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栓
網絡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推動世界迎來了信息爆炸時代,教育領域在該時代背景下實現了信息化及網絡化發展,使互聯網在人們生活及學校課堂中得到廣泛應用,高職院校作為我國主要的教育院校系列,也同樣引進了互聯網技術,使各專業學科的教學質量及效率得到了提高,其中不乏有高職日語教學。微課的應用是高職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技術的重要體現,與翻轉課堂、慕課等形成新的教學模式體系,不僅提高人們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認知,還幫助老師實現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進,使高職日語教學得到發展。對此,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對微課的了解,詳細分析微課在高職日語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簡單而言就是指根據教學實際開展短而高效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課堂教學載體是教學視頻,教學原理在于根據某個知識點,通過視頻、圖片等展開精彩教學活動的過程,其本質是利用現代化高科技技術將最精彩的教學部分與學習部分很好的結合起來,以實現對知識點的集中性及高效性學習[1]。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微課”在10分鐘以內小課程教學,其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內容短小。
1.2.1 短小化特點
動微課的形成來看本身就是一個短而精的教學過程,并且很多調查數據顯示,微課中視頻的播放時間多數都在5~10分鐘,實際觀看的時間不到6分鐘,足以見得微課的時間是非常短的,而且很多老師在進行微課視頻播放時都盡可能將播放時間控制在6~9分鐘,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微課效果最佳,在高職日語教學中也不另外。
1.2.2 可視化特點
微課之所以能成為外語主要教學方法,其主要原因在于微課是以模仿為主的,而視頻恰好是實現模仿的重要手段,不但使模仿效果得到了提高,還使模仿中的外語更加可視化,使學生能夠更加形象、直接的通過模仿學習到新的語言。
將之用于高職日語教學,配套情境寒暄語和近義詞辨析等內容,其日語教學效果更佳,這些寒暄語和辨析通常都可以通過剪輯日劇、日本動畫片演等展現出來,進一步證實微課具有可視化特點。
1.2.3 網絡化特點
在網絡技術及信息技術等高科技技術的支持下,很多學校都建立起了多種網絡平臺,通過這些平臺老師可以將更多更好的教學視頻傳到網絡上,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就可以學習,如學生可使用電腦、手機等終端接收網絡平臺上老師上傳的教學視頻文件。
高職日語科目是近幾年新增設的職業教學科目之一,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對不同語言人才的要求,因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這就使各個國家對多語言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使各教育領域尤其是職業教育領域中增加多種語言教學科目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日語教學科目也不另外。
關于日語學習,作者根據“模因理論”分析得出,如果讓學生直接直接日語輸入,學生就會很直觀的學習到日語發音和語義,減少了中日文語義轉換環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日語學習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如果讓學生在日語學習中遇到日語問題時直接使用日語思維,日語問題就能夠得到有效解決,但這樣做的前提是學生已經能夠背誦大量的日語詞匯,其日語知識儲備量大。所以日語教學中應用微課時,需要提前要求學生大量背誦和模仿日語交流性詞匯,以達到日語語言輸出第一階段;待日語知識儲備和模仿達到一定量時開始利用信息技術等實現日語輸出第二階段,最后高職日語學科教學質量[2]。
但微課在高職日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還存在教材方面、老師角色方面及教學條件方面的問題,影響了微課在高職日語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所以在高中日語教學中應用微課時要解決好相關問題,具體問題解決措施如下:
高職日語教學并不是短期內開展的,在我國教育領域中已經有至少20年的歷史,所以在教材方面已經實現了對此改革,每次改革后的日語教材對學生日語能力培養的側重點都不同,傳統的日語教材注重的培養學生的日語專業知識學習能力和進行簡單日語交流的能力,而新型的日語教材,更注重日語交流能力及應用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新型日語教材中出現了很多實踐性的內容,如“課后日語交流練習等”。
例如,新型日語教材中的閱讀部分的比例增加了,通過日語閱讀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日語交流中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思考人生(日本語を読むことを通して日本語の交流學生を體得する中の喜び、怒り、哀、楽などの感情、人生を考える);通過日語閱讀還能實現對各種各樣日語問題的思考,從而提高學生日語問題解決能力、語言知識學習能力和寫作能力(読書はさまざまな問題について考え、解決する能力を育ます。また語彙力や文章を書く力などの日本語力が向上したり、表現力をつけ、創造性を高めることもできます);通過日語閱讀還能使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技能,學會思考和提升人生觀,進行促進人格完善(本からは人間や人生など生きていくうえで大切なことを學んだり、考えたりでき、そのことが人生観を高め、人格を形成する礎となります)。
第一,采用新教學模式和新型教材時,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積極適應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提升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的效率和效果。第二,高職學校要與時俱進,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勢,將先進的信息教育技術引進日語課堂,以實現日語微課教學,推動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3]。
課前,老師要以“敬語”為出發點,利用網絡技術收集相關的視頻,如日本電影及動漫等;然后從這些視頻資料中截取教學所需要的片段,如日劇中的問候場景、求助場景和工作匯報場景等,因為這些場景都會使用到大量的就“敬語”;最后將這些“敬語”場景視頻片段剪輯在一起,制作成一個關于“敬語”的小視頻,使學生更為直觀的學習、了解和掌握日語中的“敬語”[3-4]。
例如,老師可以將日本經濟類型電影,剪輯成一個上班族去公司上班的場景視頻,該視頻中上班族向公司總經理打了招呼,即:“お仕事をお楽しみに!”,中文意思是:“××經理早上好!祝您工作愉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該上班族又遇到了公司總經理,熟知總經理的名字為“伊藤千奈美”,于是向經理問候:“道中、あなたに出會って本當にうれしいです!”中文翻譯為:“伊藤千奈美你好啊!路上遇到你真高興!”,因為在日本出公司是直接稱呼名字的。
課上老師要重點講解敬語體系的語法規律。由于敬語語法內容多而細碎,老師可以使用微課視頻輔助講解,視頻中的圖表使各語法點一目了然。
課后老師制作微課對敬語體系進行總結歸納,把相關知識點串聯起來,向學生清楚地展示敬語體系的框架結構,使加深學生對新日語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課后,老師除了要對課堂中日語學習內容進行復習以外,還需要進行相應的教學評價,評價的主體包括學生和老師自己,具體評價如下:第一,老師要在課后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練習題測試,以檢測出學生的日語學習成效,并在課堂上詢問學生對日語教學的意見以建議,然后根據這些意見及建議改進日語微課教學方法;第二,老師要不斷自我評價,以找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然后結合學生日語學習實際進行改善[4]。
盡管微課已經在高職日語教學中得到了開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日語教學質量,但對高職日語老師來說,仍然還面臨很多挑戰。在實際高職日語微課教學中,不但要求老師要有扎實的日語功底,還需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情境課堂創建能力、教學方法創新能力、信息技術及多媒體技術應用能力、新事物接受能力等,以保證微課在不同發展階段都能夠得到順利開展,從而保證高職日語教學有效性。所以微課中高職日語老師還要面臨新教學技術學習及應用、多媒體與信息化教學模式融合應用等挑戰,所以高職日語老師要積極參加校級、省級層面的微課比賽、線上課程建設等項目,以提高自己的微課教學能力;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多媒體制作工具、以實現重難點日語知識的可視化、情境華、形象化及具體化教學;要掌握Photoshop、Flash、Adobe After Effects等繪圖及動畫軟件,使微課的信息化更高[5]。
總而言之,“微課”是近年來最新型的教學方法之一,其個性化和人性化較強,是“互聯網+”發展中的產物,已經在高職日語教學中得到了應用,彌補了傳統高職日語教學中的不足,如語言環境缺乏、日語直接輸入不足等問題,同時還能對該專業學生的日語表達能力、日語專業學術水平及綜合能力進行有效培養,符合語言習得規律,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職日語人才。所以高職日語老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信息化技術等開展微課,使微課在高職日語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以提高學生的日語學習興趣,最終促進高職日語教學質量及效率提高。