領學生愉快的進入到了后續的教學中。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提升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表演是學生閱讀學習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課本提供的情境、情節,讓學生進行表演,通過表演讓學生對課本內容有進一步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完整演繹,也可以對文中空白處創造想象表演,還可以根據一個片段或者一個教學點即時表演。
例如我在教學《晏子使楚》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文中晏子的聰明才智,品味文中人物的語氣、動作、表情等描寫的妙處。我先是安排學生自讀文章,等他們自讀完畢后。我神秘地和學生們說:“同學們,讀過文章后,大家是不是特別佩服晏子。”隨著我的講解,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晏子小小的個子,但是口才真的很厲害。”接著,我說:“現在我要選幾名學生上臺將晏子使楚這篇文章演繹一邊,你們誰來試試。”我話音剛落,梁某毛遂自薦要演晏子,剩下的幾個角色由其他幾位學生來演。學生們陸續上臺,他們表演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這樣的教學設計,既構建了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又調動了學生們課堂上的積極性與參與性。
總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慢慢摸索,并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當然,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并不斷改進,這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語文閱讀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